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影响
——对云南省绿春县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调查分析

2013-11-12汪力娟汪力智

关键词:民族出版社哈尼族媒介

汪力娟,汪力智

(1.云南红河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云南 蒙自 661100; 2.云南红河州国土资源局,云南 蒙自 661100)

一、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族女性概况

绿春县位于云南南部哀牢山脉最南端。全县户籍人口23.09万人,其中:男性12.16万人、女性10.93万人,主要居住着哈尼、彝、瑶、傣、拉祜、汉6种民族。哈尼族人口2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7.3%,是全国县市级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在10.93万的女性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土生土长的哈尼族女性,她们是全县女性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

绿春县的哈尼族女性世代生活在大山深处,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大山。在传统的哈尼族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有哈尼谚语这样说:“螃蟹不算肉,女人不算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较为普遍,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地位,照顾丈夫和孩子被视为哈尼族女性一生最重要的使命。

绿春县新寨村是一个纯粹的哈尼族村落(全村居民都是哈尼族)。地处绿春县的最西边,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到目前为止仅有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通往村子。电视媒介没有在这里普及前,外面世界对他们的影响很小,尤其是土生土长的哈尼族女性,接触新信息、新思想的机会很少。村里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出身的哈尼族女性,大部分没有自立于社会、自己养活自己的想法。

二、电视媒介在哈尼族地区的普及

电视具有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等特点,是当前影响最广泛、受众最多、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现代化传媒,是对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是百姓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2012年2月6日下午,由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召开的全国“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全国各级政府和广电、发改、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切实增强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把村村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由“村村通”到“户户通”,由“村村通”到“优质通”,由“村村通”到“长期通”的“三个飞跃”。

云南是全国最早实施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的省份之一。从1989年开始利用卫星传送省台广播电视节目,逐步改变了大面积山区、边远贫困地区农民群众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落后面貌,到2010年底,哈尼山寨“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已分别达到95%和96%。

到2012年2月,绿春县新寨村拥有电视机的家庭达99%,电视成了哈尼山寨通往外面世界的便捷桥梁。

世代居住在绿春大黑山镇新寨村的哈尼族群众说,“以前村子里有电视的人家不多,也听不到广播,很多人不知道国家大事,也不知道我们国家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多少年都不敢想能看上电视,现在终于看上了,哈尼人民隔着大山,也能听到‘北京的声音’,能了解到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

三、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影响调查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方法,于2012年1-2月进行。选取了云南省绿春县新寨村162位哈尼族女性为调查对象,由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在回家过寒假期间完成。该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实际发放问卷170份,收回问卷162份,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95.29%。

调查结果与分析:

抽样调查显示,96%的哈尼族家庭购买电视的时间是1998年后,85%的哈尼族女性认为收看电视后对她们的思想、生活产生了影响,对就业观念的改变影响很大。

图1 你接触最多的媒介是?

图表1显示,电视是哈尼族女性使用率最高的媒介,83.9%的调查对象表示平时经常接触的媒介就是电视,广播、网络媒介的接触率为0.6%,报纸杂志、手机等使用率也远远低于电视。

(一)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念的转变

电视是少数民族地区最重要、普及范围最广的传播媒介。对所抽查的162名绿春县新寨村的哈尼族女性来说,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频繁的大众传媒就是电视。如今,电视已成了新寨村哈尼族女性生活中的必需品,是她们娱乐,了解外面世界、获取外部信息、提高自我认识的最好工具。

调查显示,新寨村哈尼族女性中69%的人每天都要看电视(节目偏向于电影、电视剧、旅游、游戏、晚会等),25%的人视情况而定。85%的女性觉得电视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益处,能从关注的节目里得到了不少的知识,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她们的思想、生活,改变了她们的就业观念。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走出传统局限、参与社会活动

电视的出现和普及,给新寨村的哈尼族女性带来了许多益处,她们通过观看电视节目,了解了以前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知晓的人和事,对女性及自我的看法有了转变,意识到女性也可以做到不依附男人、可以在社会中谋求养活自己的工作,参与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被调查162位女性中,57%的人明确表示所关注的电视节目有给予她们有关女性就业的启发,37%的女性则表示启发较小,只有2人表示没有任何启发。90后的哈尼族女性普遍认为现在的女性不可以没有自己的一份职业,她们都在积极寻找就业的机会。

按照哈尼族传统,女性,特别是已婚妇女在大庭广众之下唱歌、跳舞、娱乐,显得不矜持、没有礼数,有时,在重大节日里,允许女性以祭祀的名义娱乐,但很多女性都放不开,害羞,不敢尝试。现在却有所改变,如每逢节日,她们中有些人能够主动站出来,提议搞些社会活动,响应的女性也逐渐多起来。

