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这里鲜活起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践行“生命教育”侧记
2013-11-12肖昌斌侯辛锋张华英蔡凤燕
● 本刊记者 肖昌斌 侯辛锋 张华英 特约通讯员 蔡凤燕
2013年6 月1 日,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二实小”)的“六一”文艺演出在武穴市体育馆举行。四(8)班的话剧《让留守儿童的心不再孤单》把观众的心紧紧抓住了,小演员周秀萍动情地诉说着对在外打工的母亲的思念,台上台下一片啜泣声。节目结尾处,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周秀萍的母亲突然走上舞台,与女儿紧紧相拥在一起,母女俩泣不成声,观众全体起立、鼓掌。
周秀萍怎么也想不到,远在温州打工的母亲,会在“六一”这天,在自己最渴望母亲陪伴的时候突然出现,那一刻“真以为是在做梦,但母亲的爱又是那样真实、那样强烈”。而这一切,都出自老师何旭锚的精心安排,“周秀萍感情比较脆弱,经常因想念父母而掉眼泪。所以我事先特意跟周妈妈多次打电话,希望她能在这一天赶回来参加我们的节目,并且约好这是我们俩的秘密。相信这样一次难忘的体验,一定可以让周秀萍对母爱有更深的理解。”
把“六一”文艺演出做成一次关于母爱、关于感恩的教育活动,是二实小渗透“生命教育”的一个缩影。校长文小勇说:“生命是一段由无数体验叠加而成的奇妙旅程,我们相信不是说教、不是分数成就了生命的奇迹,而是学校提供的课程、开展的活动、创设的情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充满活力的、丰盈的生命。”
由“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的办学理念生长为“生命教育”的学校文化体系
2010 年5 月,担任文小勇从武穴实验二中调任二实小校长。创建于1998 年的二实小,短短十余年时间里获得了无数荣誉。然而,文小勇看得更深、更远:表面的荣誉下暗藏危机,学校缺乏一种凝聚人心的文化,而一所没有文化积淀的学校必定行之不远。
学校下一步迈向哪里?文小勇和领导班子一边梳理学校历史,一边思考这个问题。“二实小办学时间短,虽然成绩斐然,但自身文化底蕴还比较单薄;办学以来,在打造特色方面几经反复,没有统一的思想引领。但是,我们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文小勇觉得这一办学理念才是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学校最大的财富。
曾经参与二实小创建过程的副校长杜韧战,清晰地记得学校第一届领导班子确定办学理念的情景:教育的主体是“生命”;教育应该重视教育过程,或者说“历程”;学生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教师的陪伴和关爱,需要三方“共度”;而教育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体验”;然后才能实现“快乐”这一教育目的。
文小勇重新诠释和丰富了这一办学理念:“生命”提示了教育目标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促进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体验”既展现了教育的过程本质,又是促进师生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快乐”彰显了师生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就是要让师生共度健康充实、张扬个性的人生,就是要让师生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共享快乐。
“尊重个性发展,创造适合于儿童发展的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成为最好的生命个体。”文小勇这样描述他的教育愿景。他进一步阐释:“教育服务的宗旨是服务于每一个生命个体,为其创造适合的教育;教育服务的目的是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基;教育服务的方式是人性化的,尊重生命的个性差异,实现有差异的发展;教育服务的基础是坚信孩子们的未来是美好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创造自己的世界。”
“但是,”文小勇话锋一转,“我不认为教育是万能的。在个体的生命面前,教育是有局限的,教育必须聆听生命的发言,甚至是借助于生命力量的显现。”然而,当今的教育过分追求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和学业的成功,缺少对人的生活和生命的关注,缺乏对个体心灵的关注,完全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生命本身。如果一种教育,只让学生学习知识,却没学会如何幸福生活,那么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2011年,二实小正式提出用“生命教育”作为统领学校一切工作的办学文化,因为“教育必须对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离开生命,教育就是一场空谈”。
明确这一文化定位后,二实小各项工作价值指向更加明确:让师生通过体验,感受生命、感悟生命、珍爱生命、激扬生命。学校自主编写了《追寻梦中花香——生命教育行与思》《阳光中前行》《趣味数学》《快乐英语》《触摸经典》《爱在这里流淌》等生命教育系列校本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构建了“五光十色”的校园文化,即五个闪光(星光大道,群星闪烁;阳光驿站,趣味动人;班级名片,个性鲜明;遐思长廊,舞动生命;英语乐园,放飞梦想)和十个特色墙面文化(安全常识、孝道感恩、自然环保、科技博览、习惯养成、读书鉴赏、艺术天地、传统美德、文明礼仪、名家劝学)……
