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开展产后家庭访视护理体会
2013-11-11沈锦芳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嘉兴314000
沈锦芳,曹 波(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000)
社区护理是患者出院后护理的延续。近年来,卫生体制的改革的推进和医疗技术的改进,产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在产后2~4 d即出院,出院后对产后自身康复及新生儿护理知识严重不足,为了满足产后母婴健康的需求,并向她们提供具有科学性和高质量的健康照顾,自2010年3月起年开展对社区产妇及新生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至今有40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10年3月至今,我中心所辖社区内400例产妇,年龄24~36岁,孕37~42周,初产妇342例,经产妇58例,剖宫产115例,自然分娩285例;新生儿400例。
1.2 访视方法:自产妇院出院后14 d、28 d进行家庭访视,填写访视记录,开展护理指导。
1.3 访视内容: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及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宣传母乳喂养;嘱咐产妇进行产后42 d检查并进行计划生育宣教。了解新生儿情况,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皮肤、脐部等情况。同时询问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指导新生儿家庭护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告知预防接种的时间。
2 结果
根据访视结果,评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精神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环境条件,列出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社区护理干预。产妇及新生儿存在的问题见表1~2。
表1 产妇存在的问题
表2 新生儿存在的问题
3 开展社区护理干预
3.1 针对产妇存在的问题:根据产妇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关心体贴产妇,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做好产妇个人卫生健康指导及伤口的家庭护理,产后保健操的指导,积极提倡母乳喂养,预防接种剂避孕知识的宣教。
3.1.1 表1可见产妇产后较易发生乳头皲裂,并进一步继发乳腺炎:因乳头皲裂引起的乳腺炎,造成很多产妇放弃给婴儿喂奶。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乳头皲裂的治疗,没有一种治疗药物比产前宣教的预防更有效[1]。治疗方式主要是促进创口愈合,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每次哺乳完毕可将乳头晾干,挤出几滴乳汁,均匀涂抹在乳头上,可以保护乳头。对乳房胀痛者,需警惕乳腺炎发生;哺乳前热敷促使乳汁通畅,吸吮不足时借助吸奶器吸尽余乳排空乳房。
3.1.2 子宫复旧及恶露:指导产妇观察恶露排出颜色、气味、数量的变化,及时了解子宫恢复的情况。适当锻炼、轻柔按摩子宫,宣教母乳喂养等有利于子宫复旧。
3.1.3 切口护理:保持腹部或会阴切口干燥、清洁,出现疼痛时首先要查明原因,是否有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因素,排除这两个因素后,可进行心理疏导,指导正确的坐、立、卧床体位。
3.1.4 便秘防治:除常规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适当锻炼、注意均衡饮食、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同时,指导产妇每天定时解便,每次排便时间最好不超过5 min,良好的排便习惯可预防便秘及痔疮、肛裂等肛周疾病的发生。
3.1.5 产后抑郁的发病率:为5%~25%[2]。但本组发生率偏低,与本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有关。访视过程中要与产妇多沟通,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产妇增强信心及安全感,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出现产后忧郁症。
3.2 针对新生儿情况:①通过访视,可见产后28 d内新生儿黄疸仍较高发。一般家庭都缺乏皮肤黄疸的相关知识,盲目地等待黄疸自然消退,访视过程中向家长讲解黄疸发生的原因,生理性、病理性黄疸的区别,帮助分析是否有喂养方面的因素,指导如何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伴随症状及消退情况,怀疑病理性黄疸,及时就诊;②出院的14 d内,脐部护理仍是访视的重点。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并通过家庭访视,向家长讲解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常识,尤其在洗澡或尿液不慎浸湿脐部时,教会其用75%的乙醇彻底擦拭脐部,更换敷料,指导每天观察脐部,洗澡或换尿布时避免沾湿或污染;③红臀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指导及时更换尿布、清洗臀部并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已发生红臀的新生儿,鞣酸软膏有较好的疗效;④新生儿湿疹最常见的原因是过敏,护理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中过敏原,比如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衣物要用棉质品,母亲要少食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洗浴要避免用刺激性用品等。湿疹严重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据湿疹表现使用药物剂型。治疗皮疹消失后要通过家庭护理预防宝宝湿疹的反复。
4 效果评价
由于住院时间的缩短,产后的护理支持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出院时产妇正处于真正需要这些有关知识的教育和产后护理支持的阶段[3]。本组访视结果提示,对孕产妇及家庭而言,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有助于他们完成称职父母角色的转变,建立自信心;有助于产生积极的生育经验和满足感;有助于增加产妇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有助于母婴健康[4]。
[1] Pugh LC,Buchko BL,Bishop BA,et a1.A comparison of topical agents to relieve nipple pain and enhance breastfeeding[J].Birth,1996,23(2):88.
[2]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4.
[3] 粱晓晖.美国社区医院的产后护理访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497.
[4] 张 慧,张 缨,周杏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