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5例*
2013-11-13袁莉蓉邹军吴焱兵洪恩四付勇迟振海彭睿芳黄河周娟娟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0006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0006江西省武宁县中医院武宁200江西中医学院南昌0006
★ 袁莉蓉 邹军 吴焱兵 洪恩四 付勇 迟振海 彭睿芳 黄河 周娟娟 (.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 0006;2.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南昌 0006;.江西省武宁县中医院 武宁200;.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0006)
颈椎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颈肩痛”等范畴,多因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引起,以颈肩痛、活动受限、麻木感放射至头枕部或上肢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 -70%,该病病情反复缠绵,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我院采用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均来自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针灸康复科住院部与门诊。采用随机、同期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椎针配合针刺疗法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单纯针刺疗法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1例于治疗期间颈部皮肤不明原因溃烂而脱落,2例因治疗期间工作出差中断治疗,2例不明原因脱落;对照组2例不满意疗效自行中断治疗,3例不明原因脱落;此10例不做统计。故纳入观察的实际病例数为60例,其中试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 20-60岁,平均49.93±7.11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1-60岁,平均50.13±7.12岁,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大多有急、慢性损伤史或劳损史;(2)颈肩部的不适伴有上肢的麻木或疼痛,常波及手指;(3)颈椎运动功能受限,颈后伸时麻痛加重,病变颈椎棘突正中或棘突旁有压痛,并伴有上肢的放射痛;(4)受累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降低,肌力减退;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有一项是阳性;(5)颈椎X线片显示:有颈椎曲度、棘突排列异常,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椎体前后缘不同程度增生、椎间孔、椎间隙变窄、前后纵韧带的钙化等。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颈痛伴上肢放射痛;(2)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或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4)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5)CT可见椎体后缘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其中(1)、(4)为确切诊断标准,(2)、(3)、(5)为辅助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痹症诊断标准;(2)符合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患者愿意接受本课题规定的方法治疗。
1.4 排除标准
(1)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2)颈椎病属其他类型者及枕骨及寰枢椎疾患者;(3)合并有严重冠心病、高血压等急重症者,久病体弱、严重神经官能症者;(4)X线片显示有骨折、脱位、肿瘤、骨关节结核、骨质疏松和椎体融合者;(5)不能按本法要求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6)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脱落病例标准
(1)因发生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2)试验过程中自行退出者;(3)因自行服用禁用药物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6 治疗方法
1.6.1 试验组(在针刺治疗加椎针治疗) 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毫针,规格:0.3sx40mm。常选用风府、大椎、颈1—胸1夹脊穴(双)、风池、肩井穴、天柱、肩中俞等穴。将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后,进针0.8-1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针刺治疗后采用自行研制的椎针针具,先在操作部位经穴上均匀涂布对皮肤无刺激的油剂,起润滑护肤作用,也可在操作部位上垫敷一块软布料进行操作,采用滑摩、捶击、旋揉、冲压等手法作用于颈肩部腧穴。手法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6.2 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 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毫针,规格:0.3sx40mm。常选用风府、大椎、颈1—胸1夹脊穴(双)、风池、肩井穴、天柱、肩中俞等穴。将皮肤及针具常规消毒后,进针0.8-1寸,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7 疗效观察
1.7.1 观察指标 采用国际公认的描述与测量疼痛的简化McGill疼痛询问表。
(1)疼痛评定指数(PRI):含11个感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以0、1、2、3分表示,可计算出 PRI感觉分、情绪分和总分。
(2)视觉模拟评分(VAS):为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其中画线以表示疼痛程度。0分:0 cm,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2分:1-3 cm,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 cm,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 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治疗前及治疗后均由病人将自己感受的压痛强度以“l”标记在线段上,线段左端到“1”之间的距离即是受试者的压痛强度。
(3)现时疼痛强度(PPI):分无痛、轻度的疼痛、不适的疼痛、痛苦的疼痛、可怕的疼痛、剧烈的疼痛6 级,分别以0、1、2、3、4、5 分表示。
1.7.2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Patrzck D.Wall主编《疼痛学》[2],并根据本课题特点,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1)痊愈:经治疗疼痛完全消退,PRI、VAS和PPI积分均值为0;(2)显效:经治疗疼痛显著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60%以上;(3)有效:经治疗疼痛减轻,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30% -60%;(4)无效:经治疗疼痛无明显改善,PRI、VAS和PPI积分均值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下。
1.8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for window 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计算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 1、2。
表12 组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s)
表12 组治疗前后PRI、VAS、PPI积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 <0.01;与对照组相比,☆P <0.05,△P>0.05。
组别 观察指标 n 治疗前 治疗后PRI 30 4.93 ±2.29 2.33 ±1.29*☆试验组 VAS 30 4.37 ±1.79 1.90 ±1.24*☆PPI 11 1.77 ±1.01 0.80 ±0.48*△PRI 30 4.96 ±2.22 3.06 ±1.43*对照组 VAS 30 4.40 ±1.83 2.60 ±1.17*PPI 12 1.76 ±1.00 0.83 ±0.59*
表2 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学称为“痹证”、“眩晕”、“颈肩痛”,为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型。其病因主要是颈椎间盘及骨刺向颈椎后外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脊神经根的结果,尤以下部颈椎即第4至7颈椎段最多见。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针刺和推拿治疗该病各具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对经络穴位的刺激没有同时达到“重、强、广、全”的作用。针刺对经络刺激虽强,但一般失于“广”和“全”;推拿刺激范围虽广泛全面,但刺激强度往往不够;只有同时做到“重、强、广、全”,治病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同时,当经络受到足够的刺激时,可以激发其较好的调控功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脏腑阴阳气血功能恢复正常。
椎针起源于古代九针之中的圆针和鍉针,它是一种无需刺入人体肌肤,仅在人体经穴上施以手法操作,集针刺、推拿疗法于一体,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新医疗工具。椎针不但具有针刺疗法的“重”和“强”,而且具备了推拿疗法的“广”和“全”。因此该疗法疗法兼备了针刺、推拿疗法的优点,临床疗效良好,且无创痛,更易于使患者接受治疗。椎针疗法是集点穴﹑针刺﹑按摩和刮痧为一体的自然疗法,在临床上具有许多优点,如无创痛,无晕针,无折针,无交叉感染,无脏器损伤,因此更容易为患者接受。
本研究实验结束后可以看出,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治疗后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 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椎针配合针刺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明显疗效。治疗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RI、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 PPI无明显差异(P >0.05),表明椎针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止痛方面优于单纯针刺疗法。试验组显愈率为50.00%,对照组显愈率为23.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椎针配合针刺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通过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1994:186.
[2]Patrzck D.Wall,Ronald Melzack.疼痛学[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