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音的形成过程

2013-11-11王宏亮

关键词:语言学语音

王宏亮

[摘要]语音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语言研究者研究语言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为了了解语音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从历时层面截取一个横断面,即以一个人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讨论形成语音的各个要素、各种机制的运转情况,然后推而广之,可以对人类语音的形成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

[关键词]语言学 语音 约定俗成

语言在本质上是人类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是造成语言的材料……语言是为了影响听者的行为这一特殊目的而发出的声音,而我们假定听者能够了解这声音。事实上语言就是有意义的声音。 —— L.R.帕默尔(P46)[1]

说话,是人类社会极其普通的行为,而说话时离不开语音的,是有声语言。但语音是如何形成的却很少有人考虑。

叶蜚声、徐通锵先生指出:

语音出之于甲之口,经过空气的传递,入于乙之耳,一发即逝,不留踪迹。对于这种抓不住、摸不着的现象要作说明,精心分析,确实很不容易。(P46)[2]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音在甲处的形成到乙处的感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的心理机制、生理机制和人类社会机制三者构成的系统的有机运转过程。

语音是从人的口中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而人的口中如何发出有意义的声音,这就牵涉到语音的形成过程的问题。人们感知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意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传递,可以通过身体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例如“颐指气使”、“眉目传情”说的就是这些;也可以通过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各样的手段,例如“津津有味”、“桂馥兰香”等。而借助语音则是人们之间表情达意的又一重要手段,而且这一手段是人类所独有的,动物界没有。语音,我们通常称为“(说的)话”,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及其复杂、涉及多种机制的过程,可以概括为材料的存储阶段、材料的编辑阶段和发音阶段。

一、材料的存储阶段

对于人类来说,语言材料的存储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动物的本能叫声不同,比如牛或羊,刚出生就会发出哞哞或者咩咩的声音,小孩出生以后尽管也能发出哭叫或者哼哼唧唧的声音,但是与牛或者羊不同的是,通过长期的训练过程,小孩就会发出有意义的声音,从而能够与其他社会成员实现思想情感的沟通,而牛或羊以及其他动物一辈子也只能发出那种本能的声音。小孩出生后,就会受到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声音的刺激。比如风声、雨声、雷鸣、树上的蝉叫、水里的蛙声、大人之间的对话以及大人为了哄小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对小孩来说一部分是有意义的,一部分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那些声音,由于大人们的多次重复,会在小孩的大脑中存储下来,形成各种各样的音型。因为人们发出的声音与其意义都是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随着小孩的成长,就会在他的大脑中不断地积累语言的各种材料,包括音型、语法规则等等。例如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例子:一个母亲在孩子面前发出了doll(洋娃娃)这个词语的声音,多次以后,小孩开始模仿这个声音,其他词语如mama(妈妈)、dada(爸爸)的声音也经常刺激孩子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孩子的大脑中把听到的音和相关的人固定下来。

二、材料的编辑阶段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人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中的“音”和“义”原本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人的思维)之中的。

人脑中存储了足以满足其交际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就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些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因而,所有社会成员的大脑中所存储的语言材料的形式及其意义都是相同的,都是能够为使用本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所能理解的。比如汉语中“人(rén)”、“猫(māo)”、“牛(niú)”、“羊(yáng)”这些词语,不管是通过书面的形式写下来,还是通过口头的形式读出来,它们所指代的事物都是说汉语的所有成员能明白的。当人们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时,就积极调动这些材料,通过思维的加工,包括对所要用到的语言材料的遴选、材料顺序的组合等进行编辑。这就好比是一部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片子进行剪辑、配音等。

三、发音阶段

当人们有交际需要的时候,大脑就对人体的发音器官发出指令,发音器官就将材料编辑阶段编辑好的语言材料传递出去。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发音体和共鸣腔。首先,肺为发音提供原动力。发音主要是靠肺部呼出的气流完成的,只有少数语言是靠吸气发音的。

通过肺部提供的动力,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主要发音器官声带产生声音,这个声音在口腔、鼻腔和咽腔产生共鸣,接着振动空气,形成声波在空中传递,最终通过接收者的耳朵进入其大脑,在接收者的大脑中再次形成音型,接收者对语音进行解码,就是完整的一个信息交际过程。

对于说话的整个过程,叶蜚声、徐通锵先生有如下说明:

说话人为了表达某一信息,首先需要在语言中寻找有关的词语,按照语言的语法规则编排起来,进行编码;说话人力求编码清晰、明确,避免失误。编码完成,通过发送器输出,口语的发送器是肺、声带、口腔、鼻腔、舌头等发音器官。信息一经输出,说话人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通过空气等通道传递,到达听话人的一方;听话人的听觉器官开始运转,接收信息,并进行解码,将它还原为说话人的编码。(P3)[3]

当然,语音的形成过程和运行机制远比这个复杂得多。比如说,材料的存储阶段和编辑阶段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独立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存储的同时也是对材料进行编辑的过程,只有在小孩子刚开始不自觉地学习语言的时候,材料存储是个独立的过程。等语音的音型在孩子的大脑中形成以后,上述的三个阶段就会在交际中相互交织进行。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3]叶蜚声 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美)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著 袁家骅 赵世开 甘世福译. 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语音
微信语音恐惧症
SCHMID语音交换系统维护与维修案例浅析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魔力语音
Magic Phonetics魔力语音
对方正在输入……
微软语音识别错误率行业最低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