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认识及其系统干预构想

2013-11-08

浙江体育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体质大学生体育

韩 坤

(浙江财经学院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18)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认识及其系统干预构想

韩 坤

(浙江财经学院 体军部,浙江 杭州 310018)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旨在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但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并没有明显好转。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研究对当下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研究现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球性问题,以中国为甚。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大学生体质下降并非大学教育一家之责,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共担其责。必须推行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干预,各司其责,同时,还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体质;误区;系统干预

0 前 言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国家和民族人力资源的核心储备因素。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体质却出现持续下滑趋势。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身体素质的若干指标均低于美国、日本同龄的学生(教育部,2008)。不仅如此,2010年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们的健康状况触目惊心,多数机能和素质指标都远不及中小学生[1]。类似的调查结果,在我国许多省份同样存在。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积极地探索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意见,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等, 调整各方面政策以应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指导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高校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同时,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旨在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我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者也相继投身到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对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进行干预。然而,扭转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工作至今仍未见到明显效果。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本研究旨在从思想层面厘清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若干认识,为人们理性的看待和认识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体质系统干预工程的初步构想。

1 体质的概念

“体质”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东西方关于体质的学说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体质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体质的范围甚广,各学科均有涉及。目前在中国大陆“体质”通常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这一定义明确地指出了人的体质受到遗传及其后天生存环境的双重影响。遗传只为体质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其体质强弱的现实性则更多地依赖于后天的生存环境。人类学和医学的研究显示:自然、经济等因素对人的健康水平、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认识

2.1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球性问题,并非是中国的“专利”

现代社会,媒体是软实力中最硬的部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经过新闻媒体的“深度”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新闻媒体的“介入”,也带来另一个直接的后果,即媒体的“放大”效应。媒体的“放大”作用是一柄双刃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全社会更加关注青少年的体质与健康状况,采取各类干预措施,切实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新闻媒体的集中报道和深入分析也会给观众(读者)一种错觉或是假象,即仅我国大学生体质出现持续下降趋势,而国外青年大学生体质似乎就不存在下降趋势。事实上,国外青年大学生体质现状因为媒体报道的“过滤”作用而被“规避”了。正是由于新闻传媒的这种“放大”效应影响了一些学者和普通民众的认识偏差。

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下降在国际上普遍存在,并非是中国的“专利”。原因是随着经济发展,各国生活水平提高,营养学知识以及文化、卫生水平未能相应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不合理。现代生活方式是导致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以车代步,上下楼梯乘电梯,长时间坐着学习,缺乏体力活动,大量消费方便而高热卡的食品,因生活节奏增快而超量少餐次、纵食和夜食等,无规律的生活节奏导致其身体机能的下降。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电脑逐渐普及,高校学生都宁愿把时间花在这些上面,甚至沉溺,这也间接导致了高校学生体质的下降。

不仅如此,现代生活方式引发了诸如肥胖、心血管、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全球现象。不能因为新闻媒体报道的“放大”效应进而认为在世界范围内仅我国大学生体质出现持续下降现象,而忽视了这是一个全球现象,世界难题。更不能因此而进行一些非理性的批评与情绪宣泄,这样做不利于着眼于解决当前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学生体质下降,不应该、也不能全部和中国的体育体制、体育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目前我们应该做的是,寻找积极有效的办法以阻止这种下降趋势的蔓延。

2.2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存在着将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难题当作是体育问题的认识误区。近年来,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而在国内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出现20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一“阴”一“阳”,对比极其强烈。新闻媒体和一些体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都将矛头指向了竞技体育,认为当前政府体育工作中存在在重竞技、轻群众的严重倾向,要求“淡化”金牌,正视青少年体质[3]。持此种观点的人认为,运动健身是影响国民体质最重要的因素,我国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体质数十年下降,是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但面对全面素质不断下降的现实,作为竞技金牌大国,我们难道不该反思我们的体育发展战略吗?造成这种“批评”的深层原因在于仅将青少年儿童体质下降当作是一个体育问题。事实上,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然而,大学生为何缺乏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不仅是体育问题,不是体育发展战略的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与体育锻炼有关,还与生活方式、健康习惯等密切相关。家长、学校要像关心高考一样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要像关心GDP一样关心学生的体质健康。大学生体质下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大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还与其所生活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强调提高生活质量,比如锻炼身体,而他们的学生从小功课压力不大,有大量时间锻炼。所以西方国家大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意识都比国内的大学生要强。

