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看语用分析

2013-11-11魏涛

魏涛

[摘要]语法和语用虽然是语言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面,甚至生成语法奠基人Chomsky强调句法自立,把句法看作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主张句法研究要独立于语义因素,尽量从内部寻求解释。但是语言作为人们交流的工具,更看中的是其话语交流的功能价值。因此,语法的研究从根本上而言应该是为语言的应用即语用做准备的,两者关系密切。

[关键词]生成语法 语用 功能价值

引言

笔者身为高校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深刻感受到学生们把语法知识和平时的话语训练分别看待。常听学生反映“我的口语很棒但语法一塌糊涂”,或者是“语法我都懂,但就是听不懂别人说英语,更不用说与他人进行日常交流”,其实不然。生成语法奠基人Chomsky虽然强调句法自立,即:把句法看作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主张句法研究要独立于语意因素,尽量从内部寻求解释[1]。这点在Chomsky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最简方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There have been attempts to produce a particular type of grammar which would have a very explicit system of rules specifying what combination of basic elements would result in well-formed sentences”---Syntax:101,The Study of Language)。Chomsky主张句法独立,但其观点是“句法不能建立在语义基础之上,但并不等于他排斥在句法研究中考虑语义问题[2]”,《句法结构》(Chomsky 1957:102)中曾如下描述:

句法框架虽然有语法单位单独体现,但应该要求它有助于描写语义,语法作为形式结构的理论越是能全面地达到这一要求,给予它的评价当然越高。

可见,英语学习者将语法和话语表达完全分开是不正确的。本文将就这一现象展开论述,通过论述语法和话语的各自研究对象、特点及相互关系,从而提出:日常话语训练时应多加考虑语法应用;但一为地用语法去衡量语用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一、 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以Chomsky为代表的生成语法学派对句法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句法和生成语法几乎密不可分。认为语言的规则有限,但是有限的规则能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试图找出制约规则生成的规则系统则是生成语言学派们的研究目的。而在句子研究中则以上文提及的生成语法最富影响力。并且在《语言研究》中予以数学公式加以说明。例如方程式2X+3Y的计算值中,如果X=1,Y=2,则结果为7;若X=2,Y=3,则结果是13;其值将随着X、Y的取值不断变化都会有新结果。此外生成语法的自身特点:首先,语法可生成无数个结构正确的句法结构如句子,但同时也能产生无数错误结构,即:all and only criterion,(i.e. all the grammatical sentences and only the grammatical sentences)。其次语法规则的递归性(recursion),the capacity to be applied more than once in generating a structure. 比如,从句子This is a cup.可以生成句子:This is a cup that used by my father。从理论上讲该规则可以无限次应用下去,生成无限长的句子。J.R.Ross(1967)中形象描述了句子的构成:“That we live on a crust of earth which is on the back of a gaint turtle...its the tuetles all the way.”。其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deep structure & surface structure)。生成语法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至90年代初,一直运用两个重要的概念: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例如:The mouse has eaten the cheese.和The cheese has been eaten by the mouse.这两个句子的表层结构不同但其深层结构是一样的。深层结构是表述句子成分构成方式的抽象层次。

二、 语用学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语用学(pragmatics)指研究说话人试图表达的意思,亦即隐含意义,也研究人们组织未直接表达的暗含意图的方式。《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中有更形象的描述:It i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essful communication.生活中人们交流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语境。(context) 包括两方面:由上下文构成的语境;由客观环境形成的语境。它决定了发话人对语言的使用和听话人对谈话的理解。如果不根据一定的语境,那么语言交流将难以达到满意效果。看下面例句:

