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催化剂

2013-11-11孙玉伟王福霞吴大扣

孙玉伟 王福霞 吴大扣

[摘要]在一定生理基础上产生的知觉、情绪、意志的高级心理活动是人类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标志,大学生是社会精英群体,又是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段,面临市场经济挑战的中国大学生要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激励法是不可忽略的催化剂。

[关键词]生理与心理 大学生心理 激励法

一、生理与心理

大凡有人群的地方都离不开管理,无论是个人生活、家庭生活还是团体单位企业,乃至国家民族世界的维系,无不需要有效管理,因此管理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充满着科学,更充满着艺术,已深刻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

人总是有差异的,有差异才有科学,才有艺术,才有创新。人们的生理基础基本相同,都要吃饭、穿衣、婚姻、繁衍后代,而人们的生理基础上表现的心理则千差万别。人的能力、性格、气质、需求、动机、兴趣、信仰、价值观、世界观丰富复杂。如何合理使用人才,增强群体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增强群体组织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管理心理学开拓了宽广神秘的探索空间。它的宽广在于涉及天下所有领域和人或事,它的神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差异性、内隐性、可变性。可敬的泰勒首先创造了从行为入手的科学管理原理,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的利益需求。人成为机器一样的物件被作为研究对象,计件计时定额管理,中间经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的完善,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直至梅奥用8年时间进行的霍桑试验,才使这些聪明可敬的管理家们惊叹,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单靠增加工资和改善福利及劳动环境还不够,还必须增进劳资互动访谈,发挥团队组织的辅助作用,使研究者们第一次认识到人们的心理活动多么可敬可爱,从而使生理与心理完美结合的学问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旧中国工人创造的磨洋工有了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完美理想,为什么节节败退,乃至全世界社会主义大家庭体系崩溃,才有了解释。

这些可贵的理论家们为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从中可悟出二个道理,生理与心理不可分离,相依相伴到永远;随着物质丰富的实现,人们的生理需求逐渐淡化,而复杂多变的心理需求越来越升华。可见,管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学问。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

我国当前面临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竞争发展的时代,人们既需要可口动人的社会主义大蛋糕,也需要闻臭吃香的资本主义臭豆腐,各有市场,各有千秋,谁要再空喊,当年的社会主义神圣原则,都是没有市场的,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不可能唱独角戏。《西游记》视为国宝,绝不是因为有个道貌岸然的唐僧和无法无天的孙悟空,更受人欢迎的角色是贪吃贪色的猪八戒。《红楼梦》的可贵,不但在于多愁多病的林黛玉和混世魔王贾宝玉,还有奸诈泼辣的王熙凤和贪色无赖的贾琏,是非受后人评说体味,这才是现实真实的生活趣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儒林外传》中的范进中举是很鲜活的案例,尽管大学生智力上乘,思维敏捷,积极上进,然而面对转型的社会环境,他们面临的社会障碍表现明显:

1.技能障碍:动手能力差,对工作流程漠视,工作环境不适应,缺少岗前培训,从学校到单位企业,常无所适从,不懂潜规则,学历越高,眼高手低;

2.人际关系障碍:与陌生人缺乏共同话题,团队精神不足,自我为中心的时代偏见,官二代官三代,富二代富三代的人数比例急剧上升,他们中不乏有真知灼见者,但更有一群自命不凡,清高自傲者,他们走上社会经常被冷落,一些工农子女虽然心态平和,但不懂社交礼仪,如中国的酒场文化丰富多彩,他们则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只想指挥决策,不想服从服务,难以融入群体;

3.角色障碍:中国几千年来读书做官论难以消除,以学历、学位、学校为资本,选择和追求的角色难以一致,必然一落千丈,消极失落。例如,当前我国一大批民办高校的创始人绝非都是硕士、博士,而多是些文化低的第一代改革成功者,入主这些高校就业,确有感受。少数群氓领导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办学,可笑,但这是现实。华为总裁任正非只是普通军人,却引领全国一流精英,遨游世界信息通讯产业。大学生从自负到自卑,从就业到跳槽,难成大业,既是个人的困惑,又是社会的难题,归根结底,是心理不健康。

三、激励法,催化大学生心理健康

伟大教育家蔡元培说“要看明天的社会,先看今天的校园”,大学是塑造阳光大学生的最后阵地,心理健康成长需要一个阳光的校园环境,大学生是未来国家民族的脊梁,创造阳光校园文化,把学科学技术与培养健康心理紧密结合,两轮驱动,缺一不可。阳光是生命的来源,阳光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学理念,以更开放欣赏性的眼光看人类潜能、动机和能力,每个大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正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要素。青年大学生永不言败、奔竟不息的奋斗精神,热情待人,平静处事的良好心态。阳光校园文化是一种境界,欣然面对、坦然前行平和。阳光校园文化是一种语言,驱散阴霾传递温暖和快乐,阳光校园文化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强调主观幸福感,强调人要满意对待过去,感受现在,乐观的面对未来,激发每个人的爱的能力、工作能力、交际技能、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灵性、天赋智慧,发掘每个人的积极人格特质。阳光校园文化以阳光物质为基础,如校园环境设计、建筑风格、色彩布局、精致精心打造;阳光校园文化以活动文化为依托,举办各类科技文化节、演讲赛、校运会、音乐舞蹈会,围绕圣诞节、春节、国庆节、五一劳动节、感恩节、父母节等活动使学生可观可感可敬可爱。阳光校园文化以阳光学术文化为突破,正常授课井然有序,学术讲座精心安排,请进来,走出去,感受社会、热爱社会。以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激励大学生积极人格,为将来去改造创造社会环境而蓄力。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发内驱动力,将人们的需求专化为动机,再转化为行为,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阳光校园文化是激励大学生成长的前奏和表层,激励法成功的理论基础有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很有说服力,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不仅关心个人的努力的回报,还非常关心他人的努力回报及与他人相比是否公平,用公式表示OA/OB>OB/IB或OA/OB=OB/IB或OA/OBOB/IB,A得意;而当OA/OB

诚然,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积极心理素质绝非易事,三种措施,一个环境有机动态结合。为什么孟母三迁,为什么家庭教育不能取代学校教育,小学不同于初中,中学不同于大学,都是因为教育的效果不能离开时空和氛围,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只有长期坚持下去,为中华崛起,实现中国梦献计献策。

[参考资料]

[1]李珑主编《管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单位:1.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南昌,2.肥西县党校 安徽 肥西县,3.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东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