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莴笋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2013-11-12吴仁锋杨绍丽

长江蔬菜 2013年7期
关键词:褐斑病黑斑病莴笋

吴仁锋 杨绍丽

莴笋栽培方法简单,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营养价值高,在各地普遍栽培。

霜霉病、黑斑病、褐斑病、灰霉病和菌核病是莴笋上发生的主要病害,常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影响莴笋的产量和质量。现将其识别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

1 霜霉病

主要为害叶片。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蔓延。病斑初呈黄绿色,后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潮湿时在叶背面生白霉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枯死呈黄褐色并连结成片,全叶干枯。

2 黑斑病

又名轮纹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黄褐色具同心轮纹病斑,在不同条件下病斑大小差异较大。潮湿时病斑易穿孔,通常前期田间病斑表面看不到霉状物,后期病斑布满全叶。

3 褐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叶正面病斑呈浅褐色至褐色,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褐色至暗褐色,叶背颜色稍浅。

4 灰霉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初呈水渍状腐烂,后病部长出茂密的灰霉,导致整株腐烂或倒伏,湿度大时长出菌核。

5 菌核病

主要为害茎基部。植株褪绿变黄后萎蔫枯死,病部多呈水渍状腐烂,后长出浓密的白色菌丝,白色菌丝纠结在一起,在茎内外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6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带红色的品种表现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②实行轮作 不与菊科蔬菜连作。

③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深翻,减少菌源;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洁田园,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④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轮换用药。莴笋霜霉病可选用的药剂有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莴笋黑斑病和褐斑病可选用的药剂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莴笋灰霉病和菌核病可选用的药剂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200倍液等。

猜你喜欢

褐斑病黑斑病莴笋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莴笋开胃增食欲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