A. How did it go ?

B. It is cold here.

A句可以在以下语境中产生:学生谈论考试情况或是医生谈论手术情况等等。而B句同理:可以认为是发话人因冷希望他人关门或打开暖气或是建议他人加衣服。

(二)语用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在研究语言总能以何种方式成功进行交流,并且人们的日常交流总能如此顺畅自然的问题上,逻辑学家Paul Grice的合作原则(CP)颇具影响力。Grice的合作原则声称,交际者会根据会话发展所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决定自己说什么。该原则包含如下几条:1、数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ntity ):充分提供所需的不多不少的信息;2、质量准则(the maxim of quality):说实话,不说没有证据的话;3、 关系准则(the maxim of relation):讲话内容要相关,不要离题;4、方式准则(the maxim of manner):说话清楚、简洁。

三、 语法和语用的关系

(一)两者相互影响。

根据上文所述,人们的交际中语言的使用并非单独依靠语法结构的分析,表达时须具备一定规则且要求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然而语法对交际的顺利进行又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英语语法:基于功能的介绍》中有如下陈述,“离开了功能的研究,对结构的研究毫无意义。”“人类语言的结构与其功能是不可分的”,“人类语言是为了对信息进行编码和交流所设计的有目的的工具”抑或是“要研究如何生成连贯话语或语篇”著名语言学家Leech也表示,“语法和语用是语用学中互补的两个领域,要理解语言的本质,就必须研究这两个领域及两者的相互作用。”Green 认为,如何表达(即语用)就是对语法所提供的各种语法结构进行选择的过程。语法为语用提供了各种各样可选择的语法结构,语用则对句法结构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起着调控和制约的作用。例如,当某人说“ticket, please.”这句话究竟是售票员在查票“Show me your ticket please.”还是售票员正在售票“Buy ticket please.”? 句法学家不可能靠语法判断,同样语用学家也不能轻易判断。可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却从未受此困扰。原因在于他们能运用生成语法即语言能力天赋论(Innate Theory)加之他们当时说话所处客体位置以及“ticket”所处的客体位置来即语境来判断“ticket, please.”来理解完整意思。

(二)两者相互区别。

(1)句子是语法学研究的载体。句法和语用的区别也可以从语法学和语用学的区别中看出。语法学主要研究句式结构,强调受规则的支配(rule-governed),是限定性的(determinate)、有范畴的(categorical)、约定俗成的(conventional);而语用则是受原则支配的(principle-governed)、是非限定性的(indetermined)、无范畴的(non-categorical)、有理据的(motivated)。以下是某位老师亲身体验的例子。某老师在非洲工作,本地一同事邀请其购物,此老师因有事委婉拒绝,“I would like to go, but...”。而这位本地同事结果也没有去并且说了句:“You go me go, you no go me no go.”如果这句话按照语法分析则啼笑皆非。但是在那种语境下,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2)从句法角度来看,陈述句表“陈述”,疑问句表“询问”,祈使句表“命令”。但从语用角度分析,说话人可以不按常用语法规则,相反“答非所问”,即表达间接的言语行为。因此。生活中常见些句式表现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按习惯可立即推出其“言外之意”。例如:

陈述句:You could be little more quiet. 间接请求别人安静。

疑问句:Why dont you be quiet? 间接给予建议。

祈使句:let me carry your box. 间接提供帮助

(3)语法学中,规则(rule)是句子合格的必要条件。但人们在语用表达时,在句法上来说并不合理的回答,相反违反了“合作原则”却能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例如:

① A: When is Amys birthday party?

B: Sometime next month. ( B在有意保留信息,不愿意告诉A)

② A: How did the English exam go today?

B: We had a basketball match with the other class and we beat them.(暗含B不愿意谈及考试之事)

③ A: 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for the picnic on Sunday?

B: I am afraid I have got a class that day.(暗含B不愿参加picnic).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句法和语用是相互作用的。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虽然是语言学领域的两个不同研究对象,但两者不是不可逾越的。因此,教学中不可抛开语用一为学习句法,那样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只有在语用训练过程中灵活“穿插”语法加以变通,才能真正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韩景泉,乔姆斯基的形式主义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34-41

[3]傅友相,句法、语用和语义的相互关系,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4]张学忠,解读乔姆斯基的“句法说”,广西社会科学。2008(8)

[5]George Yule, The Study of Language. Secon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

[6]Andrew Radford,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学院 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