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述评
2013-11-08于可红
张 俏,于可红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述评
张 俏,于可红
(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体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对近10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界定、结构、特征、功能、建设途径等方面归纳众多学者的研究观点,分析已有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试着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0 前 言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与现代体育两大文化体系的交汇点,既是社会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校园文化中最具活力和最富创意的载体,在培养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广泛和深入地开展,特别是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突出阐明了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新时期成为了大部分高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日益丰富,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深化,出现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通过浙江大学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等,查阅近10年国内有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功能、建设途径等方面来来归纳众多学者的研究观点,分析已有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并试着提出今后研究的展望,旨在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相关研究
1.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相关研究
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大多是在体育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加以界定。由于文化本身是一个十分丰富、复杂的系统,目前,有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以下几种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概念的理解,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认可并较具代表性。
1.1.1 “总和式”的广义定义。广义方式的定义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范围最大化,大多是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某某、某某的总和”的方式进行概念界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云学容(2004)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条件的依托下,由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高洪教(2008)指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氛围和环境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身体锻炼为手段和各种体育知识为主要内容,在体育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王秀强(2010)认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就是发生在高校范围以内的与体育有关的文化现象,是指以校园为空间,学校师生员工所采取的体育精神、实践活动方式及其创造出的体育精神和物质成果的总和[3]。
1.1.2 “罗列式”的狭义定义。广义定义虽然涵盖全面,但其最大问题在于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进行具体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时,研究者更倾向确立一个“狭义定义”。例如,邱欣(2007)指出: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4]。”
1.1.3 群体文化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群体文化说”也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重视与认同。如王成军(2005)在其研究中的界定: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人造环境中,按照学校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广大师生员工参与为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5]。刘超,顾春先(2010)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界定为“在大学校园环境内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现代教育与现代体育交汇的结晶,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在校园空间环境内形成并创造学校师生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为目标,并不断进行设计和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以校园体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不同体育形态的群体文化[6]。”
从以上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研究中不难发现,无论是“总和式”的广义定义、“罗列式”的狭义定义、“群体文化说”,大多数概念界定都体现了校园体育文化的主体,突出了主体的实践活动。总和式的广义定义从某种程度上说缺乏可操作性,但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同和推崇。这可能是由于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丰富、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文化”一词指向具有模糊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对文化概念的理解有200多种,对文化的基本概念难以达成共识,这就导致了文化的下属概念的模糊与混乱。“罗列式”的狭义定义倾向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各种要素中抽取出较抽象的、较具代表性的要素进行罗列,但这并不能完全体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更倾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群体文化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以学生为主要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体育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1.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的相关研究
《体育大辞典》中将体育文化结构定义为:组成体育文化的各个层次及其相互联系, 其基本结构为价值与观念、规范、技术与教育和物质设施。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更倾向从文化学的角度,借助文化结构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三层说”,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的“四层说”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认同。
“三层说”以高洪教在《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的阐述较为全面:从文化学的角度,可以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表层的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校园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雕塑、体育服装和体育用品);中层的行为制度文化层(学校的体育传统、规范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运动训练竞赛等的规章制度和各类学校体育组织);内层的精神文化层(体育观念、体育思维方式、体育精神和价值观、体育知识等),这三个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关系[7]。
“四层说”:乔立波(2008)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分为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高校校园体育教育与制度文化、高校校园体育行为与规范文化、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四层面[8]。赵钟晖,陈再勇(2010 )以希恩(schein)的组织文化的层次及互动模型和Beare, Caldwell and Millikan的学校文化概念模型为理论依据,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的层次结构和要素,分为大学体育文化物质层、大学体育文化行为层、大学体育文化制度层和大学体育文化精神层[9]。
许多研究者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要素基本持相同观点,但对于要素的组合方式略有不同。在“三层说”说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未能得到很好的体现。相对来说,“四层说”的划分更加全面和细致,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各个要素都列在了不同层面上,笔者更倾向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四层说”(见表1)。不管是“三层说”还是“四层说”,每个层面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这一系统的子系统,各层面之彼此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其中,精神文化层居于主导地位,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物质文化层是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和保障;制度与行为文化层是联系精神与物质的中间层面,对其它两层起到桥梁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需要在一定的宏观作用下,对每个层面进行建设。
表1 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10]
1.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的相关研究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融合后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有其独特的特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教育性、导向性、健身性、娱乐性、客观性、校园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特征得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如刘林箭的《对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11]》柏慧敏等人的《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12]》,马万凤,徐金华等人的《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13]》中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征的分析。此外,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规律性、渗透性、实践性等特征也得到了较多研究者的高度认同。
在众多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研究中,一些研究者只是把校园文化的特征与体育文化的特征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并没有做到两者的融合。本文试着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特征、内在表现特征、社会属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归纳:①外在表现特征:娱乐性与趣味性、群体性与实践性等特征;②内在属性特征:校园性、教育性、导向性、隐蔽性、层次性等特征;③社会属性特征:时代性、传承性等特征;其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最主要的表现是高校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因此,校园性与教育性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殊性的核心所在。
1.4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相关研究
