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与策略

2013-11-11宋文忠

关键词: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宋文忠

[摘要]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本文就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施意见,对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科学探究

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师如何教,还有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都需要有根本的转变。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知识的探究兴趣,变传统的灌入式教学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主要存在以下特点:一是以实验为基础,与社会、生活和科学密切联系,易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学科内知识技能随着学习的进程不断更新完善,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化学常识等内容记忆要求高,需要有一个学生自主消化的过程。基于以上一些特点,化学教学中,在教师有计划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完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我县农村初中新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广大化学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也作了相应的努力,“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频频出现在化学课堂教学的前台,教师们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起了质的变化。尽管如此,在不同层次的教师中仍然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使教学方法的改革流于形式,不能恰到好处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究其原因是:①部分中老年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比较熟悉运作起来得心应手,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生事物,难以驾驭。②一部分新教师怕采用新方式考不好,承受不住各方的压力。③多数教师认为初中化学教学时间紧,没有时间开展“自主、合作、探究”这些新的学习方式。

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科学探究方面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讲“自主”,漫无目标,满堂“放羊”

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开展自学学习,让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课堂上有的学认真学习,收获较大,有的学生则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象一盘散沙,对学生无疑是“放羊”。

自主学习应建立在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自觉意识的基础上,做好自主学习的引导,常见的做法是:

1.自主实验,通过实验,能把教学变得“有趣”,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后再进入语言符号的教和学。例如,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可以让学生自主实验,提取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收集等要点。

2.布置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提出自主学习的具体任务和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比如,教学元素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生物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这些内容是具体的,而且是易于掌握的。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就会千方百计地去完成这项任务。

3.教师提出问题,不轻易结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寻求正确的结论,知道没有耕耘便不会有收获。道不轻传,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轻松得来都非真,所有的科学都是因为克服困难而产生和发展的,经历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是教与学的一种享受。

二、谈“合作”,只重形式,新瓶装旧酒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显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目前合作学习形式化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讨论的问题过于简简;二是有的课堂讨论,是好学生一统“天下”,而学困生则“袖手旁观”;三是教师角色定位不明确,合作学习中有时教师变成了旁观者,学生变成了“学习的自由者”。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闹,但是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也没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使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行之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合作讨论的问题有讨论的价值。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合作学习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及教材的具体内容来决定。对于那些问题浅显,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就不必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合作讨论应该在真正需要的时候用,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否则,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第二,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要安排好小组分工,要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有发言和倾听的权利和义务。第三,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当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时,教师不是旁观者,而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小组讨论,适时引导。第四,做好评价和交流。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要坚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并对各小组合作讨论过程给以适当的评价。

三、说“探究”,摆样子,形似而神不似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我们看到有一些课,老师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只不过是点缀一下,摆摆样子,最终还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草草收场。有的课从表面看学习气氛很浓厚,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课后老师问同学,你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学生有时会一片茫然,只感觉这节课过得很愉快,但相应的化学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化学思想、方法没有体会到,思维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展开。以上原因的产生,是因为教师偏离了化学学知识的本质进行探究性教学,学生不明探究的方向。因此这样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的或无效的。无论探究的形式多么精彩,它终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最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探究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看学生是否通过探究活动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知识,是否学会了某种科学的方法、技能,是否形成一种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老师要抓住化学的本质来组织教学,在开展探究前应先确定好教学目标,不但做到自己心中有数,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探究的任务。探究后要引导学生整理出获得的化学知识,并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新课程教学中,在不断更新教师的教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学的研究,只有充分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赋予初中化学教学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2]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李纪连,梁媛,王惠编著

[3]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

(作者单位: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