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的实证演绎——以女子重剑项目为例
2013-11-12杜长亮
杜长亮
The Sports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16,China.
1 研究背景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理论模型的提出,拓展了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路径,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对竞技能力结构及其特征的揭示,为竞技能力创新性研究探索了新范式。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理论模型具有普适性意义,但尚需在不同的竞技项目中进行求证,以确立该项目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及操作性原则。本研究以国家体育总局重点领域研究课题《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基础训练取得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并以江苏女子重剑队和南京军区女子重剑队运动员为主要测试对象,比较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与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不同特征和演化特点,把握我国青少年击剑基础训练存在的关键问题,为今后构建青少年击剑项目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确定其训练实践发展方向提供方法学支撑。
为了研究需要,将被测试运动员按运动水平分成高水平组和青少年组。划分原则:获得全国比赛前6 名以上运动成绩为优秀组,共10名,其中,国际级健将1名、国家级健将9名;其他有3年以上训练经验的江苏省女子重剑队和南京军区女子重剑队的18名运动员为青少年组(12~17岁),其中,一级运动员6名、二级运动员9名,无级别3名。
2 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建立
在运用复杂网络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研究中,“边”多数都是根据“点”与“点”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确立的[14]。在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奥运数据建立的“国家关系网”中,以国家(地区)作为节点,如果两个国家(地区)在某一个小项上同时获得奖牌,那么,这两个节点间就有一条边,并将两个国家(地区)同时获得奖牌的次数作为边的权值[3];从小世界网络视角对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活动进行分析中,用小世界网络来描述产学研合作的知识转移,“节点”是参与合作体的大学、企业或研究机构,“连接”则是它们之间沟通而产生的知识转移活动[4]。
在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点”(竞技能力节点)与“点”(竞技能力节点)的关系很少有固定的规则来确定,必须借助于数学方法。当研究的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既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又不像函数关系那样,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来,这类变量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简称相关[10]。在体育运动中,存在许多相关问题,如百米成绩与跳远成绩之间有无关系,关系如何,百米成绩提高0.1s,跳远成绩是否会受到影响;现代五项中的游泳成绩与越野跑成绩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等,这类变量间关系的研究都属于相关问题。
相关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常用的公式法,也可以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进行计算,但这些计算每次只能得出一对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在选定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的45个节点中(45 个节点源于课题组对我国青少年教练员的调查问卷统计、包括形态类节点、机能类节点、体能类节点、心理类节点、技能类节点、战术类节点和环境类节点),要获得多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得出每两两变量间的多个相关系数,如果用常用公式或Correl函数计算就显得非常的繁冗。本研究中,尝试用matlab编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数据分析是由Excel加载宏中的分析工具库提供,只要Microsoft Office完全安装,Excel就具有此功能。具体过程如下:
1.将全部28 名运动员要分析的指标以Excel格式录入。
2.用matlab编写如下程序,用以计算这45 个指标的相关系数。
其中,程序第一行A=xlsread(’f:1.xls’)中的f:1.xls指的是第一步操作中保存的excel文件地址。该程序运行完毕后,会出现一个名为“相关系数”的excel文件,打开即为结果(图1,图1没有显示所有的数据)。
图1 本研究matlab程序运行部分结果截取示意图Figure 1.Matlab Interception of Partial Result of the Running Program
3.求出相关系数后,要对相关系数进行解释与评价。目前,比较直观、常用的相关系数的解释与评价的方法是经验法,统计学家们根据经验给出了各种判断相关关系强弱的标准。在本研究中,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在0.3 以下为无直线相关,0.3以上(包括0.3)存在直线相关,并且绝对值r在0.3~0.6之间为一般相关,0.6(包括0.6)以上为显著相关[10]。也就是任意两节点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r≥0.3,认为两节点之间存在边,若r<0.3则认为两节点之间不存在边。
4.用matlab语言进行编程,程序如下:
程序运行结束后,会自动生成一个名为“bian”的由1和0组成的excel文件(图2,图2 并没有显示所有的数据),若第i行第j列的值为1,则表示竞技能力i与竞技能力j有边,若为0则表示无边。
根据上述研究假设,可以将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抽象为由45 个节点和268 条边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图3)。
3 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
3.1 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度”
度用来描述网络中某个单独节点的属性,在竞技能力网络中,它描述的是与某竞技能力节点相连边的数量,数量从某一方面体现了节点的“重要性”,是节点的重要测度之一,也是训练所要把握的关键。
图3 本研究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拓扑图Figure 3.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Network of Structure Topology
在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45 个节点共有268条边,P<k>(平均度)=5.96。也就是说,在特定的训练(比赛)时期,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每个竞技能力节点平均有5.96条边,即同5.96个竞技能力节点相关联。这表明由45个节点所组成的网络结构还是比较紧密的,这可能与在选择点的过程中45 个节点在现实网络中的重要程度有关。
