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3-11-08王煦
王 煦
(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开远661699)
2009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5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38例,女27例;年龄20~75岁,平均(40±3.56)岁;病程15天~10年,平均4年;发病部位L4- L520例,L5-S130例,兼有者15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1~77岁,平均(41±3.36)岁;病程20天~10年,平均3.6年;发病部位L4- L518例,L5- S128例,兼有者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1]。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下肢小腿或足跟,足底部麻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同时有放射性疼痛至下肢、小腿、足、足跟或足底部。③伸趾肌力减弱,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④X线排除其它腰椎病变,显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椎间隙变窄、不等宽或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⑤CT或MRI显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排除标准:对甘露醇、舒血宁或中药煎剂过敏,近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方法的治疗,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肿瘤及精神病,腰臀部皮损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用注射用甘露醇(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25mL,iv、100~120gtt/min、qd,3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停用。舒血宁(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10mL加入5%GS250mL,iv、30~50gtt/min、qd,10天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停用。②根据X线片或CT片提示的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选用相应的膀胱经第1侧线为主穴[2],配环跳、上环跳、委阳、飞阳、跗阳。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主穴用0.30mm×50mm毫针,进针后膀胱经穴位针尖向椎体方向深刺至骨,有时针感向患肢放射,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频率2次/s,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环跳、上环跳(环跳上1寸)采用提插泻法,得气后针感向患肢放射,委阳、飞扬、跗阳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接G6805型电针治疗仪,用疏密波,频率2次/s,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同时用WS—101D频谱多功能治疗仪照射局部。起针行腰椎牵引(间歇式牵引)20min,配合中药熏蒸治疗。③用河南翔宇HYZ-Ⅱ熏蒸治疗机。将红花15g,透骨草15g,刘寄奴15g,土鳖虫15g,秦艽15g,川芎15g,艾叶15g。放入蒸药床,待药液煮熟,蒸汽散发出来时让患者平躺在上治疗25min。④疼痛明显时,平卧硬板床上,行腰背部肌肉等长肌肉收缩训练,疼痛明显好转后:a.平卧于硬板床上,屈膝屈髋,使腰臀部抬离床面,保持10s,10次一组,做3组;b.俯卧,两手置于腰部,上身和两腿同时后伸抬起,使成弓状,膝部不要弯曲,尽量保持这一姿势一段时间,时间越长效果越好。c.俯卧,双手支持床面,从头部向后仰开始,同时支撑手逐渐撑起,胸部上昂,最后使之后仰,昂胸之力达到腰部为止。还原平伏休息,重复5~10次。电针、腰椎牵引、中药熏蒸治疗、康复训练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对照组:治疗方案与治疗组相同,但不进行康复训练。
3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颈腰背痛学》[3]。优:腰腿疼痛消失,临床体征阴性,活动自如,恢复原工作。良:腰腿疼痛基本消失,可活动,直腿抬高试验60°~70°,能坚持原工作。一般:疼痛减轻,活动轻度障碍,直腿抬高试验大于40°,坚持原工作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统计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腰椎间盆突出症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为风、寒、湿、热邪侵入机体,痹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致。病机为督脉受损,阳气受阻。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穴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可疏通经络、行气止痛。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类中药能够促进病变组织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有利于炎性物质的吸收,限制炎性物质的渗出,从而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及炎性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使疼痛缓解或消失。急性期配合甘露醇及舒血宁注射液,可尽快使病变组织充血水肿消退,减轻炎性物质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配合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腰背肌对脊柱的稳定能力,从而防止椎间盘进一步突出,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神经根的刺激。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7.
[2]罗永芬.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35.
[3]邵宣,许竟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