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地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对比研究

2013-11-09陈永贵牛利辉叶为民

中国地质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埃克塞特同济大学设置

陈永贵,牛利辉,叶 斌,叶为民,黄 雨

1.同济大学 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2.同济大学 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一、引言

地质工程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的一门科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地质工程专业是以地质学理论、力学理论为基础,培养系统掌握工程地质、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工程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性人才。

由于地质工程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建设的领域很广,目前的经济建设项目很多,发展的速度很快,为毕业生创造了很好的就业环境,在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却仍然非常好,具有比较强的发展势头,在全国形成了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这充分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迫切程度。培养系统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校需要结合我国地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也需要借鉴国外地质工程相关专业和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我国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1]。

科学意义上的地质学产生在欧洲[2],欧洲国家对地质学及地质工程建设和研究开展得比较早,有许多所国际一流的地质科研机构和院校,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地质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拥有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设备,研究水平较高,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也相对比较完善。因此,通过中英两国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掌握双方各自的优势与特色,吸收国外教育和教学方法的优点,对于提高我国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犹如细胞之于人体一样。合理的课程设置,成熟的课程体系与内容是实施专业教学的根本保证[3]。因此,在高校教学培养模式中,专业课程的设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它可以体现出教学重心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决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并反映出国家对该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何种素质的需求。本文以中欧两所开设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典型高校—上海同济大学与英国埃克塞特(Exeter)大学为研究范例,对两国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地质工程专业实施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二、中欧地质工程专业概况

我国从1952年开始组建具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199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专业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专业。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20余所高校。本论文所选的同济大学地质工程本科为四年制,共开设26门专业理论课程和8门教学实习课程,注重面向工程方向知识的学习,着重培养以后从事土工建筑的专业人才。

欧洲的地质学科一般较注重地质方面知识的学习,每个班级的人数为20人左右。例如,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每个班级为20~25人,从而保证了高效的学习环境。本科为三年制,共开设18专业理论课程,8门实践课程,以及较多次数的课外实习,并将地质细分为应用地质学方向和工程地质方向,尽管单纯的课程设置上只在第三年略有2~3门课程不同,但是严格细分之后将使得学生在平时的野外实习和暑期的实习计划上有不同的侧重,应用地质学很显然偏重于地质方面,而工程地质则偏重于工程方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后工作或者研究生深造时有自己较专一的专业优势。因此,埃克塞特大学是一个研究欧洲地质工程专业教育的很好范例。

三、人才培养目标对比

不同类型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基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而制订的,并由此确定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1]。因此,通过对同济大学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可以初步了解两校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侧重点。

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地质学科的基础知识,具有基本实践工作能力;能从事各类土建工程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质灾害的分析及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中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具有继续深造学习的能力。

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掌握地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工作方法;提供广泛的培训机会获得专业地质学家的训练,并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供大量的地质专业实习机会获得较强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强的竞争力;掌握运用地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自我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

从同济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比中可以看到,两所高校都强调要掌握地质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学以致用,并且必须培养毕业以后的继续学习能力。但是两校培养目标也存在明显差异。同济大学明确提出以培养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工程师为目标;埃克塞特大学则强调要掌握地质学科的综合分析能力,尽管细分为地质学和工程地质两个方向,但是大学前两年开设一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很显然是为了使学生具备地质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具体课程比较,可以发现其培养目标是掌握全面专业地质知识、能够在地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人才。因此,同济大学更注重于工程知识的教育,而埃克塞特大学更注重于地质学科基础知识的教育。

四、课程设置特色对比

课程设置体系是教学观念及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实践的中介,其具体内容和结构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知识结构,是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体系,完善内容结构,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专业素养的提高[1]。为此,笔者分别搜集了同济大学与埃克塞特大学近年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表,并进行了分类、综合与比较。同济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设置见表1,两校实践课程设置情况见表2,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所占比重见图1。

实践课程时间安排说明:(1)同济大学的教学实践课程一般都是在理论教学课程上完之后安排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共有8次,其中有两次较长时间的野外实习,分别为10天和20天;(2)埃克塞特大学的实践课程则一般安排与理论课交叉进行。特别是称之为“实地教学”的课程,一般就在现场结合实物进行讲解。该校地质工程专业共有8次实践教学,时间从7天﹑10天到20天不等。其中有三次时间较长的实习,一次在大二暑期进行,学生可以到单位实习,也可以自己选择做实验,时间为28天,在大二和大三的复活节期间分别有为期10天的两次实习。

