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烟和戒烟对健康男性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2013-11-08孙敬杰赵春华

武警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吸烟史脉搏戒烟

孙敬杰,赵春华

既往研究证明,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1],并增加动脉僵硬度[2,3],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4]。脉搏波速度被认为能够很好地反映动脉僵硬程度,是早期反映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指标,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5,6]。长期戒烟可以改善动脉僵硬度[7,8],然而,关于短期戒烟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即通过测量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来观察吸烟及戒烟1个月、6个月后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10至2011-04 从社区连续选取60名具有吸烟史的健康男性和30名无吸烟史健康男性(不吸烟组)。对全部受试人员进行戒烟健康教育后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根据是否采取戒烟行为将60名吸烟男性进一步分为继续吸烟组(30名)和戒烟组(30名),对戒烟人员进行戒烟效果督察并提供个体化戒烟心理辅导。入选标准:年龄18~60岁,健康男性,无吸烟史或有现吸烟史。排除标准:肥胖,既往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病史。无吸烟史为从出生到受试均未吸烟。现吸烟史为每天吸烟≥1 支,吸烟时间≥1年。

1.2 一般项目检查 分别于0个月(第一次检查时)、第一次检查后1个月和6个月时在我院门诊部对受试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化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奥林巴斯,日本)及血压和心率测量。

1.3 baPWV 测量 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BP-203RPEⅡ,VP-1000,日本)测量baPWV。受试者采用仰卧位,去枕平卧静息5 min 后进行测量。首先将四肢袖带绑到上臂和脚踝处,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袖带压力感受器置于肱动脉上,脚踝处袖带下缘距足背两指距离,袖带压力感受器置于内踝后下方1 cm 处。然后将心电电极置于两手腕部,将心音电极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最后输入受试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信息并进行测量。baPWV值取双侧baPWV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值。baPWV 测量分别在0个月、1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 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SNK-q 检验,组内均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M)和四分位数间距(QR)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6个月时戒烟组有8名受试者因复吸而退出研究,7名受试者因缺少1个月或6个月时的数据而退出研究(不吸烟组2名,戒烟组1名,继续吸烟组4名),最终75例纳入分析(不吸烟组28名,戒烟组21名,继续吸烟组26名)。3组间0个月、1个月和6个月时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个月时继续吸烟组和戒烟组较不吸烟组baPWV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时戒烟组较继续吸烟组baP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不吸烟组(P<0.05),戒烟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戒烟组较继续吸烟组baPWV值下降,且戒烟后baPWV值较戒烟前也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仍高于不吸烟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75例受试者一般情况及臂踝脉搏波速度比较 ()

表1 75例受试者一般情况及臂踝脉搏波速度比较 ()

注: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aPWV.臂踝脉搏波速度。0个月时与不吸烟组相比,①P<0.05;1个月时与不吸烟组相比,②P<0.05;6个月时与不吸烟组相比,③P<0.05;戒烟组6个月时与0个月时相比,④P<0.05;6个月时与戒烟组相比,⑤P<0.05

3 讨 论

大量研究证明,吸烟可以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baPWV 作为可早期反映动脉僵硬程度变化的可靠指标而被广泛采用[2,3]。Kim 等[2]研究发现,无论是有吸烟史的健康人群还是无吸烟史的健康人群,其baPWV值在吸烟5 min 后即可达到最高峰(吸烟组:12.1~17.3 m/s,P<0.01;不吸烟组:11.1~12.7 m/s,P<0.01),并且一直持续到30 min 后才开始出现下降,提示吸烟后即刻使吸烟者的动脉僵硬度增加,并存在持续影响,同时还进一步证实吸烟人群较不吸烟人群具有更高的baPWV值。近期的一项研究[3]同样发现,在抽吸一支烟后baPWV值即可出现增加(11.7~12.2 m/s,P<0.01)。吸烟后即刻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机制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例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一氧化氮生成受损、血小板激活、内皮源性前列环素释放受损、血管加压素释放增加等,但以上研究均认为,该效应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循环血液中局部儿茶酚胺含量增加相关。本研究同样发现,无论是戒烟人群还是继续吸烟人群,其baPWV值均较不吸烟人群明显增高(P<0.05),与Kim 等[2]研究结果一致。

吸烟可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从理论上来讲戒烟可改善动脉僵硬度,因此戒烟是否能够逆转动脉僵硬的发生,以及戒烟后动脉僵硬度出现逆转的时间点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Jatoi 等[7]在无需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吸烟支数>1 支/d)中进行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戒烟10年后动脉僵硬度才出现改善,并认为可能与戒烟后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降低、内皮功能紊乱得到改善等相关。更近的一项在健康吸烟人群中所进行的研究发现,戒烟6个月后出现动脉僵硬度的改善,但是该研究所入选的人群为重度吸烟人群(吸烟支数>20 支/d)[8]。虽然以上研究结果受研究人群的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情况等)、吸烟程度的不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均提示戒烟可改善动脉僵硬度,而出现改善的时间仍然不确定。如前所述,吸烟后即可出现动脉僵硬度升高,并且在30 min 后可逐渐恢复,因此戒烟后能否在短期内使动脉僵硬度得到改善尚缺乏相关研究。本研究采取前瞻性设计观察健康吸烟人群(吸烟支数>1 支/d)戒烟1个月和6个月后动脉僵硬度情况,结果发现在戒烟1个月后动脉僵硬度未出现改善(P>0.05),但在戒烟6个月后动脉僵硬度得到改善(P<0.05),与Polonia 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提示,在健康吸烟人群中,短期戒烟并不能达到改善动脉僵硬度的效果,但长期戒烟可使动脉僵硬度得到改善,因此坚持长期戒烟的策略对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得更加重要。

[1]Cao X,Xiao H,Zhang Y,et al.1,5-Dicaffeoylquinic acid-mediated glutathione synthesis through activation of Nrf2 protects against OGD/reperfusion-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astrocytes[J].Brain Res,2010,1347:142-148.

[2]Kim J W,Park C G,Hong S J,et al.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arterial stiffness[J].Blood pressure,2005,14(2):80-85.

[3]Kubozono T,Miyata M,Ueyama K,et al.Acute and chronic effects of smoking on arterial stiffness[J].Circulation jour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2011,75(3):698-702.

[4]O'Rourke M F,Hashimoto J.Mechanical factors in arterial aging:a clin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7,50(1):1-13.

[5]Willum-Hansen T,Staessen J A,Torp-Pedersen C,et al.Prognostic value of aortic pulse wave velocity as index of arterial stiffnes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Circulation,2006,113(5):664-670.

[6]茶春喜,罗 仁,杜晓强,等.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0):774-775.

[7]Jatoi N A,Jerrard-Dunne P,Feely J,et al.Impact of smoking and smoking cessation on arterial stiffness and aortic wave reflection in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7,49(5):981-985.

[8]Polonia J,Barbosa L,Silva J A,et al.Improvement of aortic reflection wave responses 6 months after stopping smoking:a prospective study[J].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2009,14(2):69-75.

猜你喜欢

吸烟史脉搏戒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戒烟文
用心感受狗狗的脉搏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今日评说》评今日浙江 说时代脉搏
基于51系列单片机的穿戴式脉搏仪的设计
戒烟
近红外可穿戴设备中脉搏波的呼吸率检测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