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出血伴下呼吸道感染45例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3-11-06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荆州434000
黄 毅,涂 强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急性脑出血伴下呼吸道感染45例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黄 毅,涂 强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标准和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入选45例,应用微生物鉴定系统,结合纸片法对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占83.5%和16.5%,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8%~33.3%,而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为12%~100%。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发展极为重要。
急性脑出血;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为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以便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 月至2012 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伴下呼吸道感染45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从2009年1 月至2012 年5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517例,其中男316例,女201例,男女之比为1.58∶1。平均年龄55.27 岁。其中伴下呼吸道感染45例,发生率为8.7%。
1.2方法
1.2.1 诊断标准 脑出血诊断均有明确的头颅CT证实。呼吸道感染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人院时无肺部感染,入院48h后发病并具备下列条件3项以上者可确诊:①出现咳嗽、咳痰或咳嗽性质改变;②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呼吸音减低和(或)不同程度的肺实变体征;③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④胸部X线片或肺部 CT显示新的炎症病变;⑤痰培养出病原菌。
1.2.2 检验方法 主要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直接从人工气道深部用一次性无菌痰培养管取得痰标本,连续两次为相同菌株为入选标本。共检出77株细菌,均按常规方法进行菌株鉴定。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氨曲南、氯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噻污、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头孢吡污、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哌拉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等19种药敏试验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敏感、中介、耐药分别是用S、I、R表示。
2 结果
2.1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的种类分布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45例患者共取得标本77株,急性脑出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菌株分布:铜绿假单孢菌33株(占42.86%)、肺炎链球菌15株(占19.49%)、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10.39%)、鲍曼不动杆菌7株(占9.09%)、白色念珠菌4株(占5.19%)、金黄色葡萄球菌菌4株(占5.19%)、表皮葡萄球菌3株(占3.90%)、大肠埃希菌2株(占2.60%)、阴沟肠杆菌1株(占1.30%)。
2.2药敏结果
4种常见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见表1。
表1 4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
3 讨论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具有强大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开始应用于临床,使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控制一度取得满意的疗效。但本组院内感染情况不容乐观,急性脑出血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达8.7%,且脑出血患者年龄偏大,机体的免疫力低下,同时出现意识、吞咽、呼吸、入院前营养状态等使感染的控制变得较为困难。目前院内获得性肺炎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在分离出的病原菌中约占50%,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条件致病菌比例也逐年增多,与文献报导基本是一致的[2]。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肺炎很严重的致病菌之一,与下列特点有关:产生各种灭活酶(包括各种β一内酸胺酶、金属酶、DNA拓扑异构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等);渗透性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改变、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外膜上存在着特异的药物主动外排系统;细菌生物被膜形成[3-4]等。本组仅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表现出100%敏感率。而耐药率最高的药物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达到了66%~85.3%;耐药率>40%的药物有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20%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由此可见我院脑出血患者病原菌的耐药性已不容忽视。
总之,医院及医护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检测,加强医院病房的空气消毒,有条件可设置层流病房,注意隔离,对多重耐药的患者实行各项医疗检测设备专人专用,加强对手及医疗器械的消毒并定期监测;改变病房设置模式,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该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和发病,尽量减少损伤性医疗手段,加强护理,防止误吸,抬高头位,加强营养支持,降低医院感染几率,扭转细菌耐药性增长的危险现象。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一肺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0,1396):372-373.
[2]赵云和,吕金女.基层医院多重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722-723.
[3]Poole K.Aminoglyeoside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 An Agents Chem,2005,49:479-480.
[4]Flournoy DJ,Reinert RL,Bell-Dixon C,et al.Increas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gram-negative bacilli from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s[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244.
[编辑] 一 凡
R722.15
A
1673-1409(2013)21-0110-02
2013-04-21
黄毅(1975-),男,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通讯作者:涂强,E-mail:hylianghuaj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