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13-11-12程明吉武亚军

泰山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民俗乡土利用

程明吉,武亚军

(滁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国内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课题的研究不是很多,大多是有关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德育教育、艺术、环境教育、音乐等等的乡土课程资源的研究.言玉梅等的《海南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大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挖掘乡土课程资源的教育和教学价值,不仅是创建本土化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所必需的,而且还能加快地方基础课程改革的步伐.在田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余世杰的《农村初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尝试》等文章中,也仅点滴地提及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在课程资源综合实力方面,皖东地区相对于发达城市要匮乏得多,一方面,条件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另一方面,校外课程资源中的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几乎没有,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皖东地区新课程的实施.所以,皖东地区课程建设必须发挥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皖东当地的乡土资源优势,才能较快改变皖东地区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以切实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和新课程资源的实施.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便于研究,在皖东地区选取最具典型意义的滁州市农村中小学乡土体育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专家访问法

走访滁州市民俗民间体育、艺术,以及省内外乡土及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专家,以获取有价值信息,为课题的研究提供帮助.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要求,在征求专家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学生和教师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信度检验.

对滁州市所属1354 所农村中小学校采用分层抽样法建立抽样框,发放学生问卷2000 份,回收率100%,剔除无效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0%.向随机抽取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各100 名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获取有效问卷188 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4%.

(3)文献资料法

查阅滁州市四县二区二市最近出版的市、县、区志,了解各县、区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参考和借鉴相关课程资源的文献资料,以及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方面的文献.

(4)实地考察法

对农村中小学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的授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5)访谈法

随机抽取滁州市20 所农村中小学校的50 位体育教师及部分学校领导,就乡土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以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论据.

2 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概念的界定

2.1 乡土与乡土资源

吴明清教授就曾这样概括“乡土”的定义:“乡土是以自我为圆心,以情感为半径,画一片有家有生活的土地:生活中有人有事,土地上有景有物,交织成绵延不绝的历史和文化[1].”这是有关“乡土”概念的人文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乡土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原本的乡土地有很多已变为城镇和城市,因此,乡土在一定的层面上变成了一种寄托或文化.“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性的因素.乡土资源则是带有一定地域特色丰富的、可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宝藏.

2.2 课程与课程资源

课程是学校为了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所设置的各类学科和活动的总称,关于课程的定义有很多种,而其最为本质的特征则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所采取的具有科学性质的手段和措施,各门学科和活动统称课程,课程资源则是由若干课程体系所构成的,是一切可利用的课程体系或活动体系.

2.3 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及其开发意义

简言之,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乡土资源中一切可利用的具有体育元素和可转化成课程和活动的资源.开发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和体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也是弥补学校体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的最佳途径,符合国家教育均衡教育的教育理念.

3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用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现代体育设施都是在乡土体育活动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农村乡土体育活动内容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地主动开发,营造校园乡土体育文化氛围,让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更具生命力和地方特色.

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良好补充,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利用本地特色和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对应的体育乡土教材开发方案,主要包括体育乡土器材的开发,如自制铁环、陀螺、沙包、毽球、跳绳等;学校周边场地的利用,如越野跑、攀岩、登山等;还有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如斗鸡、摔跤、骑自行车、拔河等.在初步制作器材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利用空间之广阔、内容之丰富、学生热情之高,远远超出了原先的预想.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尚未见报道,皖东地区民间游戏、民间体育、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丰富,例如,民间舞蹈有定远县的兰花灯、二龙戏蛛,明光市的流星赶月,来安县的手狮舞、秧歌灯,全椒县的双龙舞、五马破曹、八朵云,天长市的打对子等等.凤阳花鼓是皖东地区独有的典型意义的乡土体育资源,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对它进行科学的改编与创新,可以提炼出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进行锻炼和表演,尤其女性人群更适合从事该项目及创编项目的练习,且极具趣味性和健身价值,安徽省的各级各类大、中、小学的艺体教师如能结合教育对象合理地对其进行改编和创造,一定能开发出适合不同教育对象的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目前已在凤阳花鼓发源地燃灯地区的部分村庄,和临淮镇胡府村、板桥镇晏公村、大庙镇东林村等地建立了“凤阳花鼓艺术保护点”;同时针对青少年相对集中的特点,把凤阳花鼓的传承发展向县域内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延伸.

3.1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资源现状

皖东地区农村乡土体育课程资源主要分类有:游戏民俗类、竞技民俗类和非遗类.

(1)游戏民俗类

游戏民俗是民间以嬉戏、消遣为主要娱乐活动的民俗事象.从其性质上看,主要有智能游戏、体能游戏和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游戏等类型,详见表1 所示.

智能游戏是主要以培养儿童的智力为目的游戏,多呈现为小型、灵活和丰富有趣味的特点,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游戏、培养计算能力的游戏、培养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游戏等.

体能游戏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和锻炼儿童的身体素质,一般在户外活动,以动作而见长.

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游戏在成年人与儿童中都有所见.多表现为以手势和口令并出,在突然中决定胜一负的特点.

表1 皖东地区游戏类乡土体育课程资源

(2)竞技民俗类

竞技民俗是一种以竞赛体力、技巧和技艺为主要内容,以争胜负为特点的娱乐活动习俗.从性质和表现上看,竞技民俗可以划分为力量型、技巧型、技艺型三类,详见表2 所示.

