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
2013-11-10袁文云高露莎高倩雯毕鸿雁
谭 芳 王 成 李 力 徐 健 袁文云 高露莎 高倩雯 毕鸿雁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CNS)是主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大量头孢菌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的使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estant staphylococcus,MRS)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作为MRS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家族中的一员,其检出率和多重耐药性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医院感染和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1]。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泛耐药菌株的流行、指导临床慎重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院内感染及防治细菌耐药,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11年临床分离的464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分离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年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的临床标本(同一患者剔除重复标本),包括血液、脓液、各类体液(胸水、腹水及脑脊液等)及分泌物等临床标本。
1.2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有青霉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平及复方新诺明。
1.3 方法 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VITE-TWO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或仪器法(VITE-TWO)相配套的药敏卡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判断和数据分析依据CLSI2010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5.5版本统计分析数据。
2.结果
2.1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及其分布 2011年在我院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293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464株,其中MRCoNS 372株,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oNS)9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革兰阳性菌株的比例为35.8%,MRCoNS的检出率为80.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来自血液标本,其在各标本类型中的分布具体见表1。
表1 223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各标本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2.2 我院MRCoNS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 2011年我院检出MRCoNS的科室主要是NICU、急诊科、ICU和干部医疗科,其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MRCoNS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
2.3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1年我院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其中MRCoNS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和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Co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具体见表3。
表3 2011年我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比较(%)
2.4 将我院检出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与相关抗菌药物的DDDs逐一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青霉素及红霉素的DDDs呈正相关(P<0.05),具体见表4。
表4 用药频度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相关关系
3.讨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缺乏凝固酶等致病物质而表现为条件致病菌,其致病机制主要与细菌胞壁外的黏液物质和溶血素有关,前者在细菌黏附、抗吞噬和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能中起重要的作用,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血流感染、心内膜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手术后感染等部位的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在于细菌细胞中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发生突变,产生新的PBP2a与目前临床上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从而对全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MRCNS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为产生钝化酶;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为DNA旋转酶的基因变异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又一种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能使含有BTEA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因水解而失效。NCCLS规定:MRS药敏结果应报告为对所有头孢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耐药,因此检出MRNCS株后,临床对此类细菌不宜再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否则,不仅无效,还会诱导耐药性增强而导致治疗失败[2,3]。
2011年我院共检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64株,MRCoNS 372株,MRCoNS的检出率为80.2%,与我院的2010年的80%[4]检出率相比提示有下降的趋势,但仍高于2010年我国平均水平(71.6%)[5]。MRCoNS主要来自 NICU、急诊科、ICU和干部医疗科。这主要可能与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原发病重,机体抵抗力低下,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使用多及气管插管和伤口引流等侵入性操作有关。MRCoNS对青霉素高度耐药,细菌耐药率为100%,并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也呈现耐药,耐药率为30%~88%,但仍有5%和20%MRCoNS对利福平和莫西沙星敏感。除青霉素和红霉素外,MSCoNS对多数受试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32%。在上述两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未发现耐药菌株。2011年,我院MRCoNS检出率较以往无明显变化,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明显,都再次说明改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手卫生,预防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继续加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的监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慎重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加强感控观念,从而改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的现状。
1 张玉云,吴金英,范小莉,等.医院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8,18(5):731-733.
2 洪秀华 .临床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80.
3 NCCLS.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Ninth inf ormation supplement,M100-S9[J].NCCLS,1999,40.
4 陈瑞春,杜艳,邵天波,等.2012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7):58-63.
5 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9(5):321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