从268条边的归类来看,七大类节点所占比例的排序依次为技术类节点、体能类节点、心理类节点、机能类节点、战术类节点、形态类节点和环境类节点(图4)。七大类节点的平均数的排序依次为体能类节点、技术类节点、机能类节点、形态类节点、战术类节点、环境类节点、心理类节点(图5)。从图4和图5 可以明显看出,体能类节点和技能类节点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其边的总数占了67.2%。
图4 本研究七大类节点边数归类示意图Figure 4.Seven Nodes Number Classification Diagram
任何项目对竞技能力结构中的体能、技能、心理等因素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女子重剑属于我国竞技体育中的潜优势项目,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训练经验体系。在课题的问卷调研中,91%的教练员认为,击剑是体能和技能共同主导的项目,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机能和素质,还需要运动员能够形成完美合理的技术,只要这两个主要方面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其他能力也能达到一定水平,从而促使竞技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
图5 本研究七大类节点平均边数统计示意图Figure 5.Seven Nodes Average Number Cartogram
3.2 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度分布”
节点的度值只能用来分析某一个节点,无法满足对网络进行整体分析的需要,若要考察网络中所有节点的度值,必须要了解度的分布情况。在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度分布”特征是在一定的训练或比赛期,运动员某种竞技能力含有边数量(与其他竞技能力相关联的数量)的分布情况。表1 列出了268 条边的具体分布情况。
表1 本研究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度的分布一览表Table 1 Distribution of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Degree of Network
从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节点含有的边数很少,其中,含有3条边和4条边的最多,占整个节点总数的55.6%;相反,高度值的节点却很少。根据无标度网络的特征,即网络中大部分节点只有少数连接,而少数节点则拥有大量的连接,可以根据表1 的统计结果,初步判断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符合无标度网络的特征。
为了检验竞技能力网络理论模型假设的真实性,继续进行如下分析:
通过前面求相关系数而介定的边,运用matlab程序分析了5名女子重剑运动员(随机抽取)竞技能力网络度的分布情况(表2)。
表2 本研究5名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度的分布情况一览表Table 2 Distribution of Five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Degree of Network
表2中,k是节点的度,nik(i=1,2,…,5,k=1,2,…,16)是运动员i度为k的节点数。令表示运动员i的节点总数,则即为运动员的度分布。
用散点图来表示上述5名运动员的度分布(图6)。
图6 本研究5 名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分布的散点分布图Figure 6.Scatter Distribution of Five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Degree of Network
用样条曲线将上述散点拟合(图7)。
图7 本研究5 名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分布的散点拟合示意图Figure 7.Scatter Fitting of Five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Degree of Network
若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是无标度网络,则其度分布可写作如下形式:
其中,a,b,c为常数。
因为log(P(k))=-bγlogk+loga+logc。所以,在双对数坐标下,上述图像当为一直线或近似为一直线,此亦为判定网络是否为无标度网络的原则。在双对数坐标系下,函数图像如图8所示。
图8 本研究5 名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分布的函数关系示意图Figure 8.Functional Relationship of Five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Degree of Network
由此,进一步确定了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是一种典型的无标度网络,同时,验证了竞技能力网络理论模型的相关假设。
根据无标度网络特征,在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中心节点(度值高的节点,下同)的作用更显得关键。通过matlab程序运行结果,很容易找出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的中心节点。这里主要分析3 个度值超过10的节点:30s弓步冲靶(度值39)、1min双飞跳绳(度值31)和强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度值23)。从3 个节点的类属来看,30s弓步冲靶和1 min双飞跳绳属于体能类节点,强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则属于技术类节点;从3个节点所表示的含义来看,30s弓步冲靶是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反映,1 min双飞跳绳是运动员多素质间协调能力的反映,而强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则是运动员竞技表现的反映;从节点的个体属性来看,3 个节点都是由多个节点的错综链接而形成的复杂子系统,30s弓步冲靶主要由体能类节点和技能类节点构成,1 min双飞跳绳主要由形态机能类和体能类节点构成,强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则主要由技能类节点、体能类节点和心理类节点构成。
根据竞技能力网络中训练分配的集聚效应,在女子重剑项目的训练中,专项体能、协调能力和竞技表现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青少年训练时期,竞技水平还有较大的可塑空间,新节点会不断的加入和成长。通过对中心节点的刺激,会使新节点分配到更为合理的网络位置,从而促使网络稳定性增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
3.3 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特征
小世界网络是一种介于随机网络和规则网络之间的一种网络,它可以代表真实生活中的许多网络,如互连网络、交通网络、蠕虫的神经系统等。在上一部分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统计学特征中,推导了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小世界特征,那么,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是否同样具有小世界特征?
