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效能研究

2013-11-11周晋杰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周晋杰

[摘要]目前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独立学院更应重视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才是资助工作的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讨论育人工作的手段与对策,以研究育人工作的实际效能。

[关键字]独立学院 经济困难生 资助育人工作

目前如何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以来,国家建立了以无偿资助为主的新的资助体系,独立学院由于自身特殊的办学性质与办学模式,其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更是备受关注,然而目前资助工作重点大都放在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对如何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效能却不够重视。独立学院更应重视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才是资助工作的意义所在。

一、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的现状分析

2007年国家颁布实施的新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中包含着育人的取向与因素,收住学生需具备良好的思想修养与生活习惯,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树立独立自强的意识,以拓宽资助经济困难生的有效途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一)立体资助体系的初步确立

独立学院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各级奖助金、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与创业和社会扶助基金五位一体的资助方式体系。学校积极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并出台相关政策及文件。依托国家政策设立了各级奖助学金,如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网络库;近年来设立各职能部门学生助理、多媒体教室设备维护、物业服务等多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参与勤工助学学生逐年增加;学校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企业出资,个人参与等方式设立了昊汉集团助学金,峰光助学金。

(二)资助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

学校设利用大学生生活管理中心从事大学生资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学院设置了专职辅导员,专门负责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同时设置了专项资金用于助困,形成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学校还举行专题会议对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实行各部门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共同解决。

(三)科学认定机制的建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中的难点。为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源,切实保证国家与学校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为此,学院综合运用了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法、班级学生民主评议法、院系教师评议法、院系班三级公示法及指标权重数据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机制。

二、独立学院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存在的不足

(一)过分重视物质资助,较少关注“精神脱贫”

学院注重从不同方面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物质资助,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大多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在重视物资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精神脱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的同时,由此也引起了他们在学习、心理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此外,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还通过校外的勤工助学来维持生活,大部分从事销售,或餐饮业服务等工作,但由于工作时间不固定或工作时间较长,浪费了他们的大量时间,加之我院以语言类专业为主,专业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听、说、读、写练习,这就造成了这部分经济困难生生活与学习之间很难调和的矛盾。“扶志”与“扶智”才是“扶贫”的最终目标。

(二)资助形式日趋多样,教育环节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搭建起了完整的资助平台,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由政府、高校为主体以及社会、个人等积极参与的“奖、助、货、补、减、免”以及“绿色通道”等措施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资助形式多样,资助效果显著。但目前在我院的经济困难生中,存在“等、靠、要”的心理和思想的同学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且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资助而不感恩现象比较普遍,不少受助大学生对资助者态度冷漠,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受助不感恩,充分暴露出当前资助工作中教育环节的缺失和薄弱。

(三)片面强调单向性帮助,较少发挥学生主体性

在每年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等资助的评定时,出现向学校要钱、争钱的不良现象。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困助学时,要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对受助学生进行教育,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明确学生的义务,意识到自己的受助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将这种爱传递下去。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理念,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规划,真正能授之以渔,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成才,达到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显著效果。

三、全面系统的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资助育人的主要手段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

校内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在管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基本具备了“助管、助研、助教”的能力;另一方面,勤工助学的收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助学生的生活困难,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收入,减轻经济负担,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加强对勤工助学学生的岗前培训和科学管理,使学生尽快融人岗位,通过锻炼提高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

同时,积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多设置一些能发挥学生智力、巩固专业知识的助学岗位,如教学助理、科研助理、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等岗位,让勤工助学岗位的性质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换。通过鼓励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协会、寒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会关心、包容别人,学会感恩,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及社会给予的关爱。鉴于勤工助学方式的教育意义,高校应将专项经费用于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校内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校外通过与校友、企业联系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和推荐有需要和能力的学生参加实践拓展,使得他们在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同时,又收获了一笔宝贵的人生经历,更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二)注重培育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

为了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困难生的资助力度。国家助学金这种无偿资助,只要学生符合“贫困生”的条件,基本就可以获得资助。而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主要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予以确认的家庭人均收入低的证明。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家庭人均收入并不低的学生也在生源地获得贫困证明,并顺利得到助学金。不用付出太多的辛劳,只要一纸证明就可以获得两三千元甚至更多的资助,而针对贫困生设立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的金额是五千元,要求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前提下,必须达到二等奖学金所要求的学习成绩,一般人难以企及。在这种“现实比较”中,极容易出现部分学生以贫困为资本获取经济利益的现象,既使得资助目标无法真正达到,又使得学生的诚信遭遇危机。在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中同样存在信誉危机。

(三)注重树立学生“阳光心态”

独立学院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但对经济困难生而言,他们从小到大他们接受教育的环境较差,综合能力相对欠缺,虽然初进大学时,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美好的愿景和打算,但现实总总不尽如人意。例如我系xx同学就由于入学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虽然自身十分刻苦努力学习,但计算机考试成绩依然不合格。除学习之外,经济困难生不论是个人特长还是交往能力往往都不如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学生较之一般学生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抑郁、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甚至由于这种经济条件差异造成部分经济困难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成绩不突出、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累积极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过分内向、自卑、多疑、敏感、压抑等心理表现……

以上种种现实状况就要求在学生资助工作中,将经济资助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尽快有效结合起来。在资助过程中,应定时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在学习、交往、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并给予他们及时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正视贫困,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学习、认真生活,以证明自己和提升自己。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生活和交往水平的同时,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均衡发展。心理的健康均衡发展,又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育人保障环境

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不仅需要国家和学校的关怀与关注,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与积极参与。因此,需要为为资助育人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社会公民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形成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舆论界适度的宣传、报道也必不可少。形成资助育人的社会参与机制,加强社会支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的保障作用。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育人工作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

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夯实资助育人的工作基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由于其复杂性,需要学校上下整体配合、共同推进。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资助育人网络建设,建立专门的网页。一方面,系统介绍国家的各项资助政策,监督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方,开辟互动专栏,听取困难生对资助育人工作的建议与意见,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答复。

(三)积极悦纳自我,树立感恩回馈之心

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融入校园生活,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改善人际关系,通过浓厚的校园文化以及育人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我成长成才。

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核心,是加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与新兴空间,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资助工作不仅起到物质帮助的基础作用,更应深层次地推进“扶智”与“扶志”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必然要求国家、高校、社会三重主体及相应机制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育人的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刘一荻.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综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19-121.

[2]陈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73-174.

[3]曾庆璋.建构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5):72-73

[4]刘期彪,谭德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机制的模式构建———以南华大学资助育人工作为例[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94-96.

[5]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以郑州大学为例[D]:[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

[6]杨波.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师范大学,2011.5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天津)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