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研究中,研究者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体育学等不同角度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其中,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如王平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甄别与探讨[14]》、王秀强的《我国百年名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3]》中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论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加深,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素质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大学生社会化等方面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1.5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的相关研究
在探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途径的相关研究中,较多研究者倾向根据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结构,分别对物质、制度、行为、精神文化等提出相应的建设对策,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最为常见。例如,邱欣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15]》、何轶的《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16]》、白磊的《武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17]》等。
近年来,研究者试着从新的角度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价值取向,提出了较有价值的建设途径。如刘超、顾春先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从文化哲学视域、大学精神视野、和谐教育理念的视角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提出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应以人为本,以先进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大学文化创新、引领社会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学校文化建设教育培养人的目的[6]。
此外,研究者普遍认识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精神、制度、行为、物质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应从多元化入手,立足于现实,着眼于长远发展,以先进的体育文化完善高校的管理,突出高校的特色,推进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全面施行。同时必须要适应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应着眼于全面规划、长远建设;必须要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
2 已有研究的成果与问题
综观国内学术界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已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研究所持的理论视角较为广泛,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人类学等角度的研究都有涉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学术界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突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素质教育、大学精神、和谐教育理念的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育人、学生的社会化的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等研究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虽然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得到进一步的重视:
①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结构、社会价值、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设途径等问题上,并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逐步达成了共识。但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基本问题的探讨,特别是结构、功能、特征、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重复劳动太多,内容相似度很高,这使一些研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②在众多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问题的相关研究中,虽然众多研究从各个层面提出建设途径和策略,但很大一部分研究提出的建议过于空泛,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③虽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学生的社会化、和谐校园建设、人文精神等研究已逐渐得到重视,但目前大多研究都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面的论述,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和量化研究。
④目前的研究多数集中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描述与分析,这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最为常见。但从历史的角度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纵向研究相对较少。
⑤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虽然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精神、和谐教育理念、高素质人才培养等研究已有所涉及,但大多数研究集中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其他事物的单方面影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他事物的互动研究,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证研究上都相当匮乏。
3 结 语
当前我国高校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校园”的建设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无疑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对其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阶段,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其概念的辨析及特征、功能、表现形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论论述上,显然不能满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其作为大学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整体发展的需要。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既然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不能孤立、机械地看待它,而应把它当作一项系统的工程,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大学长远发展等角度对其进行整体构思与规划。因此,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学精神、教育理念等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证研究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其他事物互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互动指标的探索与互动效应的量化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以及对示范性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个案实证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取向。
此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历史的积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开放、动态的系统,它的发展也是随着社会文化、学校文化、体育文化等发展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从历史的角度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进行更深入地纵向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变迁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1] 云学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D].四川大学,2004.
[2] 高洪教.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王秀强.我国百年名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4] 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5] 王成军.山西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5.
[6] 刘超,顾春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价值取向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6):166-168.
[7] 高洪教.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8] 乔立波,梁平,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特征与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8(16):60-62.
[9] 赵钟晖,陈再勇.浙江省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4):48-51.
[10] 姜志明,樊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11] 刘林箭.对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4):29-31.
[12] 柏慧敏,谢军.论高校体育文化的结构、功能及转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79-83.
[13] 马万凤,徐金华,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508-511.
[14] 王平.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的甄别与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6):36-39.
[15] 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6] 何轶.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
[17] 白磊.武汉地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ReviewonUniversityCampusSportsCulture
ZHANG Qiao,YU Ke-ho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College of Educ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8, China)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 analysis, this article reviews literature in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in recent ten years and summarizes its concep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approach in existing research viewpoints.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outcom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studies, and proposes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s. The paper hopes to give a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ampus sports culture.
university;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1004-3624(2013)05-0065-04
G807.4
A
2013-06-17
张 俏(1989-),女,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