根据matlab程序的运行结果,将45 个节点任意两点之间的连接途径进行了统计(图9)。从图9 可以看出,连通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所包含的最大边数为4,即在45个子竞技能力中,任一子竞技能力最多通过3 个子竞技能力就能与另一子竞技能力相关,根据平均路径长度的算法得出L 的值为1.73,说明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具有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在进一步验证了竞技能力网络理论模型相关假设的同时,也为揭示女子重剑训练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取向。
图9 本研究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节点路径长度统计图Figure 9.Cartogram of Path Length of Five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Network Nodes
4 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比较
为了能清晰地描述我国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特征,了解训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与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的关键差距,本研究分别对10名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和18名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演算推证(网络的建立方法与网络特征演算方法同上,此处略。)
4.1 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的比较
图10 本研究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拓扑比较图Figure 10.Comparative of Women’s Epee Athletes Competitive Ability Structure Topology of Network
从图10的统计结果来看,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45 个节点共有290 条边,<k>(平均度)=6.49;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45 个节点共有193条边,<k>(平均度)=4.29,明显少于高水平运动员。这表明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处于稳定性相对较弱的时期,虽然新节点不断的加入到网络结构中,但是节点之间的链接处于不稳定时期,链接后极容易断裂,很难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其原因在于青少年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节点个体多数处于成长期,形态类、机能类节点多处于发育之中;技术类节点多没有形成自动化;战术类节点和心理类节点多由于实战经历而受到的刺激明显不足。
从边的平均数的归类来看(图11、图12),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的排序依次为体能类节点、技术类节点、心理类节点、战术类节点、机能类节点、形态类节点和外界环境类节点;而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的排序依次为体能类节点、技术类节点、心理类节点、外界环境类节点、战术类节点、机能类节点、形态类节点。从图11 和图12 可见,体能类节点、技术类节点都排在前2位,不同的地方在于,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的外界环境类节点的排序不同,在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排在最后,而在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却排在相对靠前的位置,这说明家庭环境、训练环境等外界环境因素将对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演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度分布”比较
表3列出了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与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分布的比较结果,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含有4 条边的节点最多,为13个,含有10条边以上的节点为30s弓步冲靶(度值20);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含有2条边和3 条边的节点占有的比例最大,占总节点数的55.6%,含有10条边以上的节点共有4 个,分别为1 min双飞跳绳(度值14)、30s弓步冲靶(度值12)和强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度值11)、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度值11)。这表明,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与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都具有明显的无标度网络特征,即网络中度值小的点较多,度值大的点较少,根据前面的分析结果,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与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都是无标度网络。
图11 本研究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节点平均边数统计图Figure 11.Cartogram of Competition Abilities of High-level Women’s Epee Athletes’Average Number of Nodes
图12 本研究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节点平均边数统计图Figure 12.Cartogram of Competition Abilities of Juvenile Athletes'Average Number of Nodes
表3 本研究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度分布比较一览表Table 3 Comparativ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Level Women’s Epee Athlete Competitive Ability Network of Structure
在青少年时期,各竞技能力节点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还处于较低水平,网络演化主要表现为新节点的不断加入、新链接的不断建立以及新链接的不断断裂,在此阶段,竞技能力结构“升级”的空间很大,网络结构极不稳定。在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协调能力、专项体能、竞技表现能力、思维能力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对于支撑整个网络的稳定、改变网络演化的趋向起着关键作用。
伴随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竞技能力节点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加点”和“减点”的速度逐渐减慢,网络结构演化主要表现为边权重的增加,即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节点之间建立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竞技能力结构“升级”的空间逐渐缩小,网络结构相对稳定。在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专项体能牢固的占据了网络的中心位置,对于支撑整个网络的稳定、改变网络演化的趋向起着关键作用。
5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对我国女子重剑项目训练实践的启示
5.1 度分布对我国女子重剑训练实践启示
