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点”与三个“不能”
2013-11-11张欢
张欢
[摘要]针对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开设的《常用电机控制与调速》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收获,结合作者多年职教经验,总结出在此类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优势与禁忌。本文中将这些总结为三个“多点”与三个“不能”,希望在今后此类理论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中,提供一些经验与教训。
[关键词]三个“多点” 三个“不能”
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坚持不懈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我的事业追求。《常用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尤其是在数控专业开展此课程的教学会有很多阻力。很多学生会认为数控专业的学生只需要学会数控加工即可,学此课程多此一举。因此上课伊始,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课程教学充满新鲜感。如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掌握并融会贯通《常用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的知识应用,这是我们任课教师所需探索研究的。经过教学实践,综合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反馈,找到学生在课堂上的“焦点”以此为参照,对教学方法进行反复修改,逐步找到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一、引领学生入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越来越觉得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满堂灌的方式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课程已经不大适用了。学生带着兴趣听课,注意力很集中,教学反馈很好,提问复习时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由此看来,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思路,引起他们兴趣,在他们想学习的基础上,再对内容细致地分块叙述,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以后《常用电机控制与调速技术》的教学中可以多用项目式教学法“先整体后分述”的模式。
二、对课堂进行充分设计。我们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我们的学校,没去上高中,固然有家庭的原因,我想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不爱学甚至厌学。学生讨厌老师喋喋不休,长篇大论地讲一些他们不爱听的东西,更讨厌老师一节课45分钟从头讲到尾,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活跃、领悟接受能力强,喜欢听一下轻松的话题。最好是讲一会后给他们来点小故事、小道理穿插一下,放松一下,做到张弛有度。因此我认为上课时最好将授课内容细化、版块化,每个版块从预习到讲授到消化(课堂练习)20分钟左右,不能太长,长了就超出学生的极限了。中间可以穿插一些人生哲理,时事要闻,或是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典型应用。拓宽同学们的视野,也教会他们一下做人做事的道理。既学专业知识也学做人,学生肯定爱听。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免去了单调枯燥的一言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说,轻松是我们抓住学生的第二把钥匙。
三、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教具,用新、奇吸引学生。要想让我们的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要采取一些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据我的观察,学生没几个质疑小学课堂的。经常和学生聊天,学生回忆小学的时候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的,说明他们那段时间的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自主的,学生也有成就感。所以我们要向小学老师学习:亲切的话语、轻松的话题、和蔼的姿态、别出心裁、各种各样的道具,让学生乐于接受,也新奇万分。好奇是学习的源动力。联系我们的专业课,各种教具,挂图都要用上,实验也要学生亲自去做。老师若能自制一些教具,对学生更有吸引力,言传身教,学生也爱动手做一些小东西。所以,亲自动手、主动参与是我们给学生的第三把钥匙。
以上是自己对自己所教课程的一些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讲课和校本培训,我对今后自己所教课程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包括三个 “多点”和三个“不能”。
三个“多点”包含了我今后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努力方向。
首先,课堂上要多点激励。为师者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当你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了尊重你。学生在学会尊重老师同学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所有的人。这是学生迈入社会的基础。通过不断激励,让学生敞开心扉。
其次,学习中要多点快乐。中职学生正值花季,青春热情、富有朝气、活泼好动是他们的特点,他们中不少人由于基础差,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走神、玩手机、甚至打瞌睡都是难免的。因此,在教学中注入快乐因子,让课堂气氛活起来,是为师者不可或缺的“必杀技”。例如,在讲解时加入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笑话、故事等,这样就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加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再次,学习中要多点“问题”。学贵有疑,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提倡学生质疑问题,还能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他思维的光芒,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疑”归入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中,并对事先拟定的“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
三个“不能”是今后在课程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尽量避免。
首先,不能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课堂叫学生自己看书,要有明确的提示。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定,这都是一种“自流”,而并非真正的自主。“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或“他主学习”而言的,前提是学生对学习有正确的理解,要明确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其次,不能把“对话”变成了“问答”。项目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对话”,而不是“满堂问”。“怎么样”、“什么”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实课堂。这样的一问一答,往往影响了整体性的教学内容,把对话化为回答,表面是师生的对话,是互动,而实质上仍然是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使之“听从”。这类课,在我们的课堂上比较多见。
最后,不能把合作变成形式,要杜绝合作性学习有形式而无实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对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的设计,存在一些误区。
[参考文献]
[1]罗必新,付冬梅.对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思考与展望[j].科学教育,2008,14(6): 1-3.
[2]缪丽萍.高校多媒体有效性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165-166
[3]王风华.我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层绕组嵌线”的实习教学探讨 [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 7-8.
(作者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机电工程分院 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