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 促进教学双向发展
2013-11-11雷家林
雷家林
[摘要]师生互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与行为交换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同时,师生互动还有助于拓宽教师的业务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师生互动 学生能力 教师业务
小学数学教学有三大任务,即基础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其中,能力培养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而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对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很了解,而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方法死板,没有在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程中训练和提高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灌输过程,而是在认知基础上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
教学互动是师生交往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在教学情境中教学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教学主体之间进行信息与行为交换的过程;是教学场所的核心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造有活力的教学气氛,使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表现为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双向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教学中要摆正并处理好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的主导地位与学生作为学习者和教学参与者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乌申斯基说过:“一个教育者应当力求了解人,了解他实际上是什么样,他的一切弱点和优点,他的一切日常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精神上的要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指导不仅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而且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领会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身的积极活动,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但主导是对主体的主导,主体应是主导下主体,教师是一个向导,起引导路程,把握方向的作用,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要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学生特点、教学条件选择较好的教学方法。现在提倡研究性教学模式和借助多媒体手段。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教无定法,如果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变成唯一的教学模式,师生会久而厌之,感到乏味。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有多样综合的观点,防止模式化,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结合学科知识结构及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生学圆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大胆去探索规律,通过学生动手剪拼、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方法主动获取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通过学生对实物的测量、计算,对公式进行实际应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和观察的能力、分析比较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群体合作能力及求异创新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不同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能拓宽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一种融洽、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纯的授予关系,管理上无非是我讲你听的专制型关系,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的产生。现代教育要求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关系。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如:数学课堂要改变平时班级授课时课桌的摆放形式,打破学生严格坐在座位上听课,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传统形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愿组成小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活动,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确定活动出发点,决定活动内容,组织学生收集整理参与数学游戏,寻找规律,制作学具活动等,充分给学生自由空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实践活动中,无论现实表现如何,教师要给予一定鼓励,给学生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一件快乐之事。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愉快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关系格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推动教与学的双向发展。莫里斯·比格说过:如果他要有效地教学生,教师就应该以同样的心理去理解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并应确切地了解他正在教的这些学生的生活空间真正起了什么变化。要了解每个学生和他的认知世界,教师必须发展一种有训练的朴实天真的素质(指儿童期的朴实、天真的童心);他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的环境,正象学生了解他自己和他的环境一样。为了成功地透彻了解一个学生,教师必须通过学生本人来了解这个学生。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在教学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为培养更多优秀学生作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