上文已证实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属于无标度网络,而无标度网络的显著特征为中心节点在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中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分析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竞技能力节点,可以把握女子重剑训练实践的核心问题,更为理性地认识我国女子重剑训练实践的优势与不足。上文matlab 程序运行结果显示,专项体能、协调能力、竞技表现能力为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竞技能力节点。
5.1.1 我国女子重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实践分析
专项体能是竞技运动水平的决定因素,是任何项目运动员都必须具有的能力。多年来,专项体能一直是训练理论界和教练员所关注的热点。大家都希望通过发展运动员的专项体能快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然而,在专项体能的把握上却一直很难,因为专项体能是由多种能力交融组成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技术、素质,也包含心理等多种能力的横向和纵向的结合,这种交错的复杂性必然给体能训练带来很大困难,使之成为教练员训练难度最大的能力。在课题的实践观摩过程中,仍然发现同样的问题,教练员在专项体能的训练中过于强调训练的“多样化”,在训练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分解和局部的训练手段和负荷发展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而忽视了击剑项目本身对发展专项体能的关键作用,没有意识到完整的专项练习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作用,涉及到生理、心理、技术、战术等多个方面,因而,使以突出整体为主要特征的击剑专项体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表4、表5 列举了江苏省女子重剑队发展运动员专项体能的部分方法。
表4 江苏女子重剑队专项体能课力量练习的主要手段一览表Table 4 Major Methods of Jiangsu Women’s Epee Team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Strength Exercise
表5 江苏女子重剑队专项体能课速度练习主要手段一览表Table 5 Major Methods of Jiangsu Women’s Epee Team Special Physical Fitness Speed Training
另外,耐力训练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的结束部分,5~10km 不等。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我国女子重剑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多是以单一素质为训练核心的,涉及专项本身的不多,很少强调整体协作发展。这不是对训练多样化的否定,更不是盲目的追求无限制地增加“专项”练习的比例,而是强调“专项”在训练中的位置,并以运动成绩作为终极目标,从训练的生物适应理论出发,最大限度发挥机体的专项潜能,强调和突出不同运动能力的协作和整体发展。或许,我们可以从法国女子重剑队专项体能的一些训练方法中获得启示[11]。
1.专项步伐往返移动(14m×8次)。
目的:发展步伐移动速度和耐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方法:运动员穿比赛服装持剑成实战姿势,按照剑道延伸方向连续向前或后退平稳移动。负荷后运动员的心率应达到170次/min以上。
2.实战姿势站立强度击打剑(30s×8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持剑手臂的专项力量和下肢爆发力量,培养运动员在交锋中的平稳心态。
方法:两名运动员对面实战姿势站立,利用口号击打对方的剑。负荷后运动员的心率应达到180次/min。
3.持剑向前一步弓步刺靶(原地重复15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弓步进攻速度、深度、耐力,维持动作稳定性的能力。
方法:根据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设置启动点,前脚站在起点上,完成向前一步弓步剌靶,刺点目标集中,完成动作舒展连贯,运动员在剑尖落点同时用声音激励自己,完成剌靶后退回起点,重复进行。负荷后运动员的心率应达到190次/min以上。
4.防四还击、防圆六还击、防二还击(3组×30 次连续刺靶)。
目的:发展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控制剑的能力,培养运动员稳定的心理状态。
方法:实战姿势持剑站在靶前,连续完成防四还击、防圆六还击、防二还击组合练习。要求每剑击中目标,动作连贯舒展,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员自己呼报次数,确保动作高质量完成。负荷后运动员的心率应该达到180 次/min。
5.连续往返冲刺进攻(3组×10次)。
目的:发展运动员在疲劳状态下的冲刺启动速度,培养运动员在高强度下完成动作的平稳和控制能力。
方法:实战姿势持剑,原地启动冲刺,转身继续下一个冲刺,重复进行10 次,运动员自己呼报次数,负荷后运动员的心率应达到200次/min以上。
从上面5种练习方法可以看出,法国女子重剑队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在于每种练习方法都是以击剑项目本身为核心兼顾多种素质结合的整体协作式发展。分析问题的实质不难发现,当一名击剑运动员具备一定竞技水平以后,其身体素质以及各素质之间的协作已经有机结合,任何一种单一的运动能力不仅难使专项成绩得到提高,可能还会抑制整体的发展。此时,必须运用整体的练习手段才能在更加接近击剑项目本质的环境下,充分挖掘那些与专项密切相关的器官和系统的能力,从项目的整体上促使各种素质之间的协作更加稳定。另外,由于击剑项目的比赛往往要进行多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女子重剑队主教练赵刚指出,如果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达不到比赛所需的要求,就会抑制其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充分发挥,并有可能在比赛的中途就被淘汰出局。体能类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专项在训练中的核心作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对体能有很大的依赖。显然,分解和局部的练习手段很难达到有效提高击剑整体专项能力的效果。
另外,在女子重剑的专项体能训练中,教练员普遍重视外在形式而忽视内在联系,即很少从“生物适应”角度安排训练形式和训练负荷,这或许与训练的条件有关。从训练的整体来看,整个过程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在设计训练方法的过程中,教练员对某一专项练习的负荷,尤其是负荷强度缺乏科学的设计,在诸如练习的次数、组数以及间隔中不能很好地反映或突出专项的特点,从而导致肌肉、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得不到合理的刺激,很难对训练产生适应。
在十一运会女子重剑铜牌争夺战江苏队的吴海艳和辽宁队的孙玉洁的比赛中,课题组对吴海艳的负荷强度进行了统计,在全场比赛中高强度活动共33 次,时间196s,其中,5s内的高强度活动平均有21次,5~10s有10 次,即10s内的高强度活动占总高强度活动次数的93.9%。这表明女子重剑比赛中激烈的高强度进攻和防守活动占1/4时间,而其中90%以上激烈的高强度活动在10s以内。人体内的ATP 和CP 储备最多维持高强度活动10s左右时间。因此,要求击剑运动员具备良好的ATP、CP 的储备和供能能力,也就是高能磷酸物质的供能能力。因此,在女子重剑运动员的训练当中,强度安排要体现波动性特点,如间歇性练习类,组、次间歇的时间安排也要表现变化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结合课题的实践观摩发现,我国女子重剑存在对训练微细构架重视不足的问题。在单元训练计划的安排上,一方面缺乏对运动员训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的细微了解,同时缺乏生理和生化的指标支持,所以在练习次数、组数、间歇时间以及负荷强度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盲目性。无论是训练理论还是训练实践,专项体能对竞技运动的水平的关键作用早已是人们的共识。在女子重剑的训练中,如何发展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青少年运动员更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5.1.2 我国女子重剑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实践分析
