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对城市更新的促进初探——基于西安市城市发展的考量

2013-11-12杨华薇由文华

理论导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体育中心城市更新西安

杨华薇,由文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西安710055)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需要不断对城市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物质环境进行更新和改造。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促使西安全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国际化大都市。这一目标的确立也加快了西安城市更新的步伐,在城市发展中追求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看齐;在文化传承方面要考虑文化遗产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考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城市更新中通过建设社区体育中心取得了成功,以此为借鉴,立足自身实际,西安在城市更新中重视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以西安为例,探讨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如何适应城市更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旨在为促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鉴。

一、城市更新中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的理论依据

1.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的历史启示。传统工业革命具有增长快、反人性、反自然性的特点,造成城市结构和功能突变,空间扩张,杂乱无章,环境恶化,劳动者紧张压抑,工作沉重单调,健康下降等病态状况。自20世纪初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称之为城市更新,大体分三个阶段:初期注重物质形态更新,拆建为主;中期注重公共建筑,解决城市扩张、中心衰落问题;后期注重健康社区,解决公共健康问题。城市更新运动始于英国,英国的《城市更新手册(Urban Regeneration:a Handbook)》对城市更新的定义为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地区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得到长期提升的方法。1930年英国出台格林伍德住宅法(Green—woodAct)推动了城市大规模清除贫民窟以改善居住环境。二战后,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中心出现衰落现象,城市更新运动逐渐被世界各国效仿。许多城市通过城市雕塑、公共建筑、公园、娱乐设施、开放空间等整体规划来摆脱城市发展困境。[1]美国的城市更新运动则把重点放在对健康住宅的提供上,把健康看做是中心问题并通过修建社区体育中心实施旧城改造。自20世纪中期以后,公共健康的关注点开始从免疫方向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公共健康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密切了公共健康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具有重要地位,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健康生活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1986年发表的《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提出建设健康社区理念。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建设社区体育中心和体育公园来实现,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更为规范标准。

纵观西方城市更新过程,可以看出人文精神逐渐体现,生态环保成为发展潮流,城市发展回归人性、回归自然。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人是世界的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很明显,关注公共健康,建设社区体育中心就是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发展起来的。这对城市劳动者群体是一个福音,对纠正现代城市病态发展是一种有力的指导。也就是说,城市发展要以人为中心,为人服务,不能牺牲人的基本利益求发展。我国城市更新要不走弯路,亦应当吸取这种人本思想作为重要指导原则。

2.我国城市更新的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存在以GDP增长为主导,忽视社会事业建设偏向,造成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资源环境难以为继、后劲不足以及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在城市更新方面,则有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古迹破坏、文脉切断、容积率高、公共设施短欠等问题。2003年SAS肆虐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公共卫生防疫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这个指导思想吸收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华,又有中国特色,对我国经济建设有重大指导意义,城市更新也不例外。2009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条例》,公共健康提到重要位置,社区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开始在全国大规模建设,各地城市更新中都把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作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城市建设也有比较成功者,如深圳市,在城市空间结构、绿色低碳环保、社区体育中心布局等方面堪称一流,可作为学习榜样。总之,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是物质形态的更新,更应是城市发展观念的更新、城市发展模式的更新。[3]在城市更新过程中除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视觉环境、游憩环境等的改造与延续,以人为本,建设幸福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西安市已有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无论是在唐迁都之前作为都城,还是后来作为王城或者府城,城市更新都伴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变迁。[4]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西安不可避免地要对城市结构功能实施更新改造。借鉴西方和我国城市更新经验教训,结合西安市情实际把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西安城市更新和健康发展。

二、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对西安城市更新的促进作用

社区体育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建设的,为满足社区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相对集中的多用途室内、外体育设施。[5]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社区体育中心已成为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重要场所。西安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从总体规划方面来看,大型体育资源分布相对均衡(见表1),中小型社区体育中心分布星罗棋布,体育资源周围城市环境良好,文化氛围浓厚,社会生活和谐,从多方面促进了西安城市更新。

表1 西安体育中心分布概况

1.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城市环境更新。首先,社区体育中心建设靓化了城市居住环境。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建设健康社区成为主要关注点,注重为城市社区居民营造适宜生活、工作和休息的环境,进而发展宜居城市。社区体育中心在建设健康社区,为人们营造宜居环境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是配备了体育设施,方便人们健身,提高健康水平;二是进行了绿化,美化了环境。如,唐城墙遗址健身园区体育设施置于绿色园林、文化诗壁之中,美观愉悦,周边居民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其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丰富了城市人文环境。一个城市的面貌不仅仅是现代标志性建筑的展现,文化元素对改善城市形象、推进城市文化旅游、吸引投资、树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等方面会发挥更大影响。文化赋予建筑设施旺盛的生命力,不注重文化渊源的建筑物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很难激发人们的精神追求。西安大雁塔广场是南郊群众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广场极富大唐文化气息,尤其是广场内公孙大娘舞剑雕塑,其雄浑刚健的气势将体育项目与历史典故、人文轶事、民俗风情紧密结合,更让人在了解陕西悠久历史、灿烂体育文化的同时,凸显出西安文化名城的魅力。因此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在西安城市更新中不仅仅是体育建筑的物质设施,而且是展示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元素的运用通过深入挖掘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内涵,使社区体育中心与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化的文化形式相吻合,[6]在形成具有鲜明陕西特色的体育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西安城市人文环境。再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增添了城市特色景观环境。以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为代表的社区体育中心在突出体育特色的同时,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融为一体,体现出绿色设计理念,实现了环境设计、空间绿化及城市美化的统一,成为以鼓励公共参与健身为目标的特色公园。公园项目以体育元素为手段对城市面貌进行了更新,使体育运动更加贴近大众百姓生活,园内景观设计将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时尚现代的都市气息紧密联系,大气美观,生态低碳,展示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魅力,也成为展示美丽西安的一道特色景观。

