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效果观察

2013-11-09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肾病显著性

苏 锋

(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国外众多社区成熟经验表明,有效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不仅能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还可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关口前移。为了积累和推广经验,本研究随机抽取本社区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200名自愿参加高血压综合防治三级管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本社区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200名自愿参加高血压综合防治三级管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5±10.5)岁;SBP(158.9±9.2)mmHg,DBP(101.2 ±5.8)mmHg;同时选择同期200名传统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2.5±10.5)岁;SBP(159.1±8.7)mmHg,DBP(101.7±6.9)mmH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血压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1999年国际高血压联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且经本人知情同意,并接受随访与定期复查;同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躯体功能损伤及精神异常患者。

1.3 三级管理方法

首先由社区医生、医学生及上级医院专家组成管理队伍,在管理实施前由上级医院专家进行30学时的培训,内容包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理论、相关体格检查、降压药物应用、医患沟通技巧及技能等。其次,深入社区患者家庭,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有无家庭史、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及管理前血压,根据血压指标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将观察组200例患者进行分级和危险分层,其中一级92例,占46.0%,二级 71例,占 35.5%,三级 37例,占18.5%。并建立社区管理档案。第三,在上级专家指导下,医学生及社区医生根据患者分级、危险分层实施个性化治疗与管理方案,并进行分级随访,定期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危险层次高的患者进行重点管理,包括建立家庭病床,由专家进行特诊等。第四,每三个月对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评估,血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在专家指导下对药物进行调整。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3~12个月,对管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心脑血管疾病及肾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比较管理前与管理12个月后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情况显示,两组管理前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观察组SBP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DBP下降幅度略大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SBP(mmHg)DBP(mmHg)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观察组 200 158.9±9.2 140.8±11.2*101.2±5.8 94.2±4.8对照组200 159.1±8.7 151.7±8.2 101.7±6.9 95.3±4.7

2.2 两组心脑血管病与肾病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12个月内共发生心脑血管疾病21例次,肾病2例,发生率为11.5%;对照组12个月内共发生心脑血管病43例次,肾病9例,发生率为26.0%,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及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是高血压的高发国家,约有1.6亿高血压患者[1],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高血压的防治技术也得到了普及,但从近年来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的防治效果不容乐观,发病年龄正日趋年轻化。据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6亿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与控制率仅为24.7%和6.1%,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8.8%[2]。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使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控制可以由社区完成,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同时可节省医疗卫生资源。

高血压的社区三级管理模式通过一级管理,在社区进行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宣传,免费测量血压,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3]。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促进及高危人群的干预,对预防社区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降低血压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二级管理,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身体情况进行分级与危险分层[4],由医学生和社区医师在专家指导下制定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生活、行为、用药等方面的全面干预,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并保持平稳,从而降低其心脑血管合并症的发生。三级管理,对于危险层次较高的或出现合并症的患者,在社区建立家庭病床,通过专家特诊,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以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改善预后[5],一方面可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同时也可降低医疗费用。从社区三级管理模式效果显示,管理后,观察组SBP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观察组心脑血管病及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对控制患者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及肾病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1]刘炳功,李东风,冯强,等.山西省武乡县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干预防治模式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6):457

[2]卢广平,田庆丰.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5):15

[3]杜艳,张萍,冯亨达,等.上海市闵行区高血压社区三级管理工作现状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6):12

[4]栾玉明,刘达雄.广州市海珠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模式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6):576

[5]杨柯君,王敬丽,孙玮,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8):368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肾病显著性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肾病防治莫入误区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重女轻男”的肾病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