陈小平提出:运动技能的基本构成是协调[1]。现代击剑运动对抗激烈、移动快速多变、技战术内容多变以及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高要求,使得协调能力在击剑运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
本文认为,协调能力本身也是一个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复杂系统,在训练过程的时间和空间阈值上,表现出内在和外部机制的整体协调,既包括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不同器官部位之间的协调,也包括各种素质之间的协调,当然,这种协调不是同层级的简单协调,而是跨层级的整体协调。协调能力在运动技术的完成过程中主要有五种不同层次的协调:
1.供能系统、内分泌系统与神经肌肉系统工作的协调;
2.感知觉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调;
3.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协调;
4.不同肢体、不同肌群的协调;
5.各素质之间的协调。
因此,本文将协调能力定义为:机体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与机体外部各肢体子系统之间为完成同一技术动作而表现出的整体能力。
女子重剑属于一对一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无论是技术特点还是场上变化,都对运动员的协调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运动生理学角度,重剑技术的形成是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运动员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就能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机能储备,使大脑皮层的暂时联系很快建立起来,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训练学角度,重剑技术的形成是运动员按动作的空间、时间和节奏等要求进行练习的结果,运动员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就能在训练中更好把握上述时空及节奏特征。因此,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把协调能力的训练贯穿整个过程,尤其在青少年训练阶段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协调能力的培养,通过协调能力突出的迁移和转化功能,使其成为运动专项形成的基础平台,而不应该过早地专项化,更不能通过专项化的训练方式发展协调能力。下面列举了江苏省女子重剑队协调能力训练的部分方法:
1.双手握剑两端,从体前经过头绕到背后,再还原到体前。
2.连续准确地完成第一防守还击的转腕动作。
3.听、看信号完成起动跑、跳以及各种专项技术。
4.突然改变方向(侧向、后退、前进)的加速跑。
5.花样跳绳练习,如正反交叉跳、双人跳、集体跳等。
6.两手叉腰、身体迅速向左或右旋转成弓步。
7.将球吊在空中摆动,球的摆动与实战姿势同高,采用不同距离和步法用剑击中球。
8.按规定的步法接抢教练员抛起的手套。
从江苏女子重剑队训练实践以及整个击剑项目理论研究的现状来看,对于运动员协调能力训练的认识还有许多模糊的地方。
第一,从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来看,协调能力的训练应根据不同技能形成时期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
运动技能形成机制实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收缩进行不断地反馈式调节和修正途径形成的,因此,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Martin 将运动员技能的获得分为5个阶段[13]:
1.运动基础能力的学习:即形成与该项群有关的协调能力基础;
2.运动技术的获得:学习并掌握运动技术,能够在生物力学的特征性上符合专项技术的要求,在程度上达到实用、有效和经济的水平。
3.技术的稳定:能够稳定地运用技术,在遇到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发挥技术。
4.熟练掌握技术: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技术,该阶段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技术符合专项生物力学的要求并达到高的稳定性,而且表现出“熟练”的特征。
5.运动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不仅在神经—肌肉之间建立了精确、快速和稳定的联系,而且可以在多种复杂多变的比赛情况下灵活的应变,技术已经成为身体运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这5个阶段中,运动员的协调能力的表现是不同的,不同层次协调间整体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如在第1 阶段,即运动基础能力阶段,只是已具备协调能力的延伸,没有必要过多的接触重剑专项,应该采用多途径(借鉴田径、体操项目等)让运动员建立更多神经—肌肉联系,此时的联系不需要精确;又如在第5 阶段,即运动技术在不同情况下的灵活运用阶段,此阶段更加强调运用中的变化,此时则需要结合重剑项目特点,最好和实战紧密结合发展运动员的协调能力,使神经—肌肉建立精确、稳定的联系。
第二,在女子重剑的训练中,应根据项目的专项特征来设计发展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手段。
精确性是重剑项目的核心要求,其精确性取决于参与重剑某个技术环节运动肌肉在神经支配下在时空上形成的协作水平,它涉及到参与运动的主动肌、辅助肌、拮抗肌之间的配合,涉及到机体不同部位肌肉的协作运动,还涉及到不同感官在中枢神经的主导下肌肉的调整。因此,在协调能力的训练上,必须考虑肌肉的用力链,即不同肌肉之间有序的互动,同时,要考虑对重剑运动过程的速度感、节奏感和力度感,优秀的重剑运动员对速度具有很强的感知力,并能精确地控制速度的变化。
不仅是重剑,快速性是很多项目制胜的关键因素,也是肌肉协调运动的重要特征。因此,协调能力训练的设计一定要考虑不同肌肉群在横向上的配合,这无疑可以加快整个机体的运动速度,使不同的肌肉根据运动的目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形成最佳的协作。
5.1.3 我国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表现训练实践分析
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竞技表现是在比赛中影响竞技实力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它既是过程的描述,又可以是结果的评价,它是诸多主客观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5]。影响竞技表现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非线性的规律,非线性规律为竞技表现系统的可调控性提供了可能。非线性规律表现为既无规则又有规则。对其进行思考的方法论要点就是系统内包含了所有可能的全部。这种系统呈现的有规则和无规则,还往往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系统可控性的一个基本前提[9]。
目前,对于运动员竞技表现能力的控制,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选择了实战,这里的实战既包括训练课中的实战,也包括赛场上的实战。江苏女子重剑队十分重视实战练习,教练姚勇认为,“在运动员的技术训练中,必须有足够的实战训练,通过比赛和实战,使得运动员保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身体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总结发现一些技术上的创新,从而增加参赛获胜的可能性”。江苏女子重剑队实战练习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包括固定的团体对抗赛(周三)、个人对抗赛(周五)、电动剑实战和个别课等。
录像双反馈是江苏女子重剑队实战训练的特色,每周教练员和运动员一起根据录像的反馈进行总结和交流,根据运动员的实战录像,及时改进技术中的缺点,发现技术特长,从而制定下一周的技术训练计划,最后在省级以上的比赛中检验成果,并进行总反馈。
5.2 小世界特征对我国女子重剑训练实践的启示
