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老年瘙痒症31例观察
2013-11-08陈济生李勇华
陈济生,李勇华
(1.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卫生院,重庆404023;2.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4120)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瘙痒,一般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笔者用中药内服加外洗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1例,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门诊患者。症状只有瘙痒,无原发皮损,可有继发皮损(如抓痕、血痂、皮肤苔藓化等)。在开始观察用药前1个月内未接受皮质类固醇激素,1周内未接受各种H受体拮抗剂治疗。排除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肝胆疾病、肿瘤等可能引起的瘙痒。
6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60~73岁,平均(67.68±10.77)岁;病程11个月~5年,平均(31.25±9.64)个月。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2~75岁,平均(68.49±11.23)岁;病程10个月~5年,平均(29.16±7.3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氯雷他啶(上海仙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mg,1日1次,外用我院自制的炉甘石洗剂,1日3次。
治疗组用鲜蒺四物汤合过敏煎加味。白鲜皮30g,刺蒺藜30g,生地15g,白芍15g,当归10g,川芎10g,银柴胡10g,防风10g,五味子10g,乌梅10g,甘草6g,赤芍10g,丹皮10g,徐长卿15g。水煎3次取汁混合,分3次饭前1h温服,日1剂。外用自拟止痒洗剂(苦参30g,白鲜皮30g,徐长卿30g,地肤子30g,明矾50g),用水浓煎,外擦瘙痒处,1日3次。嘱忌辛辣腥膻刺激之品,衣着宽松棉布内衣,皮损勿过度搔抓。
两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采用4级评分标准进行症状评分[1]。3分为重度瘙痒,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可忍受,偶尔影响睡眠;1分为轻度瘙痒,阵发性瘙痒,不影响正常生活;0分为无瘙痒。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无效:积分下降指数小于20%。好转:积分下降指数20%~59%。显效:积分下降指数60%~95%;痊愈:积分下降指数大于95%。
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老年性瘙痒的发生与皮肤退行性变、免疫功能改变、内分泌改变、内脏疾病、过敏及神经精神等有关。西药主要采用H1受体拮抗剂或类固醇激素治疗[2]。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属中医“风瘙痒”“风疮”范畴[3,4]。 老年人气血虚弱,肝肾精血不足,血虚及阴虚均易生风;肝肾阴血不足,阴不制阳,阳亢化风;情志失调,肝气失疏,抑郁于内,五志化火,热盛灼血而化风。诸风致痒为主要病机,治宜滋养阴血,熄风止痒。
鲜蒺四物汤为万友生教授所创[5],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养血以祛风,赤芍凉血行血,白芍养血平肝、和血熄风,生地凉血清热、养血益阴,白鲜皮、刺蒺藜能入心肝血分以祛除风湿热邪。过敏煎为祝谌予教授所创,方中防风祛风胜湿、善治风邪,银柴胡清热育阴凉血,乌梅化阴生津,五味子酸甘育阴,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辛散酸收,甘补苦泄,阴阳并调,共奏疏风散邪、调节阴阳之功。研究表明,过敏煎等能降低血清中的IgE 水平[6],通过动物研究推测过敏煎能阻断H1受体,从而起到抗过敏作用[7]。本病主要病因虽非过敏因素,但阻断H1受体即是止痒的关键机制。另加丹皮凉血清热,徐长卿祛风止痒。全方益阴养血、凉血柔肝、祛风止痒,故治疗老年性瘙痒症可取得佳效。
止痒洗剂方中苦参能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抗免疫[8]。白鲜皮抗菌止痒。徐长卿镇静、镇痛、抑菌、抗炎,其所含的丹皮酚对Ⅱ型、Ⅲ型及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地肤子清祛风止痒,抗真菌。明矾抗菌止痒。
观察表明,中药内服外洗,再配合心理、饮食等调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1]刘颖,翟春雷,张弘.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瘙痒症4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4):1507.
[2]蔡瑞康,党育平,许灿龙.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概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2011,10(6):566-569.
[3]马长春,朴松兰,白静丽.养血消风汤内服联合解毒止痒方外洗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0):2977-2978.
[4]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44-145.
[5]万友生.中医临床家万友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58-259.
[6]袁安东,李红涛.过敏煎合二陈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和对血清IgE值的影响[J].光明中医,2007,22(7):53-54.
[7]郭玉成,赵玉堂,李秀芬.过敏煎抗过敏作用的药效学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4):388-389.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