在漫画3的图像隐喻中,并置的两个实体之间的相似性通过两实体相同的大小、间距、排列方式等对称的构图展现新的隐性分类。 而漫画4呈现的多模态隐喻借助于反常规的并置安排,创建了新颖的多模态隐喻。

力量型竞技民俗是以比赛体力为主要标志的竞赛活动习俗,分为个人型和集体型两种.

技巧型竞技民俗是以比赛技巧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

技艺型竞技民俗是以比赛技艺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习俗,民间多以各种棋类为主要代表.

表2 皖东地区竞技类乡土体育课程资源

(3)非遗类

非遗类主要指皖东地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民俗、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等.除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外大部分非遗类项目涵盖了音乐和舞蹈的成分,具有较高的乡土体育课程资源价值,是皖东地区开发的重点,是形成特色的主要资源支撑,详见表3 所示.

表3 皖东地区非遗类乡土体育课程资源

3.2 皖东地区中小学教育的主导和主体对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引进课堂的认知与态度

通过对皖东地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和交流,获取了两个群体对乡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观点及看法信息.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有必要,可以把乡土体育项目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加以开发和利用.少数教师则认为广大教师都己经适应了以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现在突然把那些“土玩意”拿到课堂中来持有学生是否乐意,校领导是否同意,家长是否支持,对学生的课堂文化学习和身体锻炼是否有意义等不同观点.学生对体育老师在把乡土体育项目作为课程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新鲜、兴奋、不同程度的喜欢.仅有少部分学生对乡土体育项目不感兴趣,持反对意见.通过调查发现,管理人员所持观点也不尽相同,有部分管理人员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样是不是有悖子教学正常规律,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与正常体育教学培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否冲突,会不会成功;另一部分则认为把乡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教学具有创新意义,值得尝试,具体见表4 所示.

表4 皖东地区中小学乡土体育资源进课堂的认知程度(%)

3.3 皖东地区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现状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实施的主力军,他们的年龄分布、职称比例、学历等都会影响到乡土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顺利进行.在188 份有效问卷中,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职称、学历见表5(部分数据未在表中罗列).

年龄结构大多集中在20~50 岁之间,占总体的95%左右.中学与小学相比,总体分布基本相同.职称情况大多集中在二级以上,约占65%,一些无职称或兼代体育课的其它人员也有一小部分,职称结构总体较低.学历分布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两者合起来约占80%以上,中师、中专也有相当比例,而多数具有本科或大专学历的往往是通过自考或培训取得的,很难适应主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含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需要和要求.

表5 皖东地区体育课程人力资源调查表(N=188)

3.4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目前,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最为典型意义的当属凤阳花鼓,该课程资源已在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凤阳二中、燃灯中学、燃灯小学、实验小学、府城小学及城内幼儿园等十多所学校建立了凤阳花鼓培训基地,有计划的开展凤阳花鼓基本功训练和表演技巧的传授培训,并经常组织演出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凤阳花鼓的艺术水平.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历来就有演出凤阳花鼓的传统,学校的凤阳花鼓演出团体常年在学校和社会舞台上活动,艺术水平很高.现已成立凤阳花鼓艺术班,将凤阳花鼓艺术纳入教学内容,这在凤阳花鼓历史上还是首次.十年来,该校已培养出凤阳花鼓表演人才近两百名,这些知识型的凤阳花鼓表演人才,势必对凤阳花鼓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滁州市四县、二区、二市的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仅有游戏民俗类和非遗类达到了45%以上,竞技民俗类仅有2.7%,在凤阳及周边地区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非遗类项目开发情况良好,且逐渐在向整个皖东地区延伸,因此,其他县市可借鉴凤阳花鼓的传承经验来开发和利用本地域的乡土体育资源,也可直接将凤阳花鼓作为皖东地区具有典型意义乡土体育课程加以推广,详见表6 所示.

表6 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资源开发现状调查表(N=188)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1)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乡土资源中一切可利用的具有体育元素和可转化成课程和活动的资源.开发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也是弥补学校体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严重不足的最佳途径,符合均衡教育的教育理念.

(2)皖东地区可开发和利用的乡土体育资源主要包括游戏民俗类、竞技民俗类和非遗类三大类,可开发与利用的乡土体育课程资源极其丰富,然而,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能力、职称结构和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这些因素也限制了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调查显示凤阳花鼓的开发与利用、传承与发展的相对较好,且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其他县市区可借鉴其成功经验,对本区域的乡土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和利用,也可参观、学习和使用凤阳花鼓已开发的成果.

4.2 对策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提高对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程度,做好开发与利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做到统一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开发、实效利用,为丰富皖东地区体育课程资源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2)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提供强有力的教研经费保障,采取教研课题或试点的形式,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以大面积的推广,并最终实现皖东地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共享.

(3)研究和总结凤阳花鼓在凤阳县开发与利用的成功经验,形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经验,为其他县市区乡土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现实意义的指导.

[1]黄浩森.乡土课程资源的界定及其开发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9(1):81-84

[2]李艳萍.体育课程资源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3]刘贺.对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4(3):5

[4]王众思.体育课程资源地校本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民俗乡土利用
冬季民俗节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民俗中的“牛”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乡土中国
民俗节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