小世界网络具有两大典型特征,较短路径长度和较大的团聚系数。因此,在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演化过程中,存在较短的升级路径,即运动员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至竞技巅峰过程中,必然有其最优化的训练过程,如何探寻这一过程,是科学化训练的关键所在。
首先,训练的科学化过程是探寻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演化升级最短路径的过程。
在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节点路径长度统计图中,各节点的演化升级过程在功能上可以放大为网络整体的升级的过程,因为节点本身也具有结构,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此,从一名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来看,从他第一次接触项目本身,到竞技水平的巅峰,竞技能力结构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演化升级,在演化升级的时间路径中,会有多种途径,在终极目标(创造优异成绩)一致的条件下,多种途径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因伤退役等,因此,在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升级过程中,少走弯路,寻找最短路径,必然成为训练科学化的焦点。
在课题调查的我国参加北京奥运会击剑项目的20 名奥运选手中(男、女各10 名),男、女运动员从开始参加业余训练到取得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平均各用了8.7年及9.4年时间。简单地说,培养1 名全国冠军(世界冠军)需要9年左右的历程(表6)。
前国家女子重剑队队员、十运会冠军朱晓敏在访问法国女子重剑南部波尔多基地后谈到,重剑项目培养一名奥运选手的时间,法国只需要6~7年的时间,远远少于我国;而且,法国重剑项目至少有半数以上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远远超过了我国30%左右的水平(表7)。
表6 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后备人才成才时间一览表Table 6 Timber Time of Fencing Project Reserved Talented Teenagers in China(年)
表7 1994—2008后备人才成才率统计一览表Table 7 1994—2008Cartogram of the Rate of Reserved Talented
近年来,随着国家进一步重视和投入的加大,击剑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与传统强队的差距,法国击剑队用了较短路径完成了高质量的训练产出,这说明我们在训练的科学化上仍存在问题和困惑。
其次,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升级的错误理解,是阻碍我国青少年击剑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
培养运动员是一个长时间、复杂、系统的工程,在过程的纵向上可分为选材、基础训练、全面训练、专项训练和高水平训练;在过程的横向上还要受到生理结构、训练环境、个体差异、专项特质等复杂因素的制约。因此,完成运动员每个阶段的竞技能力结构升级,必须在这持续多年、结构复杂并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训练过程中,用科学理论调控和规划。
课题中关于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调查显示,92%以上的运动队每周进行10 次以上的训练,85%以上的运动队周训练时间在20h 以上,也就是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训练的时间为每周2 次、每次2h 左右;41.9%的教练员每周会安排16~19h 的训练,30.6%的教练员会安排每周20h 及更多的训练;全年训练时间分布为200~400h 占8.6%,400~600h 占8.1%,600~800h占37.3%时,800h及以上占40.4%。
与此同时,对江苏省击剑队一线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进行了统计,每周训练的平均课次为准备期12.6 次,赛季期10.8次,赛前期9.1 次。全年训练时间650~750h 不同(剑种不同)。
从训练负荷比较上看,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没有明显的差距,而且在抽样调查的401 名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中,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的217 人,占54.1%,涉及到26种损伤,其中慢性损伤占70%以上,发病部位集中于持剑手侧的膝关节伸膝装置(37.3% )、持剑手侧肩部(31.2%)、腰部肌(26.5%)和踝关节(6% )。
从课题调查数据来看,我国击剑项目青少年训练中存在训练负荷强度过大的问题,在我国击剑项目训练队伍,尤其是基层队伍当中,存在盲目增加训练负荷强度的倾向,试图通过提高训练负荷强度,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这实际源于教练员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升级的错误判断。
对于青少年时期的运动员的训练来说,其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正处于整体均衡演化的一个关键时期,此时,不断有大量的新节点加入网络结构当中,与其他节点链接成局部结构,这种链接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在这一时期用大负荷强度对网络的单一节点或者局部结构进行不断的刺激,不仅会造成局部结构演化的过早停滞,如果攻击到网络的关键节点,根据上一部分中提到的竞技能力网络鲁棒性特征,还将会大大增加运动员发生损伤的几率。
比如,在江苏女子重剑队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观摩课中,教练员习惯在力量、速度、耐力等内容的训练上采用大负荷强度的训练手段,而协调、灵敏、柔韧等内容的训练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训练手段会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部分关键节点间的链接出现断裂。因为对于重剑项目而言,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是与重剑技术密切相关的,而青少年时期又是逐渐形成稳定技术的结构的关键时期,不断刺激力量、速度、耐力等节点,必然导致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整体中两大关键结构——体能结构和技能结构发展的不均衡,而导致两大局部结构出现链接的断裂,青少年的体能与技术发展脱节。
又如,神经—肌肉两节点的链接方式,对于青少年重剑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7~16岁是发展快速力量的关键时期[11],而快速力量又是重剑技术结构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同样,负荷的力量训练,重复次数少、速度快的爆发力训练,几乎可以募集所有的运动单位参加,主要训练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相反,如果增加重复练习,则必然降低肌肉收缩的速度,此时参与运动的主要为慢肌单位,主要发展了肌肉的收缩耐力。显然,前一种链接方式是青少年重剑运动员所需要的,盲目地加大训练负荷,只能阻碍竞技能力结构的升级过程。
最后,在探寻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演化升级最短路径的过程中,应逐步完善网络的轴心辐条式结构,不断向最优化网络结构靠近。