2013 年5 月,二实小正式加盟全国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亲自为学校授牌并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把脉问诊,指导学校在校园文化、课程开发等方面深入研究。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没有教师生命的激扬,就没有学生生命的鲜活
2012 年腊月二十一,二实小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这是一个属于全校师生的盛大节日,所有教师都把家属请到了学校。就大家互致新年的祝福,彼此亲密得像一家人。
杜韧战告诉记者,学校不仅实施民主管理,让每位教职工充分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体会主人翁地位,还开展了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活动:开设“900 秒讲堂”,利用每周例会,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的教学感悟、生活感受、健身养生等不同内容畅所欲言,分享彼此的智慧和收获;成立“教工活动之家”,组织“青年教师读书社”,举办一年一度的“快乐二小春节晚会”,上半年组织教师踏青,下半年举行教师趣味运动会,每天都“上演”校园广场集体舞。而每次教职工活动,都会邀请教师家属参与,并发放礼品,目的是“让教师体验到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乐趣,成为积极向上的人”。
那一刻,红琴忘记了一切,忘记了自己与风影的前尘往事,忘记了竹笛与红腰带,也忘记了她自己,忘记了她的过去和现在,她全神贯注地在享受肉欲的快乐,好像把五脏六腑、把灵魂都抛进了欢乐的汪洋大海,把自己的生命从虚无缥缈的幻境重新拉回到了红尘世界。那一刻,她飘飘欲仙,居然没有一丝罪恶感,相反,仿佛升华出了一种什么东西打动了自己,从而使梦境得以再现,幻觉得以认证,这真是一种天大的幽默。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关键要素,没有教师的生命成长,学生的生命成长就缺乏鲜活的榜样和引领。从‘生命教育’的本意出发,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生命存在,教师成长本身就有着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一个对生命充满温情敬意的教师一定会更为真切和细腻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并从这种关注中获得自身成长的动力。”文小勇说。所以,二实小把激扬教师生命、让教师成为活泼泼的人,作为推行“生命教育”的前提。
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教师生命的厚度体现在专业化发展的高度上,而教师工作的价值,则集中地体现在课堂上。二实小倡导教师“四步走”:走进校本教研,走进同伴互助,走进反思空间,走近专家身边。为全体教师提供成长的“四把梯子”:成立名师工作室和青蓝工作室,为教师成长搭桥铺路;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助教师积累实战经验;推荐书籍和资料,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开展课堂教学比武活动,同台竞技激发进取精神。
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陶小平说:“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我们不看发表的论文多少,也不看荣誉的多少,而是看最真实的原生态课堂,是否做到了‘让知识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在二实小,点课、约课、推门听课,成为一种教学习惯。因为“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成为供学生体验的教育资源”。
一位语文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做深呼吸,体验空气在身体里流动的感觉:经过气管、流进肺里、传送到四肢和大脑……然后让学生屏住呼吸,听她从一数到十。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空气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深刻领悟到“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为了理解印第安人对于河水有着怎样的“经历和记忆”,她唤醒学生生活中对于水的记忆,请孩子们回忆游泳、打水仗的经历,并请一些小朋友讲述在河水里淘米、洗衣服,用河水灌溉农田,用独木舟运送货物,甚至为保护河水而斗争的情景。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就容易领悟到大地之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它流进人类的血液里,承载着人类生存繁衍的希望,对河水的神圣之感也就油然而生。
在二实小,许多数学教师“将生活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他们自制教具,在一张瓦楞纸所有的左面写上“左”,所有的右面写上“右”,让学生学会观察;或者用薄木板做表盘,用筷子做指针,制作一个大钟表,让学生亲手拨动指针,认识钟表。而英语教师则喜欢设计诸如“圣诞聚会”之类的活动,把自己装扮成小学生喜爱的圣诞老人,背着一袋礼物出场,连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加入“聚会”,和学生一起对话,互相问候。
>>学生与校长聊心得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幸福的生活,需要从教育本身去寻找。”在二实小,记者真切体验到了教师的这种幸福。他们不是春蚕,也不是燃烧自己的蜡烛,他们用阳光照耀学生、感染学生,和学生一起创造和享受校园里的幸福生活。
