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08刘德刚周俊峰骆倩倩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咽鼓管鼓室鼓膜

刘德刚 周俊峰 骆倩倩△

1山东省惠民县中医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2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德刚1周俊峰2骆倩倩1△

1山东省惠民县中医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2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院,山东惠民 251700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中医学称为“耳胀”、“耳闭”。本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小儿中不但发病率高而且是引起小儿听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1]。分泌性中耳炎还具有病因不明、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故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及毒副作用各异,最大程度地降低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综合方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于山东省惠民县中医医院和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院就诊的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于山东省惠民县中医医院和山东省惠民县县直机关医院就诊的有完整临床资料、且经中、西医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60例(98耳)。其中男32例(54耳),女28例(44耳),年龄最大80岁,年龄最小4岁,平均年龄(28.5±14.5)岁,病程3 d到3年不等。所有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每组各30例(49耳),两组间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急性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以听力减退为主,自声过强,甚至导致耳聋,听力及耳内胀塞感多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慢性患者常在不经意间发现,多数仅表现为听力减退,一般无耳痛,少数表现为轻微耳痛,偶于转头或摇头时出现耳鸣。②检查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后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可见明显液平面或气泡。③电测听显示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声阻抗表现为平坦型(B型)或如咽鼓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则为高负压型(C型)。④幼儿表现为对周围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鼓气耳镜和鼓膜穿刺切开被认为是诊断金标准[2]。

1.3 中医辨证分型

分泌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耳胀者多因外感风邪,肺失宣降,循经上犯,邪闭耳窍;或风邪侵袭,传于少阳,循经犯耳,闭阻清窍。耳闭者多由因耳胀失治或反复发作后致邪毒滞留,气血痰浊瘀阻耳窍,因咽鼓管闭塞不通致痰湿瘀积于中耳腔,则有鼓室积液征。

1.4 治疗方法

西医组仅采用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两组西医治疗方法相同。

西医治疗:2%呋麻滴鼻液滴鼻,3次/d;耳闭、耳胀患者实施咽鼓管吹张、捏鼻鼓气法;静脉滴注治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0 g,1次/d;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1次/d;维生素C注射液2.0 g,1次/d;维生素B6注射液0.2 g,1次/d,上述药物连续静脉滴注3 d为1个疗程。超过3 d的患者,地塞米松注射液逐天减量,并对其原发病给予适当治疗。

中药治疗:口服中药“泽泻汤”加减,配方如下:泽泻20 g,白术10 g,茯苓10 g,薏苡仁10 g,赤芍 10 g,藿香10 g,佩兰10 g,石菖蒲10 g,荆芥10 g,防风10 g,生甘草6 g,红花6 g。属肺经风热之证者,易合用通气散,鼻塞者可加辛夷,咳嗽者加黄芩之类;属少阳风热之证者,宜用小柴胡汤合通气散,可酌加菊花之类;脾虚湿聚,气血痰浊者宜合用四苓散。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以上剂量为成人量,4~9岁小儿用量为1/2量,10~15岁小儿用量为2/3量,7剂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良好,无鼓膜内陷、穿孔,鼓室积液全部吸收;纯音听力较前提高15 dB以上,电测听气导lt;20 dB,声阻抗检查为A型图。好转: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检查鼓膜颜色、活动均尚可,但仍有鼓室积液征和鼓膜内陷;纯音听力较前提高5~10 dB,平均气导闭值提高10 dB以上,声阻抗检查为B型图。无效:患者症状基本无改善;检查鼓膜内陷、活动差;电测听、声阻抗与治疗前相同。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方差或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49耳,治愈45耳,好转3耳,无效1耳,治愈率为97.9%;西医组49耳,治愈38耳,好转4耳,无效7耳,治愈率为85.7%。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49,耳,%)

与西医组比较*Plt;0.05

3 讨论

目前多数研究者[4]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的病理基础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变态反应,另外还与腺样体肥大、后鼻孔息肉、免疫学及生物化学因素和化生变性有关。中医认为外邪犯肺,肺气闭郁,壅遏清窍,鼻窍不通,咽鼓管不通,则耳失聪敏,耳内胀闷感[5]。

采用减充血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置管、咽鼓管逆行插管等西医药治疗常被应用于临床,但效果不甚理想,并且不良反应严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继发性胆脂瘤、永久性鼓膜穿孔、鼓室硬化等并发症使患者极其痛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的问题。另外,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必要的抗生素及不正确的使用造成的[6]。中医对其治疗有较好效果,并在预防、康复治疗方面有其独特性,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不同的病理状况辨证施治,可调整脏腑功能,扶助正气,减少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机会。

因此,需在正确的中医辨证基础上,予以相应的中药,或健脾利湿、或行气活血通窍、或疏风清热、或清泻肝胆。本研究组方以泽泻、白术、茯苓、薏苡仁利水渗湿;赤芍、生甘草、红花活血化瘀,清热凉血;藿香、佩兰、石菖蒲化湿开窍;荆芥、防风、苍耳草祛风解表通窍。此外,柴胡、川芎、香附三味为古方“通气散”,宣畅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辛夷宣肺通窍;黄芩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小柴胡汤宜疏利少阳之邪,升阳透表;菊花之类清肝胆之热。诸药配伍,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达到标本兼治和解除病症的目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1] 王垒,严道南.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概况[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6):1-3.

[2] 陈萍,郭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J].上海医学,2007,30(9):711-712.

[3] 王义臣,王尽美.中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6例临床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2010.

[4] 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8-855.

[5] 陈艺飞.浅谈“耳聋治肺”[J].甘肃中医,2006,19(11):16-17.

[6] LEE DH,YEO SW.Clinic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and significance of myringotomy:diagnostic or therapeutic?[J].J Korean Med Sci,2004,19(5):739-743.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2.009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836710141@qq.com

2013-03-05)

猜你喜欢

咽鼓管鼓室鼓膜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咽鼓管功能研究进展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