当构建竞技能力小世界网络模型时,为了优化网络的结构属性,是以某一概率p在网络中随机的增加捷径或进行断键重联的。然而,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并不是这样来构建竞技能力网络的,教练员往往会限定长距离连接的数量。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之间的平均路径最小化,就必须最大化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才能有效地完成某个时期的训练目标,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连接,应有一个合理的训练计划,这会使竞技能力节点之间的连接受到一定限制,即在竞技能力网络中,需要教练员限制一部分捷径的数量。因为网络中的团聚系数是由低层的规则网络来决定的,而平均路径长度是由捷径来控制的,捷径的随意选择会导致整个网络出现随意的结构和组织形态。因此,教练员需要对竞技能力网络各个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高度的规划。比如,从生理学角度可以将力量训练目标分为提高力量的形成、改善肌肉之间的协作、增加肌肉的体积和改善肌肉的能量供应(图13)。其中,前两个目标主要取决于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通过改善肌肉的神经支配能力而提高每一块肌肉的收缩速度,同时增强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能力,而后两个目标则是通过发展肌肉的能量潜能增加肌肉的横断面积并改善肌肉的能量供应。教练员为了完成这4个目标,需要根据不同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的力量节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手段,设立4个目标的最合理结构,适当增加某两个目标之间的路径长度,这不但不会影响训练效果,反而会对力量节点的结构产生最优化的演化效果,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13]。
图13 力量训练目标与方法框架图Figure 13.Goal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Frame of the Method
这样,就有一个重要问题摆在面前:在竞技能力网络中,捷径的数量在固定的情况下,如何来配置这些捷径,以获得一个比较小的平均路径长度。
王斌通过数学推理得出,对于小世界网络,特别是网络中的节点数目不是很大,当规定了捷径的数目时,只有尽可能的将这些捷径相连到同一点上,才能最充分的降低这个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7]。这个结论对于竞技能力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规定了竞技能力网络中各节点捷径的数目,可以按照这一结论将之与中心节点相连,这样使得各个节点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得到最小,使得训练过程、训练时间、训练投资最小化。
当然,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和训练过程,支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的数量会不同,那么,如何协调多个中心节点以及与其他节点的最短路径?本文提出一种网络的轴心辐条式结构,一个“轴心”就是一个能把许多与其相关的节点(象轮子的“辐条”)在合理网络空间内配起来的结构(图14)。多个中心节点由轴连接起来,即形成了竞技能力网络的轴心辐条式结构。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演化的最优化过程,就是轴和轴心转动的过程(图15)。其训练学意义在于:在提高训练质量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训练时期,围绕中心节点安排训练的任务、方法、措施和要求,在训练内容安排上应体现多种能力的整体效果,并注重中心节点之间的衔接与呼应。以本研究中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为例,此阶段训练的目标和计划应围绕专项体能、协调能力和竞技表现来安排,纵向上,充分发挥3 个中心节点的辐射能力,横向上,使3个节点彼此有机地衔接和呼应。
图14 轴心为中心节点、圆周上的点为与之相关联的节点示意图Figure 14.Related Node of Centernode of Axis and Node on the Circle
5.3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对我国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实践启示
在上文,不同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表现出不同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度值大的节点只有一个,而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中有4 个,支撑网络的中心节点的数量不同,必然会对网路的结构演化造成不同的影响。
图15 竞技能力网络的轴心辐条式结构三维示意图Figure 15.Tricon of Competitive Ability Network Axis Spoke Type Structure
5.3.1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对我国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实践启示
第一,在训练实践中,科学地选择对项目本身最具影响的能力或组合,并对它们进行优先发展和专门训练,是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的核心任务。
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由于素质类节点的组合结构进一步专项化,与技术类节点的协作程度更为紧密,对专项体能的要求显著增加。在青少年时期,身体素质类节点的演化往往伴随着专项成绩的提高,而到了高水平训练阶段,一般能力与专项运动水平之间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专项体能必然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尤其是顶级运动员之间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同时,运动训练理论中的“生物适应”告诉我们,人体对训练刺激产生的应答极具专门性,只有不断接受刺激的系统和组织,才能产生相应的应激性反应,只有刺激的强度高于现有专项体能的适应水平,才能不断接近并打破原有的平衡,从而在更高的层次建立新的平衡。高水平运动员对训练负荷要求的不断提高,长期的训练已经使他们对一般的训练手段和负荷产生了适应,只有针对性强的体能训练和科学的负荷,才能在小空间内完成竞技能力结构的进一步升级。
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水平女子重剑(其他剑种也没有涉及)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专门研究,王海滨通过对中法两国教练员关于不同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与一般体能训练比例安排的调查发现,我国教练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从基础阶段到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步降低,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安排较少。而法国教练员在多年的训练过程中,专项体能训练安排的比例通常有两种:1)随着进入不同的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逐步升高;2)采用在基础阶段和高水平阶段完全放弃一般体能训练,只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安排。这两种类型的体能训练安排说明,在击剑体能训练中,法国的教练员较重视专项体能训练。无论处于哪个训练阶段,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从未低于一般体能训练(图16),特别是在高水平阶段,专项体能训练占有相当大的比例[8]。
图16 法国击剑专项体能安排示意图Figure 16.Special Physical Arrangement of French Fencing
第二,在科学安排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必须防止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心节点功能的放大。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在演化过程中,中心节点是维持网络稳定的主要支撑结构,无标度网络所具有的择优连接性会促使在演化过程中新加入的节点更偏好与中心节点链接,因此,专项体能是女子高水平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稳定的核心控制节点。但是在安排专项体能的训练过程中,应科学地安排,避免中心节点受到选择性打击,因为无标度网络在随机打击下比随机网络具有更强的容错性,相反,在选择性打击下,却显得异常脆弱。如果安排的负荷强度过大、训练内容失调,就会刺激到专项体能在整个网络中的结构,专项体能结构中的5%受到攻击,整个竞技能力网络就会面临瘫痪,不但不能完成训练目标,还可能带来伤病,缩短运动寿命。