2.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社会环境更新。首先,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中国自古注重邻里间的和谐关系,古语有:远亲不如近邻。现代居住方式的改变,住房市场化的普及,打破了维持几千年的居住方式,楼房越来越高,同住一个单元多年互不认识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共同的纽带将其联系起来。但是,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人群彼此之间却相互熟识,关系和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人与人之间构建起和谐的关系,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因此,通过建设社区体育中心,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以体育为媒介为居住在同一小区的居民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可以增进小区居民之间的人际交往,促进社会和谐。其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便于社区组织各项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体育中心大多具有多项功能,可以健身、表演、集会、娱乐、休闲等,这为社区组织各项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而通过组织文艺表演、体育比赛、节日庆祝、普法宣传、居民集会等各项活动,也增强了社区向心力、凝聚力。居民把社区体育中心视为心中乐园,作为散步、聊天、歌舞、棋牌、婴幼儿玩乐的好去处,增添了生活快乐感、幸福感。再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能够降低犯罪率。党的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社会建设可以具体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是其任务之一。据中国日报特稿,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地区多年来一直为犯罪率居高不下所困扰,但自从几年前当地建起了一栋社区体育馆,犯罪率竟然奇迹般地下降了30%。英国曼彻斯特东区在实施城市体育更新计划以后犯罪率下降。[7]犯罪率下降群体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处于青春期,世界观还未成熟,精力旺盛,为了宣泄心中某些不满而引发犯罪行为。帮助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乐趣,找到合理宣泄情绪的途径,可以有效降低犯罪率。本文虽未进行西安社区体育中心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但基于以上例证,相信也是有所下降的。因之,增加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力度,为青少年提供合理心理宣泄的场所,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居民生活方式更新。首先,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能激发人们的健身热情。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七年的全民健身工程,特别是遍布城乡的健身路径,与壮观的健身人群一起被世界公认为“最具中国特色”的大景观。[8]全民健身路径把百姓健身的人文景观与各地的自然景观、城市景观结合起来,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同时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坚实的设施保障。西安环城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全民健身长廊等近10个示范性体育健身园区,其带动作用已经彰显。14公里的环城公园健身长廊共有14个健身区段,拥有健身器材1431件、乒乓球台150付,每天约有10万左右市民到这里进行健身活动。其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能提升人们的精神消费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物质消费,还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消费。体育消费过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生态文化的同时体现,而且体育消费环境对消费的效果和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体育休闲健身属于高层次的需求,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就对社区建设提出了高要求。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将社区功能与体育文化消费高度融合,利于居民形成高层次的生活休闲方式。再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能改善人们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已成为影响都市人口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体育锻炼是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有效途径。以小区体育设施、健身路径、运动公园为代表的社区体育中心,拉近了人们与体育健身之间的距离,将体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西安城市人口“亚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得到提高。

4.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促进城市经济更新。首先,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可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社区体育中心是健身的中心,也是体育消费的中心。“十一五”时期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已由2006年的983亿元增加到2220亿元,增长126%;占GDP总量比重由2006年的0.46%增加到0.55%,增长20%,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9]陕西体育产业正在起步,占比低,但发展势头不错。如陕西省体育场周围已形成一个体育产业圈,对于各体育产业部门而言其交易成本降低,可以整体宣传减少广告费用,从而增强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体育产业园区内从不同品牌到不同类型的体育器材、用品一应俱全,可以节约消费者的采购成本,节约消费时间,对于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来说极具诱惑力。以陕西省体育场为中心的体育产业圈不仅形成了以体育健身休闲为主的体育产业链,带动了周围餐饮服务业,而且借助场馆优势,延伸发展会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促进了西安的产业结构调整。其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西安北郊经济原比南郊落后,房地产价格只及南郊的一半。全国第四次城运会在西安举办后,以主场馆为中心修建了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促进了北郊经济发展。城市运动公园周围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因为区域环境优美,土地大幅增值,未央区以此为契机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再次,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大。“十一五”时期,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由2006年的256万人增加到337万人,增长32%。[10]社区体育中心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单位,其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离居民区近等特点使体育回归社会、回归社区,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随着西安社区体育中心不断建设,社区体育产业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会大量增加。

