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科技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更“蓝”

2013-11-05李乃胜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海洋基地科技

文 | 李乃胜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1世纪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当前,沿海国家纷纷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抢占海洋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于2011年1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自新世纪以来,山东顺应国际蓝色经济发展潮流,着眼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目标和产业需求,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以提高山东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推动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导向,以引领支撑蓝色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海洋科技优势,在构建具有半岛特色的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和高科技支撑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持续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不断培植壮大新兴海洋产业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为“科技兴海”提供制度保障。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的战略地位,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做出向海洋进军的重大战略抉择,把依靠“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列为两项跨世纪工程。2006年省政府与科技部围绕科技兴海战略建立了省部会商制度。2007年召开了省内最高规格的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列为全省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同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就进一步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海洋经济的科学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省政府在历次机构改革中,一直十分重视海洋科技管理机构建设。1983年成立了山东海洋技术开发中心;1998年设立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2006年决定成立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统筹、协调和管理全省的海洋科技工作,使“科技兴海”工作始终具有机制健全的组织保障。

其次,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领海洋高新技术源头创新。多年来,山东瞄准国家目标和科技前沿,把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作为科技兴海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山东省承担重大海洋科技项目多年保持全国首位,2006~2012年,全省共获得国家项目2400多项。其中,“973计划”海洋项目首席科学家在山东的有11项,使山东承担该计划海洋领域项目总数达到19项,约占全国的一半;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项目1000多项;主要承担单位在山东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项目17项。国家重大项目在山东的实施,促进了海洋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催生了一批对海洋产业有重大拉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提高了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重大产业化技术问题的能力。如中国海洋大学管华诗院士领衔的“海洋特征寡糖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标志着我国海洋药物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已跨入行业前沿。

第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支撑培植海洋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攻克了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譬如:鲜海带直接加工、海洋微藻能源、海藻纤维产业化技术和海洋新药开发等关键技术,有望推出一批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用基因转移、细胞克隆、多倍体诱导、人工性别控制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支撑海水养殖苗种工程,已推出“黄海一号”对虾、“蓬莱红”扇贝、“东方二号”海带、“中科红”鲍鱼等新品种;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提升海洋装备和海洋工程产业,已推出水下潜标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装备;用新型有用元素提取技术推动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卤水资源开发,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许多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如好当家集团、山东海化、鲁北化工、寻山集团、青岛明月集团等,都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作为立企之本,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丰富的海洋科技成果,推动生物工程育种、微藻能源、海藻纤维、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仪器仪表与装备、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特种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深水设备设计与制造等一大批海洋高新技术浮出水面,催动着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如何打造运行机制有效、完善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把以科学发现为目的的公益性、基础性海洋调查研究逐渐转向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的的技术创新,是山东科技兴海工作的重点。当前,山东省海洋科技条件平台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

一是打造“国”字号科研基地。“十一五”期间,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决策,瞄准国家目标,以中央驻鲁涉海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国家深海基地等一批“国”字号的大型科技项目和重要科研基地,海洋科技平台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

二是建立区域化、行业化创新体系。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为载体的创新联合体,在现代海洋渔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仪器装备、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防腐蚀等产业,建立了20家海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有3家国家级试点联盟,9家省级示范联盟。

三是大力支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选择一批集成创新能力强、科技示范作用大的机构,建立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带动辐射整个产业链条,如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好当家集团分别成立了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海洋化工研究院“海洋涂层与功能材料实验室”申报第二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获科技部批准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4个海洋领域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863计划产业化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

四是积极组织成果转化推广活动。组织召开了“国家863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推广暨产品推介对接洽谈会”,“山东(淄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和形式多样的技术专题交流研讨会、产业化论坛等,同时围绕海洋渔业、水产品深加工、海洋药物、现代船舶制造、海洋精细化工、海洋植物能源等领域,组织专家行等各种主题明确的高层次专家与企业的对接活动等,为海洋技术交流、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推广搭建桥梁。

五是探索海洋科技管理创新模式。山东倡导了全国沿海11个省市科技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分管海洋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并对海洋科技管理工作的诸多问题达成了共识;同时,省内建立了全省沿海市科技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科技兴海工作经验。在国家项目管理方面,由山东省科技厅牵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海岸带典型岸段与重要河口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浒苔大规模爆发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产业化示范”,取得了联合全国海洋科技力量进行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管理经验,在开展渤海退化环境的生态修复、科学应对海洋生物灾害、海洋食品安全生产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浒苔专项为抗击浒苔保障奥帆赛顺利举行取得决定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确保了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如期顺利举行,社会反响良好。

立足自主创新,为蓝色经济区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了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在我国海洋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国家的海洋科技优势在山东,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发挥“国家队”在科技兴海中的作用,山东多年来一直在努力和实践。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全球海洋蓝色圈地愈演愈烈和海洋产业规模化的不断加速,国际上海洋高科技竞争日趋白热化,海洋开发活动不断由近海向大洋和深海延伸,海洋产业经营模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海洋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应正确认识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把海洋强国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今后山东半岛将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全面推动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我国海洋产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首先,要继续加快科技兴海战略部署。根据海洋强省建设任务的需求,瞄准国家目标和国际科学前沿,进一步整合山东的海洋科技资源,实施科技兴海、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密围绕“一三八九”4个方面:“一”是指建设一个以国家目标引领的、关键技术支撑的、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区;“三”是建立海洋食品安全、海洋生态安全和海洋环境安全等三大安全保障体系;“八”是建设日照海域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青岛海洋仪器装备国产化技术示范基地、胶州湾海水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青岛可再生能源综合试验示范基地、荣成湾海洋水产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长岛海洋科技综合开发产业化示范基地、莱州湾卤水化工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八大海洋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九”是大力发展现代海水养殖及精深加工、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精细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海洋矿产与海洋新型能源和海洋环保与社会服务等九大海洋新兴产业。

同时,在深海、低碳、新能源、新海洋生物资源等前瞻性、战略性领域进行超前部署,加强海洋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攻关,为山东海洋产业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加快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山东海洋船舶研究院、中集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院所的建设步伐。重点推进新兴海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展,完善产学研创新机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启动建设一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强化成果转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重点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基地、青岛海洋仪器装备国产化技术示范基地、长山列岛海洋科技综合开发示范基地、荣成湾海洋水产技术密集示范基地、潍北卤水化工技术产业示范基地、胶州湾海水利用技术示范基地、日照海域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基地、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示范基地等。

第三,进一步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战略高技术。根据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统一部署,重点突出地实施海洋科技优先行动计划,突破一批重点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重点围绕海洋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发展,大力加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争取在深远海技术、低碳技术、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水养殖良种培育等前沿与战略性领域和产业化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推动海洋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兴海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提高引进海外人才的质量和效益,造就一支能够跟踪国际前沿、服务于蓝色经济区建设的科技兴海人才队伍。

第五、深入加强科技兴海合作与交流。大力开展科技兴海合作与交流活动,以共同发展为宗旨,广泛参与省际、国际间的海洋科技与海洋高技术产业合作与信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与韩日、独联体、欧盟、南美和其他国家的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兄弟省市间的交流与协作,加强海陆科研力量的互动和联合攻关,多层次、多方位地不断拓展海洋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推动科技兴海工作与海洋高技术产业与国际接轨。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将成为以科技为支撑的资源开发主战场。回顾十几年“科技兴海”的奋斗之路,我们自信无愧岁月;展望新世纪科技兴海的光辉前景,我们更加信心百倍。今后我们将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全面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我国海洋产业的长足进步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海洋基地科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爱的海洋
科技在线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