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52例

2013-11-13高华姜和江西省彭泽县人民医院彭泽332700

江西中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尿道炎阿奇分泌物

★ 高华 姜和(江西省彭泽县人民医院 彭泽 332700)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淋病双球菌以外的其它微生物所致的非化脓性尿道炎,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1],其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痒、尿道疼痛、尿道口红肿伴少量分泌物。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或未正规足疗程治疗,或性伴侣未治愈而致转为慢性NGU者有增加趋势。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治疗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5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者40例进行对比,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92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2008年7月-2013年6月门诊。经PCR和分泌物直接涂片,细菌培养检查确证无淋球菌,但可见到多型核白细胞,病原学诊断查出CT、UU及其它引起NGU的病原体而被确诊为NGU,且曾接受外院治疗,病史在3个月以上的、久治不愈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2例,年龄19-58岁,平均34岁;病程3个月-2年。对照组40例,年龄22-56岁,平均35;病程6个月-3年。2组患者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有感染史;(2)临床表现:轻度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痒、轻微尿道刺痛、尿淋漓不尽并有分泌物;(3)实验室检查:尿道拭子取材,淋球菌检测阴性,支原体或(和)衣原体检测阳性(均通过培养后得出结论)。尿道分泌物和晨起首次尿液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沉渣,检测出多型核白细胞为阳性;(4)病史≥3个月;(5)曾使用过其它中西药治疗而未治愈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40例采用阿奇霉素(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 000 mg/次顿服,1次/日。治疗组52例加服自拟滋阴消淋汤。处方:熟地10 g,淮山药10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茯苓10 g,丹皮10 g,知母10 g,川黄柏10 g,土茯苓30 g,蒲公英15 g,虎杖10 g,萆薢10 g,鹿衔草15 g,莲子心10 g,丹参10 g,川牛膝10 g,柴胡10 g,川楝子10 g。水煎内服,每次150 mL,每日2次。

2.2 观察方法

2组患者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酒及辛辣刺激物,禁房事,并停用相关药物。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5天后复查有关项目。如其症状、体征消失即实验室检查,支原体、衣原体检测阴性且尿道分泌物和晨起首次尿液或排尿间隔3-4小时的尿液沉渣检测为阴性者为痊愈,停止治疗。症状、体征未完全消失者,继续第2个疗程的治疗,暂不做作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检验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采用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尿道口无红肿和分泌物,尿道拭子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和尿沉渣无多型核白细胞。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尿道口小红肿或轻微红肿,无尿道分泌物,尿道拭子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好转:自觉症状有减轻,尿道口处轻微红肿,有极少量尿道分泌物,尿道拭子培养结果仍为阳性,尿沉渣多型核白细胞数量比治疗前减少者。无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症状加重。

3.2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经x2检验,2组痊愈率相比P=0.306(P>0.05),总有效率的比较P=0.048(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之间临床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总有效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3.3 不良反应

2组病例中,治疗组除4例出现胃脘不适及腹部胀满感,其余未诉不适,其副作用发生率为7.7%(4/52);对照组中5例稍感恶心及胃部不适,2例感乏力及头晕,2例有轻微腹泻。其副作用的发生率为22.5%(9/40)。2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但其副作用均未影响治疗,于停药2-4天后症状消失。

4 讨论

非淋菌性尿道炎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非淋菌性尿道炎较为隐蔽,其病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但抗菌活性低于青霉素G,临床以阿奇霉素应用较多。吴氏[2]以阿奇霉素1.0g空腹顿服治疗NCU 95例痊愈87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由于治疗不当,易使病原体的变异及耐药性的产生,本病易迁延为慢性,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抗生素对急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效果较好,但对于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者效果不理想,且不能有效防止并发症。

本病属中医学‘淋证”、“淋浊”、“溺浊”等范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淋閟”。《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曰:“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玄急,痛引脐中。”是对淋证临床表现的早期描述。《诸病源候论•淋病诸侯》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其病因多因房室不洁或感染秽浊之邪,由溺窍或阴户而入。阻滞下焦,蕴结膀胱,化热化火致膀胱气化不利。久淋不愈,热郁伤阴,湿遏阳气,气机不畅,气血瘀阻,而致湿热秽毒久恋不解。病证从实转虚,而见“虚实夹杂”,病位在“下焦”。本病病位在下焦且与湿热有关,湿热久留不去,影响厥阴疏泄,导致血脉瘀阻。治疗上宜以滋阴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佐以活血化瘀。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知母、川黄柏为知柏地黄汤滋阴清热,土茯苓、蒲公英、虎杖清热解毒,萆薢利尿通淋,鹿衔草补益肺肾,莲子心、丹参清心活血通络,川牛膝活血化瘀,柴胡、川楝子疏泄厥阴肝经,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利湿解毒之功。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深受患者欢迎。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WS238-2003.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吴文中.阿奇霉素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95例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1997,26(6):38-39.

猜你喜欢

尿道炎阿奇分泌物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阿奇,出发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眼屎给你的健康忠告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花生根系分泌物的鉴定和化感作用研究
治尿道炎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一例水牛过敏性尿道炎的诊治
加替沙星与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临床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