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重新定义千万吨
2013-11-12○文/曹雷
○ 文/曹 雷
在奋战“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千万吨油气田过程中,吉林油田将继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创新管理方式,创新自主技术,为油田发展、员工幸福努力。
2013年,吉林油田的目标没有变:继续朝着千万吨油气田建设目标迈进。
不同的是,这个千万吨的内涵变了。在吉林油田公司总经理苏俊所做的报告中,建设千万吨油气田的新内涵为建设“有效益、高质量、可持续”的千万吨油气田。
这样的内涵不是无中生有,更非空中楼阁。在去年的发展中,吉林油田已经开始了这一内涵的实践性探索。为此,它底气十足。
油田的“家底”更厚了
去年,吉林油田油气勘探不负众望,把储量增长推进了高峰期:全年新增探明石油储量4566万吨、控制储量4328万吨和预测储量4566万吨;新增探明、控制和预测天然气储量,分别为303亿立方米、527亿立方米和353亿立方米。
今年,吉林油田将让更多的规模储量和优质储量“重见天日”。加大效益勘探力度,努力实现新发现新突破。提交石油探明储量1000万吨、控制储量2000万吨、预测储量2000万吨,落实天然气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
老油田开发梅开二度,老区稳产青春再现。精细水驱挖潜见效明显,注水综合治理工作实现常态化,自营区自然递减率12.3%,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油井免修期563天,同比延长8天;水井分注率78.8%,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二次开发“颗粒归仓”。
新产能建设大显身手,新区上产活力无限。水平井开发取得重要成果,建设产能占总量的40%,试验区平均单井日产是临近直井的4倍,实现了低渗透薄油层和致密油藏储量规模动用。
天然气开发千锤百炼成“大气”。从“油气并举”到“油气并重”,天然气发展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正在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半壁江山”。加快长岭气田开发,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持续稳产高产;登娄库组致密砂岩气藏实现效益动用;深化小城子气田试采评价,揭示效益开发前景;积极开展英台气田先导试验,取得重要进展;稳步推进伏龙泉等中浅层气田扩展评价,保持良好生产态势。
顾全“面子”夯实“里子”
吉林油田明白自己的优势,更深知自己的劣势:油气资源禀赋变差、超前技术储备不足、投资成本紧张等五方面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转变作为第一途径不可逾越。为此,吉林油田着力于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管理创新铸就企业钢筋铁骨。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爬坡过坎”后的管理创新手段,创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调整优化管理体制;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内部挖潜和外闯市场管理……既顾全了“面子”,又夯实了“里子”。
油田把实现短板消缺和瓶颈突破作为管理提升的重点目标,把开源节流和降本增效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任务,把强化基础管理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支撑……近一个时期管理提升活动“路线图”已明确,补齐“短板”,精细化成就“完美”指日可待。
技术进步穿越迷雾现通途。技术进步是支撑和引领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吉林石油公司紧紧围绕主营业务发展,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水平井加体积压裂等配套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钻速提高15%,水平段突破1300米,单井压裂达到21段,首次实现“千方砂、万方液”。一度让科技人员头疼的低产量单井,随着科技的日臻成熟,用水平井这把“金钥匙”打开了扑朔迷离的“地宫”之门。难采储量动用率和单井产量明显上升。规模应用水平井成了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全年钻水平井232口,替代直井近700口,减少占地600亩,节约投资2亿元。
国家能源CO2驱油与埋存技术研发中心开始建设;规模应用带压作业技术保持了地层能量,减少了对产量的影响;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技术创新冲破迷雾,开辟出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幸福在实在的感受里
迈向千万吨,不仅需要资源与技术,而且需要员工的热情与干劲。所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很关键。
为此,油田公司开启了吉林员工幸福生活的大门。公司最大的民生工程滨江嘉园二期和望湖二期竣工,滨江嘉园一期扩建工程主体封闭,3851户办理入住手续,830户调分房,边远矿区回迁基本结束。油田矿区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供应中区和百北小区房建项目具备启动条件。小区美化赛仙境;民用燃气入户让“福气”进了万家……
病有所医心踏实,身心健康工程为百姓的心情和健康上了“保险”。编制完成油田总医院规划初步方案,7个社区服务站具备门诊和刷卡购药条件,把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额度由16万元提高到30万元,并对特殊病种不设封顶线,按实际发生额度报销,为3.5万名员工家属及子女办理了补充医疗保险,对无工作的员工家属和中小学读书子女有比例报销。这改写了患病员工尤其是特殊病种员工“提病色变”、“提钱色变”的历史。
环境优美心气足,一线环境改善工程提升了员工“生活品位”。保障和改善民生兑现着承诺,下达投资4358万元,启动实施了基层队部、员工食堂、洗衣房、活动室等20个项目。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由59种增加到82种。一笔笔真金白银的倾力投入,显示出一线环境改善的力度在加大。
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撑起了百姓生活的“保护伞”。伴随着道道丰盛的“民生套餐”,公司员工“幸福指数”正在节节攀升。热电厂C线改造按计划顺利推进,住宅楼顶平改坡111栋,燃气入户新开工20个小区。江南蔬菜市场建设方案正在编制,江北蔬菜市场投用。完成镜湖西区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升级试点,7个小区具备实施条件。无声的数字,传达出一个有声的事实:改善民生,已成为吉林油田的自觉行动,背后折射出的是始终关怀民生的情怀。
扶贫帮困工程让人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公司开展大走访活动,发放资金1100万元,帮扶困难家庭6850户次,走访待业子女9000多人。制定了困难户标准和大病救助暂行规定,提高了助残补贴标准。“金秋助学”活动以真正实现“让每个困难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为目标,已成为温暖人心、体现爱心、深得民心的一个爱心品牌,体现出公司党委“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的群众观念。扶贫帮困付出的是关心,扶起的是民心,党委把温暖送进员工群众的生活里,让快乐停留在员工群众的心坎里。
心暖则经济暖。吉林石油人正在“为建设千万吨油气田和幸福石油家园而奋斗”的殷切期盼中,奋力前行。
●千万吨油田不仅要求是高质量的,而且要求是绿色的、和谐的。吉林油田一直在努力。 摄影/曹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