三、城市更新中推进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的策略

基于对西安市相关实践的考量,我们认为,社区体育中心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过程中要从多角度考虑,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1.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要符合城市更新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积极稳步发展。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的空间结构蓝图,体现城市的发展坐标、发展特点、发展理念。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体现城市发展的整体理念,依据城市定位、空间格局、人口规模、地貌特征、文化特色等合理设定其类型、位置、规格、配置等,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预留发展空间,使之与城市协调发展。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规划要适应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稳步实施,落后于城市发展水平不能满足城市更新对体育设施的需要,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离市区盲目发展则会造成“形象工程”“包袱工程”,加重城市负担。西安围绕西咸一体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布局,积极依托市区逐步推进实施,避免了二者之弊。

2.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凸显城市人文关怀。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群众服务,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始终要考虑老残妇孺及青壮年等不同人群特点,以满足不同的体育消费需求。大型的体育场馆要建,中小型的健身园区、健身长廊、健身路径、儿童乐园更需要建,以使不同人群各有相宜体育空间。同时要加强健身设施管理维修,损坏的要及时更换,保证使用安全。各区域要均衡发展,条件不够的要创造条件。西安老城区空间狭小,利用楼宇院落、道路两旁、林带公园广为设置相宜体育设施,弥补体育场地不足的缺欠,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当然,人文关怀不只是要提供健身设施硬件支持,还应提供健身指导等软件支持,免费培训,免费体质测试,为每个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方面,西安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略显不足,体育指导员管理不规范,时聚时散,服务不到位,亟需加强。

3.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要体现城市的文化特点,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形象的塑造需要借助其历史、文化、风俗、民族等文化优势凸显其个性因素,文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模式是城市更新的一种新模式。文化是城市精神之所在,是城市个性之根本。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应与城市文化紧密结合,展现城市文化风韵,凸显城市个性,使城市更新通过文化传承不断发展。西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尤其周秦汉唐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社区体育中心建设应进一步突出这一文化特点,展现西安文化风韵,凸显西安城市个性,促进城市发展。总之,城市更新中,要借助自身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开发工程,配套体育健身园区,把文物保护、体育健身、园林休闲有机结合,并以冠名宣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使城市更新在文化滋润中更显光彩。

4.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要与城市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城市生态和谐之美。城市都是在一定区域、有独特地貌特征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山水生态构成自身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城市秀美的名片和记忆。城市更新不应损伤它,而应维护它、雕饰它、丰富它。社区体育中心建设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应遵循这一原则。现在,生态绿色、环保、低碳已成时代潮流,生态、宜居、健康已成城市建设目标,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更应自觉与城市自然景观相融合,为居民健身营造生态和谐秀美的环境。就西安而言,一要为社区体育中心“添景”,增加绿地面积,进行园林绿化改造,如城市体育运动公园。二要“借景”,对众多历史遗址保护工程进行综合开发,借助其园林景观建设健身园区。三要“入景”,利用公园、林带、生态园林等景区共建健身园区。西安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景,现正围绕“八水”进行生态改造,建湖泊,植林带,展示现代美景。借助这些生态工程增设健身路径,可为湖河生态平添人文景观,可为体育健身增添生态情趣。浐灞生态区健身路径已展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要结合中国国情,体现民族特色。社区体育中心建设是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更新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成规模体系,但难以照搬。如美国社区体育中心多为室内外场馆结合,附以游戏、阅览、餐饮等,最小的社区体育中心也要1-4英亩。中国人多地少,健身习惯、民族风俗、管理体制等不同于外国,不能简单套用外国标准来建设,而应结合实际,创设自己的标准来建设。社区体育中心的目的就是方便群众健身,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开展中国式健身活动为根本准则,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健身体系。西安从市情出发,创建的各种健身园区、健身路径、街头广场等社区健身样式,深受广大居民喜爱,形成独具特色的健身景观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地域大,民族多,各地创建不同风格的社区健身样式,渐进积累,就可形成中国标准的社区体育健身体系。

[1]李康化.文化产业与城市再造——基于产业创新与城市更新的考量[J].江苏社会科学,2007,(11).

[2]杜娟,阳建强.欧洲城市规划与公共健康互动的发展演变分析[J].城市规划,2006,(8).

[3]伍炜.低碳城市目标下的城市更新——以深圳市城市更新实践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0,(7).

[4]张楠,张红娟.城市更新中的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

[5]钱伟良.日美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的比较研究——兼谈对我国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

[6]由文华,钟勇.基于文化多样性的陕西省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2).

[7]林显鹏.体育场馆建设在促进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J].城市观察,2010,(6).

[8]景观体育.展示城市形象——与自然有机结合[EB].http://sports.sina.com.cn2004-03-27.

[9]杨殿钟.关于西安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思考和展望[N].西安日报,2010-01-22.

[10]鲍明晓.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理论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7).

猜你喜欢

体育中心城市更新西安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西安2021
Oh 西安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某体育中心VIP接待区谐波治理实例分析与探讨
TOD/城市更新
周浦体育中心篮球馆照明设计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体育中心赛后利用新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