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教师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

2013-11-11柳茜唐洁谭静叶玲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口腔医学优秀教师

柳茜 唐洁 谭静 叶玲 周学东

[摘要] 基于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探讨优秀教师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并从讨论重大教学问题、建立优秀教学团队、导师制等方面阐述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优秀教师作用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创新人才培养; 优秀教师

[中图分类号] R 78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5.026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也有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都对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口腔医学教师而言,不应只局限于教好口腔医学专业课。在一定程度上,优秀教师的数量、思维高度和宽度也决定了优秀学生的数量、思维高度和宽度。因此,如何根据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发挥好教师的积极作用,是口腔医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1 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

1.1 学科起源及地位

中国现代口腔医学不同于欧美、日本等国家,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口腔医学特色鲜明,实践性很强,是应用现代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工程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防治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口腔医学作为一级学科于1998年出现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包含口腔基础医学与口腔临床医学两个二级学科。口腔医学具有很高的学科地位,很强的实践性,极广泛的学科交叉性和前沿性。因此,口腔医学人才应相应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敏锐的学科触觉。与此对应,未来的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应具备三维知识结构:第一维知识结构包括自然科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等,第二维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科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美学等,第三维知识结构包括卫生经济、卫生管理、卫生资源、公共关系、牙科管理学等。

1.2 学科内涵

美国的牙医学教育课程不包括临床医学的医学基础和临床课程,牙医学毕业生没有临床医学背景,不允许处理牙以外分属口腔器官的手术;而欧洲部分国家如德国、比利时等则将颌面外科学列于牙医学研究范畴。中国的口腔医学课程既加入了基础和临床医学,又包括颌面外科学,从而兼顾了口腔内部的系统性及口腔与身体间的整体性,促进了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1]。由此可见,中国口腔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医学院培养的学生首先是医学生,然后才是口腔医学生。口腔医学生在接受系统的牙科教育的同时,也要接受全面的医学教育,口腔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系统的医学知识背景。

2 优秀教师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教师应能充分认识中国口腔医学的起源、地位及学科内涵,熟知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2.1 建立优秀的教学团队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评选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制度的根本目的除了树立教师典范,还在于让优秀教师带出优秀的教学团队,建立以名师为核心的教师群体;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功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艺术、从为人到为事再到为学问,使团队中的教师从各个方面理解教学名师的作用和内涵,成为具有潜质的优秀教师。

2.2 把握口腔医学人才知识和能力的结构

基于口腔医学的特点和口腔医学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结构,口腔医学教师应能深刻把握教育、学习、学习者、学科、思维方式、文化精神和社会心理的根本,洞悉问题的根源和科学研究的方向与要旨,并善于换位思考。中国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这与中国第一代口腔医学的教学名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林则基于对口腔内部的系统性及口腔与身体间的整体性的充分认识而设定的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目标密不可分:“训练高度科学化之牙医,成就中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事业,重在质而不在量,培养的学生应该首先是医学生,然后才是专科医生,绝不是匠人。”

2.3 形成独特的话语体系

教师是否在掌握了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和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体系并形成独特的教学主张,这是衡量教师成熟、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师产生和保持影响力的重要原因[2]。“教育不只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知识,可以利用的空间和平台很多,随时都可以查阅、下载相关文献从而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做的是通过教学主张去启迪、培养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从而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3]。科学知识也许很快就会过时,但科学的思考、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态度却能影响学子的一生[4]。

2.4 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完善

优秀教师应充分体现大学作为民族和社会良心堡垒的高地的作用,彰显出大德、大道、大爱、大精神[5]。当今的医学模式已从最早的生物医学模式经历了从生物—心理医学模式逐步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优秀教师必须能顺应这种模式的转变,站在高处引导口腔医学生,培育其人文素养,完善其职业道德。

2.5 指导和启发科学研究的方向

优秀教师学术造诣精深,在本专业里属于优秀学者,甚至是领军人物。科学研究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将自身掌握的科学前沿理论启发性地输送给学子,激发其学术意识和创新思想;教师也可以将自己多年形成的学术思维以案例的形式生动地传导给学子,增强其学术水平。

3 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

在充分了解口腔医学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在逐步认识优秀教师的内涵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积极开展了相关探索。

3.1 重大教学问题由教授委员会讨论,教师充分行

使话语权

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是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它决定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知识结构和体系。要制定正确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对有限培养空间中应着重强化的学生能力和素质要有充分的把握。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等重大教学事务时,需经以优秀教师为主要成员的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这是保证教师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是确保通过前瞻性思考和规划口腔医学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结构,使人才培养不偏离轨道的重要举措。