2.重视自身价值,追求平等地位

在传统哈尼族社会中,哈尼族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在政治上无权,完全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村里大大小小的会议基本上都是由男人主持和参加,各类祭祀活动的“领头”人从来都是由男性充当;在经济上,女性没有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哈尼族传统社会里,家庭财产传男不传女;在婚姻家庭中,受到民族风俗禁忌的制约,如女性不能在公众面前翘脚、打嗝、吹口哨或唱情歌,特别是在男人和长辈面前,不能把“尾巴”(哈尼族女性服饰中系在腰上的配饰,用以遮挡臀部)摘下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哈尼族女性自我意识有所提升,她们重视自身价值,积极追求自我在家庭、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一些女性通过自己的成功创业,改变了在经济上依附男性的境况,同时也得到家人和社会的尊重。现在,哈尼族妇女很多时候都能与大家同桌而坐,甚至只要自己有兴趣,也可以像电视上的女性一样和客人喝上几杯。

3.渴望学习知识、获得就业机会

调查发现,新寨村传统的哈尼族女性,因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没有想要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普遍呈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的状况,文盲人数占一半以上。她们偶尔去城里赶集,上厕所都不能分辨男女标志,常常闹出笑话,让她们失去自信,不愿与外人交往。收看电视节目后,使她们意识到没有知识文化的局限性,认识到当今社会,如果没知识、没文化,将会举步维艰、不知所措,于是,激起了她们对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大大改变了她们对女孩上学的态度。据调查,目前新寨村的哈尼族妇女,无论是家境比较好的,还是家境一般的,都在不予余力地供自己的女儿上学。有 97%的人认为女儿也应上大学,仅有3%的人表示没必要让女儿上大学。这与传统哈尼族女性对待女孩上学的态度发生的较大的积极变化。

图2 您支持女孩上大学吗?

通过学习,很多哈尼族女性在不同的领域谋到就业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命运,她们的事迹常常会被电视传播,收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例,让更多的哈尼族女性受到激励,她们渴望通过努力学习,走出狭小的个人空间,在广阔的社会中获得有益的发展。

(二)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积极影响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观念的转变是与诸多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念的转变也不例外。本文侧重研究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积极影响。从电视媒介对新寨村哈尼族女性就业观念的转变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女性就业观的影响最直接的结果就似把新鲜的山泉注入到亘古不变、带点浑浊的溪流里,使之更为丰沛、甘甜,电视让新寨村哈尼族女性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改变和提升,从而带动了整个村落的文明发展。

调查显示,对哈尼族地区的受众而言,电视作为“视听媒介”,其影响远远大于其他的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书籍、电脑、手机等)。今天,电视媒介对哈尼族地区人民的思想、生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媒介是哈尼族人民获取各类信息和了解时代主流风尚的载体、是学习和娱乐的最主要的渠道。特别是哈尼族女性,她们世居大山,由于经济、文化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她们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更多时候只能通过电视媒介来获取外部资讯。因此,电视媒介在她们的生活中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电视媒介在新寨村普及十多年,给哈尼族女性的思想、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她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女性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多学知识、开阔视野,可以在社会上谋求自身的职业、提升自我的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调查表明:如果没有电视媒介的存在,新寨村哈尼族女性的就业观念极有可能停留在传统的思想里,或者说变动比较缓慢。

四、大力发展大众传播事业,促进哈尼族地区的社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今天,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现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它传播前人的知识与经验、记录同代人的探索与创新、引领社会时尚与风气、倡导积极的价值观念、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同时它还能提供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我们的性情。

目前,电视媒介还是哈尼族地区人们接受收外部信息最快、最便捷的传播工具,相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多种传播媒介也能像电视媒介一样在哈尼族地区得以普及,为哈尼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期博.第四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2]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研究所编.红河民族研究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3] 《哈尼族简史》编写组.哈尼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4] 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哈尼族文化论丛(3)[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

[5] 云南省民族学会哈尼族研究委员会.哈尼族文化论丛(4) [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8.

[6] 墨江县哈尼族自治县民宗局哈尼文化研究所.第五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7] 苏志武,丁俊杰.亚洲传媒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 绿春县志编纂委会.绿春县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9] 绿春县地方志办公室.绿春年鉴[M].潞西:德宏民族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民族出版社哈尼族媒介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互联网时代民文出版数字化转型研究
The Analysis of Teacher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哈尼族色彩审美文化刍议
民族出版社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刍议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