1.专业理论课程设置对比

专业理论课程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基础,以理论性和基础性为特色,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从表1中可以看出,同济大学的课程设置明显偏于“工程学科”,而埃克塞特大学尽管分为应用地质学和工程地质两个方向,但是这两个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地质”学科。例如,同济大学开设了大量力学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和“弹性力学”课程,而埃克塞特大学基本上不开设专门的力学课程,由此可见,埃克塞特大学的学生在力学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上,远远不如同济大学的学生。此外,同济大学还开设了大量与工程建设直接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测量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工程概预算与招投标”等。而埃克塞特大学则相对要少得多,只有大三才在工程地质方向开设较少的几门课程。但是埃克塞特大学在地质学科领域开设的专业课程要多于同济大学。比如“沉积岩”﹑“火层岩及变质岩石学”﹑“古生物地质学”等都是同济大学所不开设的课程。

表1 两校地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设置比较

表2 两校地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设置比较

图1 两校地质工程专业不同类型课程设置比重

从以上对比中不难看出,同济大学很注重培养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从事土工建设的素质,要求学生掌握大量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埃克塞特大学则强调学生首先要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由此可知,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是以培养掌握地质学应用知识的工程师为直接目标,而埃克塞特大学则是结合两个方向旨在培养掌握地质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技术人才,不局限于土工建筑,也可以从事资源勘查,环境治理等多个行业。

两所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侧重点的不同主要是由两国的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基础建设规模庞大,需要大量从事基础工程项目建设的地质工程师,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也必然向工程师方向倾斜;而英国已经过了大规模基础建设的阶段,工程师仅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的一个小方向,更多的毕业生将进入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政府部门等多个领域,因此强调掌握更广泛的地质学基础知识,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对比

地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两所高校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围绕培养目标设置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同济大学开设的实践课程比重明显要少于埃克塞特大学。同济大学开设26门理论教学课的情况下仅开设8门实践教学课程;而埃克塞特大学在开设18门专业理论课的情况下也开设8门实践教学课程,尤其是埃克塞特大学的“实地教学”就在野外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是同济大学所没有的。另外我们从实践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上可以看出,同济大学的教学实践时间是较少的,除了两次时间为10天和20天的野外实习之外,基本都控制在一周之内。埃克塞特大学的实践时间则相对较长,除了大二暑期28天的实习和大二﹑大三两次复活节期间为期10天的实习之外,其他实践课程时间也较长,例如测量实习用三周左右的时间。在英国,学校和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有合作,学生有更多可以直接进入工厂实践锻炼的机会,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课程设置特色对比

总体而言,在国内四年制本科、国外三年制本科的情况下,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偏向于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工程技能的培养;而埃克塞特大学更注重于地质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同济大学安排了较多的时间进行理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能有良好的基础知识作为指导,但大学期间的实践课程较英国学生少,较少的实践安排必然导致学生在刚毕业进入实际工作时无法迅速适应岗位对实践知识和工程经验的要求,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两个方向均侧重于“地质学”人才的培养,在学制比中国少一年的情况下仍然开设了较多的实践课程,学生有大量的实习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操作,使得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能够很快适应岗位需求;但是理论课程设置相对较少,特别是三年制大学生涯使得这些学生能够自己利用的时间就更少了,这将直接导致学生在遇到深层次的专业问题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决。

同济大学与埃克塞特大学在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上的差别,反映了中欧在培养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理念上的不同。比较而言,在我国现阶段,为了适应大规模基础建设的人才需要,在地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工程”特色是必需的,也是合理的。但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将来我国基建项目的建设速度必将逐步回落,在那时如果仍然过分地强调地质工程专业的“工程”特色,反而有可能限制地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工程建设以外领域的发展。因此,在地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逐步加强地质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培养的人才在保持工程特色的同时,也具有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

(1)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四年学制,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三年学制;同济大学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埃克塞特大学,但是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以及实践教学时间则少于埃克塞特大学。

(2)同济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土工建设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明显偏向于“工程”学科;埃克塞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以培养从事广泛掌握地质学基本原理的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偏重于“地质基础”方向。

(3)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高等学校需要进一步调整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力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求。

[1]叶斌,陈永贵.中日地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4):60-64.

[2]徐绍史.中国地质学学科史[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谢淑云,鲍征宇, 贾先巧.我国地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中国地质教育, 2001,(1):74-78.

猜你喜欢

埃克塞特同济大学设置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Squirrels can be left? or right?handed 关于左右撇子松鼠的真相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亲近自然有益身心被证实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名校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