3.2 建立覆盖口腔医学主要领域的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口腔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都建立起以院级、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进而发展了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基础医学等全部口腔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群;在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和华西口腔医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支撑下,显示出了优秀教师一点带动一片、一片辐射全面的格局,为口腔医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教学团队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清华大学把推动名师授课当作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6]。华西口腔医学院在上述国家级精品课程群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一门被誉为“精品中的精品”的课程——口腔医学导论。从2008年起,华西口腔医学院将以前以不定期讲座方式讲授的口腔医学导论正式作为一门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将一学期的课程时间延伸至一学年,由口腔医学及其他相关领域深有造诣的名师登上讲台为学生授课,形成了32位教授共上一门课的美谈。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非只是对口腔医学生将来所学课程的简述,而是将口腔医学从历史沿革到最新的研究热点,从口腔医学传统的基础与临床医学到口腔医学美学、法医牙科学、心理学逐渐延伸和渗透,让学生在入学第一年就对口腔医学的外延及内涵有了系统的了解,建立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感情,启发其创新思维,产生创新动力。

3.3 打造国际化的优秀教师团队

让优秀教师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国际大师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华西口腔医学院采用培训院内优秀教师的“自我造血”和聘请国外优秀教授的“输血”途径,已经建立起一支国际化的优秀教师队伍。

3.4 优秀教师团队全程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

教师的道德影响、话语体系、科研思维仅仅靠讲授几节课是无法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华西口腔医学院着力打造多种途径来达到这一目的。除安排学分制指导教师,还在每个年级建立导师组,由各级教学名师领衔并担任创新班班主任;还将医疗、教学、科研各方面有造诣的优秀教师列入导师名单,让学生能早见导师、常见导师。每年新生入校,除了开学典礼,使新生认识和了解导师外,还会庄重地举行创新人才培养启动仪式。仪式上优秀教师讲述自身的经历和体会,亲自为新生授发白大褂,宣读《医学生誓言》。为培养医学创新意识,华西口腔医学院专门为学生制定了《创新人才培养手册》,内容包括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办法、创新课程记录、科学研究记录等。导师通过查阅手册、定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被动的苦为主动的乐,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起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导师组还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与实际水平进行调控和引导,鼓励学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使学生尽早感受科研氛围,培养科学感悟、创新技法、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建立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4 优秀教师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效果

华西口腔医学院充分重视和发挥优秀教师的积极作用,在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凸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2007年以来,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获批建设首个口腔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启动了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项;200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名师担任了4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的主编;而华西口腔医学院作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1年主编并出版了《中国现代高等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

4.2 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与发展

近5年来,获得国家级各项竞赛类奖励的学生有183人次,获得省部级各项竞赛类奖励的学生有106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学生共200余人次;硕、博士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仅2011年,本科生发表论文106篇,其中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有70篇;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SCI论文7篇,发表于EI、ISTP期刊的22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

培养口腔医学人才是系统工程,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实现教育目标的,更需要在配套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下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孵化机制,进一步发挥优秀教师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并对现有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传承型”、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实现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向重视培养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的转变,实现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观念的转变[7]。

[参考文献]

[1] 吴婷, 陈谦明, 李德勇. 中美高等口腔医学教育比较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10, 8(6):93-96.

Wu Ting, Chen Qianming, Li Deyong.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igher education of stomatolog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 Fudan Education Forum, 2010, 8(6):93-96.

[2] 郑爽, 胡凤阳. “名师热”的冷思考[J]. 教育学术月刊, 2011, 28(3):53-55.

Zheng Shuang, Hu Fengyang. On the controversy of famous teacher[J].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2011, 28(3):53-55.

[3] 谢和平. 川大的教育——思考与实践[EB/OL]. (2012-10

-12) [2012-10-20]. http://xdw.swjtu.edu.cn/News.aspx?

ID=877&TypeId;=7.

Xie Heping. Sichuan university education—thinking and practice[EB/OL]. (2012-10-12) [2012-10-20]. http://xdw.swjtu.edu.cn/News.aspx?ID=877&TypeId;=7.

[4] 熊丙奇. 名师上讲台——一道世界性的难题[J]. 上海教育, 2002 (1):14-19.

Xiong Bingqi. Famous teacher on the platform——a world-wide problem[J]. Shanghai Education, 2002(1):14-19.

[5] 徐显明. 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第四大功能的确立[J]. 中国高等教育, 2011(10):10-11.

Xu Xianm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urth big functions of university[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11(10):10-11.

[6] 汪劲松, 张文雪, 陈永灿. 名师上讲台制度化, 营造教书育人浓厚氛围[J]. 中国高等教育, 2005(1):11-13.

Wang Jinsong, Zhang Wenxue, Chen Yongcan. The plat-form system of famous teacher, creating teaching atmosphere

[J]. China Higher Education, 2005(1):11-13.

[7] 刘树仁. 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 教学与管理, 2001(11):7-9.

Liu Shure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veral tendenc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education[J]. J Teaching Management, 2001(11):7-9.

(本文编辑 吴爱华)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口腔医学优秀教师
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口腔医学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展望
优秀教师辞职终究是教育损失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十三)
湖南省优秀教师“三笔”书法比赛参赛作品展示(三)
口腔医学
江西:优秀教师省内5A、4A级景区可免门票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