笔者认为,大学生体质下降,还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因素造成了体力劳动量的减小。特别是生活放松方式的改变,让游戏成了很多人主要的放松休闲方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体育活动的机会。此外,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学生不得不再次被拴到课本上。考研、找工作成了大学生内心中更愿意关心的问题,在这种社会普遍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大背景下,大学生们更是难以对自己体质的下降引起足够的重视。

2.3大学生体质下降不能仅靠大学教育来“买单”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体质的好坏优劣,而大学生体质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因为,他们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中坚力量。然而,如果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事实全部归责为大学教育,认为高校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视不够,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出现问题,高校简化体育锻炼等,由大学教育来“买单”,则有失偏颇。

许多研究者都从体育课程改革来对大学生体质下降进行干预,然而,当前我国诸多高校一般只有大一大二才设有体育课,而且大多一周只有一次,且众多高校的体育设施也不甚完善。凭借有限的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质进行干预,其促进作用极其有限。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该测试要求,如果学生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体质强健的重要性。然而,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该测试实施几年来,从来未见因大学生体质测试不通过而不能毕业的新闻报道。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制措施都难以保证实施,如何能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责任完全归责为大学教育?

大学是青年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然而,不能因为大学生出现体质持续下降的现象就将全部责任归责于大学教育。这正如我国男子足球国家队的水平低下一样。国家队竞技能力的低下,是因为没有从“娃娃“抓起。就学生个体而言,大学是中小学的延伸阶段,其体质状况也是在中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体育认知与锻炼行为大部分也基于中小学阶段对体育锻炼的感知与体验。大学生体质下降,凸显出我国历来缺乏早期体育(健康)教育的弊端。

2.4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与家庭教育的“缺位”关系密切

据据国内外有关调查资料表明[9],当今体坛一些优秀运动员,他们的父母(或长者)是体育工作和体育爱好者,例如著名游泳运动员孙杨,其父母均为高校体育教师;又如姚明,其父母也均为著名运动员。这除了考虑遗传因素以外,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关系。由于他们的家长是热爱体育的模范,使这些优秀运动员从小就对体育有较深刻的认识,加上平时又经常从事家庭喜爱的体育活动,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他们心理行为的成熟,而且还为日后从事高水平的体育活动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当今,家长在送孩子去上大学时都鼓励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之类的“唠叨”,鲜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身体锻炼。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大学,一切的事情都是校方的事情。我国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与家庭教育的“缺位”关系密切。

2.5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与大学生主体健身意识的“迷失”关系密切

现在的大学生将会成为社会不同领域中的中流砥柱。他们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才能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大学期间是学生们身体发育最终形成阶段,而身体健康是新一代个人创新创业及其服务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基本前提,身体健康已成为健康概念的最基本元素。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颁布的《中国大学生健康与生活行为调查报告研究》显示,大学生将体育健身排在文化娱乐、上图书馆之后,经常从事体育健身的仅占19.12%,另有65.68%的大学生“感到运动不足”;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不吃早餐、不喝牛奶、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分别占7.57%、19.69%和10.95%[5]。这份报告从正面说明了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知较低,存在着营养知识的欠缺。而且,还存在着主体健身意识的“迷失”。许多调查均表明,学生自己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的认知较高,但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与频率较低,因而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不仅如此,在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关于体育锻炼的认知两级分化的趋向很明显:重视的人很重视,不重视的人总有同样一种想法,现在年轻,身体很好,锻炼是以后的事情。低认知,消极行动与高认知,消极行动都同时存在。其实学生也心知肚明体质健康对自身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为了自身体质健康这一愿望,付诸实际行动,主动、经常并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者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本人就被体质健康所俘虏,自己为自己的体质健康而“买单”。

3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的体质问题是一个综合问题,学生体质的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才能解决。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我们在考虑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营造体育运动的氛围,让学生锻炼起来,但这需要全社会的配合。提高学生的体质不是教育部门一家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6]”,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本研究提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的构想(见图1),具体构想如下。