让学校、教师、家长、社会都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同行者
就在同一天,二实小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开展了不同的社会体验活动,有的年级和武穴市交警大队联系,经交警叔叔的培训掌握了基本的交通指挥手势,走上大街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有的年级配合城管部门,劝导乱设摊点的市民转移到规定地带,引导司机将车停到指定位置,督促餐馆和商店做好门前卫生清洁工作……
这是二实小从2009 年开始实施的“三个一”体验活动:当一天小交警,当一天小城管,当一天小环卫。除此之外,还有家长、教师与学生“同唱一首歌、同写一封信、同台来竞技、同游祖国美、同吃一餐饭、同演一出戏”的“六同”体验活动,利用每期家长活动日、开放周等,将家长请进学校,或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父母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共享欢声笑语,共同感受生活点滴,在情感交流中激发生命共鸣。现在,这些活动已经超越了活动本身的意义,成为学校精心设计的“生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像节日一样成为学生期盼的日子。
“教师、学校、家长、社会等都是学生生命历程的同行者。这些同行者不缺位,学生的生命体验才是完整和丰富的,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文小勇说,“所以我们创造条件,创新机制,让这些校内校外的同行者都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来。”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武穴市消防中队、科技馆、魏高邑村、玉柴集团、法院、特教学校、福利院和烈士陵园分别建立了学军、学科学、学农、学工、学法、助残和社区服务、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一位母亲曾经幸福地笑着给班主任看自己被剪破的手指,那是一年级的儿子给她剪指甲时的“杰作”。原来学校定期有“情感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双休假日、放学闲暇“与小伙伴合作进行社会调查”“做一件让父母感动的事”等。
从今年开始,二实小在学生家庭中开展“十佳文明家庭——春晖之家”评选。二(6)班蓝静文的父亲在获奖感言中说:“各单位评选文明家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学校在学生家庭中评选文明家庭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这说明二实小非常重视家校沟通。事实上,老师经常与家长进行电话、网络交流,还几次来我们家家访。老师了解了我们家庭,我们也更多地了解到学校的教育举措及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文明了,整个社会才能文明;孩子是家长的明珠,只有家长文明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文明成长。”文小勇说,只要有利于把家长和社会资源引入“生命教育”的洪流,他们就大胆尝试,好的做法就坚持做下去,并且做大做深,甚至开发成二实小的标志性课程。
在学校里,二实小成立了央视小记者站培训班,开辟了“校园视点”栏目,指导学生拍摄“眼中的文明”“学校正能量”等系列节目,用镜头捕捉和感受校园里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正能量。学校还编写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型脚本,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进行体验拍摄、剪接编辑。学生亲自编拍剪接的《学理发》《收油菜》《捉鱼》等三十多期节目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快乐体验》栏目中面向全国播出。学生体验的成果又成为新的快乐体验的素材,“生命教育”的文化向心力把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行为引入一个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学校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除了日常工作外,还有一项特殊的工作:负责经营学校的“爱心邮局”。“爱心邮局”是一个爱心中转站,学生把埋在心中的秘密、成长路上的困惑和烦恼以书信的形式写给自己的父母或“良师益友”“知心姐姐”,投进“爱心邮局”,再由政教处和少先队大队部每天下午将信件分类整理并及时送到收信人手中。而反馈可以是书信,可以是谈心,也可以是一起活动。一个小小的“爱心邮局”,把所有的生命连接到了一起,让每一个生命在积极互动中健康成长。
还有很多“创举”,让我们惊叹于二实小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的智慧。在这里,学生面对的、感受的是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生命,他们像“人”一样被尊重、被呵护,自由生长。
在文小勇校长的规划里,下一步他们将开发和实施更多生命课程,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更加真切和更为生动地感知生活的意义和美好,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生活、学习与工作。“那时候,我们将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创造和激发生命热情的磁场。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人,都将神采奕奕,充满鲜活的生命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