从“生物适应”角度,不断刺激专项体能结构,加强专项体能结构中节点之间的紧密程度,是维护整个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稳定的关键。但是,超过人体负荷极限的刺激可能会导致专项体能结构中节点之间的关系断裂,进而导致更多节点之间的关系断裂。科学的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高强度必须建立在中、小负荷以及有效的恢复手段之上。运动员疲劳的积累并不代表疲劳可以无限的积累,适宜的、良性的并且在最大生理极限之下的负荷刺激才是机体超量恢复的最适宜条件。Geiler等对匈牙利国家男、女重剑队运动员伤病成因的调查发现,超负荷专项体能训练是导致伤病的罪魁祸首,而且,运动员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一部分运动员甚至难以恢复到最佳竞技状态[12]。
因此,在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在加强竞技能力结构稳定的同时,必须防止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心节点功能的放大,即防止对专项的体能结构的选择性攻击。教练员应充分认识到,最大训练负荷不一定获得最大的训练效果,最佳的训练效果应该在运动员的可承受负荷范围内。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不仅是运动负荷的施加者,更应将负荷掌握在科学的范围之内。
5.3.2 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特征对我国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启示
第一,在训练实践中,运用“整体结构式”方式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并对不同的竞技能力进行优化组合,是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的核心任务。
与高水平女子重剑运动员相比较,支撑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明显增多,稳定性明显减弱,这是由于在青少年训练阶段,身体的各大系统正处于发育过程当中,竞技能力网络结构中不断建立新的链接,同时链接又不断的断裂,网络内部结构不断演化。
整体结构式是指在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实践中,应从训练系统整体平衡发展竞技能力,在训练内容的安排上,对不同竞技能力进行科学组合,使训练效果最优化。从竞技能力结构升级机制角度,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属于竞技能力内部结构的升级,而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则应属于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升级。
从江苏省女子重剑队2011年9月前2周的训练计划[6]来看(表8),训练内容的安排还是比较科学的。整体上,体能内容占有较大比重。姚勇教练认为,这是由于青少年的系列比赛逐渐增多,教练员认识到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储备才能在的竞赛期保持充沛体力和顽强斗志,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技术方面,除了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基本技术及其技术组合外,发展特长技术成为了训练的新热点,“个别课”体现了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所应具有的“全面加特长”的技术要求;战术训练主要围绕比赛进行,每周必有的团体赛和个人赛是江苏女子重剑队的特色;心理训练内容没有在训练计划中单独列出,姚勇教练指出,这是将心理训练内容融入到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的训练中,训练内容集中在比赛所需要的各种心理素质、各种专项感知能力、集中注意力和防止各种干扰的自我控制能力等。
表8 江苏省女子重剑队2周训练内容安排一览表Table 8 Two-week Training Arrangement of Jiangsu Women’s Epee Team
第二,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必须防止对竞技能力结构整体的过度刺激,科学安排负荷量。
与高水平运动员相反,青少年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较弱,对于一定时间内训练的选择性攻击具有较强的抵抗,但是对于长时间的过度刺激,也会抑制网络结构的演化升级过程。文中已经指出,从训练负荷量上看,青少年运动员与成年运动员没有明显的差距,而且被调查的青少年运动员54.1%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其中慢性损伤占70%以上。
因此,我国青少年女子重剑项目的训练,在内容的安排上是比较科学的,符合竞技能力的“整体结构式”的发展,但是负荷量的安排却与成年运动员相当,青少年运动员的伤病情况比较突出,也是导致我国击剑项目的成材率非常低的重要原因(表7)。
6 小结
普适性角度,应用Excel数据库和matlab 程序可以建立不同项目、不同水平、不同时间特征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模型。本研究重剑项目的建模过程为其他项目提供了研究范式。
从统计学特征来看,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属于无标度网络,并且具有小世界现象,证实了竞技能力结构网络理论模型的前期假设;专项体能、协调能力、竞技表现力是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它们对女子重剑运动员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演化升级起着关键作用,从训练实践来看,我国女子重剑项目关于专项体能和协调能力的认识和训练手段还存在模糊的地方,竞技表现力的训练状况良好。
从不同水平运动员统计学特征的比较来看,专项体能是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惟一中心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在选择性打击下极易受到攻击;协调能力、专项体能、竞技表现能力、思维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的中心节点,竞技能力网络结构稳定性较差,抗攻击性较强,但也要防止对结构整体的过度刺激,运用“整体结构式”方式发展竞技能力,是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关键。
[1]陈小平.竞技运动训练实践发展的理论思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2]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击剑协会编.中国击剑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
[3]李京.基于复杂网络方法的奥运数据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8,(6):80-87.
[4]林莉.基于小世界网络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知识转移活动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5-8.
[5]蒋国勤,罗艳蕊.竞技能力相关概念释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6):59-62.
[6]江苏省女子重剑队2011年9月训练计划[Z].2011.
[7]王斌.小世界网络理论在交通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
[8]王海滨.中法两国优秀击剑教练员执教理念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3):49-52.
[9]杨国志,杨雷.集体对抗项目中的换人问题[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61.
[10]赵书祥.实用体育统计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86,255.
[11]朱晓敏.法国学习总结[Z].南京体育学院资料,2006:9.
[12]GEILER E.Training sprinzipien[J].Sport wissenschaftliches fence,Schorndorf,2007,453:55-63.
[13]MARTIN D,CARL K,LEHNERTZ K.Handbuch Trainingslehre Schorndor[J].Verlag Karl Hofmann,1993,101:15-19.
[14]M E J NEWMAN.Assortative mixing in networks[J].Phys Rev Lett,2002,89:20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