图1 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构想

3.1必须将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

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其体质和健康状况是国家和民族人力资源的核心储备因素。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国家规划与干预措施。

世界各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每年监测本国青少年学生体质状况及主要健康问题,以掌握其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国家教育、体育制度提供相关资料。

值得可喜的是, 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7]。这项曾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多次强调的议题,如今上升至一个新的政策高度,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问题已经上升至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表明了政府的决心与努力。

3.2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

面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政府的职责重大。必须将大学生体质的干预看作一项系统工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增强大学生体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国家、民族未来负责的精神,把加强大学生体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教育、体育、卫生、人事、财政、物价、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大学生体质的工作。

3.3必须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是否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不仅仅对自身身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个性形成和未来社会化程度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对是否能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一生能否健康幸福的生活都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师在培养与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动机与技能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校体育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健康第一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必须充分利用一切体育教学活动、各种形式的体育课外活动和比赛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提高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运动,将锻炼身体变成学生自己自觉的行为,使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此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必须向学生传授运动与营养理论知识,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因为大学生经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体育实践学习,已经具有一些实践经验,早已摆脱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理性求知欲很强。如果对他们的体育知识的教育仍停留在以往单纯的运动技术上,最后必会失去兴趣。如能把健康理论知识系统、深入、有针对地进行传授,并通过其自身实践体会,将对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3.4发挥家庭体育的积极引导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家庭教育是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大学生体育意识蒙受体育活动最早、最主要的场所,不仅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萌芽与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大学生的成才起重要的作用。

依据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父母应该和孩子建立起积极的交流与互动,不仅在学业上为孩子操心,也要在孩子个人兴趣、身体锻炼等方面与孩子交流,建立朋友关系。血浓于水,事实上,最了解孩子,最能和孩子沟通的始终还是家长。要引导、加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和提高,离不开家长的关心、鼓励和支持。这将是一种双向互动,既能促进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也能促进父母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3.5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健身意识,为自己的体质与健康“买单”

主体意识,就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大学生的主体健身意识越强,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活动中的自觉性就愈大,从而也就愈能在体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不断调整改造自身的知识结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主动投身于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之中。

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健身意识必须使大学生明确体质与健康对其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通过体质测试,健康体检等措施使其对自身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明确的了解,要淡化体质测试的“考试”效应,放大体质测试的“评价”效应。同时,还必须培育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文化“软实力”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发挥积极影响作用。

4 结 语

当前在我国大学生体质现状的相关研究与干预措施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大学生体质下降是全球性问题,并非中国的“专利”;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能仅靠大学教育来“买单”; 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与家庭教育的“缺位”关系密切;与大学生主体健身意识的“迷失”关系密切。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共担其责。必须推行学生体质下降的系统干预工程,将大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必须发挥高校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1] 谢静娴.江苏体质监测结果:大学生体质还不如中小学生[N].现代快报,2011-04-07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中国国民体质连降 青少年运动能力输日韩[N].长江日报,2010-11-29.

[4] 任泓.国外家庭健身新视野[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9.

[5] 徐李燕.大学生体质一年不如一年[N].生命时报, 2008-08-19.

[6] 原春琳.教育部称学生体质下降是社会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4-09-13.

[7]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news.gz.soufun.com/2011-03-06/4618607.htm,2011-03-06.

[8] 陈明达.实用体质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9]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于可红.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RationalAnalysisandInterventionProjectofConstantDeteriorationoftheUniversityStudents’ConstitutioninChina

HAN Kun

(PEamp;Military Depart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nomics, Hangzhou 310018, China)

The constant deteriora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ives the Chinese a warning because it is related to the great strategy of ‘Revitalize the 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future destiny of China. The country explores the solutions and methods positively, adjusts various policy to meet the tendency of constant deterio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itution. Some scholars have discussed the phenomenon and put forward amount of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 body constitution. However, there are no obvious effect. The ideological recognition is the motion guide.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 for the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the research discusses some inaccurate thought about the constant deterioration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itution in 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titution; misunderstandings; intervention project

1004-3624(2013)02-0070-04

G807.4

A

2012-12-12

韩 坤(1978-),男,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质大学生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