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蓝色宝库大门浙江嵊泗县科技兴海纪实

2013-11-05郭振民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委宣传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贻贝苗种渔民

文 | 郭振民 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委宣传部

位于长江和钱塘江入海的交汇处,有一个以渔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嵊泗县,这里是浙江省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它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素有“东海渔仓”之称,嵊泗渔场历史上曾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最高海域之一。近年来,随着海洋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大,浙江省一些传统沿岸和近海渔场经济鱼类资源逐年枯竭,而嵊泗渔场的资源相对仍较为丰富,因此在浙江省的重要渔场地位更加突出。每年渔汛,全省各地长期在嵊泗渔场从事海洋捕捞生产的渔船有数千艘。同时,嵊泗县岛屿林立,港湾众多,海域广阔,水质清,浮游生物丰富,温盐度适中,是开展海水养殖的理想场所。

开发海洋,科技引领。浙江舟山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而嵊泗又是舟山渔场中心,近年来,在海洋科技创新团队的支持下,嵊泗形成了厚壳贻贝为主体的黄金产业链,开创了浙江省、全国乃至世界野生厚壳贻贝人工育苗和养殖的奇迹。

奇迹,在蓝土地上孕育

厚壳贻贝,是位处太平洋两岸中国海上最东端的嵊泗县马鞍列岛所独有的优势品种,自唐代以来即已被选作朝廷贡品,但千百年来一直处于捕鱼为生的渔民自采自食的小宗海产状态。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为应对鱼虾蟹类资源急剧衰退,渔民开始养殖贻贝,但土著野生厚壳贻贝采苗难,一直是引进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等沿海人工培育的紫贻贝苗种放流养,并进行过此品种育苗试验,历时30余年均未获产业化成效。尤其是近年来沿岸海洋污染日益严重,花重金从北方购运的紫贻贝苗种养成品不仅个体小、产量与价格低,而且集中在夏天上市保鲜难,市场声誉也严重受挫。养殖渔民投入大但收益少甚至亏损。苗种,优质的贻贝苗种,成为养殖渔民突破困境的希望的种子;培育优质贻贝苗种,加快养殖业发展也成为大批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和众多缺乏加工原料的水产企业解围脱困的渴望与祈盼。

2005年1月旨在引导和扶助渔民转产转业、脱贫致富,遍及长舟山市渔农村的“暖人心、促发展”工程已进入攻坚克难的第二个年头。时任嵊泗县“暖人心、促发展”大组长和副总指挥的市海洋与渔业局总工程师倪梦麟,从事海洋水产科研30余年,曾领队攻克了“三疣梭子蟹”,岱衢族大工黄鱼人工育苗等技术难关,获取了国家科技部与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成功,并由国务院颁发授予政府特殊津贴,省市政府授予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舟山市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奖等荣誉的水产总工程师,数十年如一日沐风踏浪,探索多足痕遍布舟山群岛。他深知“九九海水一分地”“陆域小县、海洋大县”的嵊泗拥有8700多平方公里海域,是发展贻贝等优势特色海产品养殖的天然牧场,他义无反顾地投入这场技术攻关。

首先是在力争“厚壳贻贝人工繁殖研究”课题由浙江省、舟山市和嵊泗县三级联合立项的同时,先后从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推广站、市水产研究所及县科技局选调青年技术人员组成海洋科研创新团队,克服繁殖旺季已过的困难,抓住当年最后一次机会,购入8斤多野生厚壳贻贝亲贝,于4月中旬开始至6月底,在住处偏僻小岛—金鸡山岛上的水产育苗场进行了小规模试验。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和青年科技人员一起着手深化厚壳贻贝生态与繁殖性、贻贝性腺促熟技术多阶段贻贝幼体生长发育贻贝幼体培育最佳生态因子控制,人工育苗适应饲料系列和幼体附着及室体和海区人工保苗暂养等技术的系列化研究攻关,终于在2007年5月,获得了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的厚重贻贝产业化人工育苗为全面技术突破性成功。

从2008年初春起,这支海洋科技团队奋蹄驰骋蓝原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实质性生产育苗,首次将3亿粒厚壳贻贝成品苗种提供给全县养殖渔民,结束了千百年来厚壳贻贝不能自然繁殖少量采食的历史,开创了由人类自主掌握工厂化人工育苗和自然海湾大规模养殖的新纪元。

深耕精作蓝色沃土

2009年,倪梦麟接过了嵊泗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海洋科技顾问的大红聘书,继续在条件艰苦的金鸡山岛上保苗养殖技术创新与完善。当时,养殖渔民反映,厚壳贻贝苗种出厂到渔民手里已是六七月份,须先在海里跨年度分包养殖,不仅越冬期苗种越冬保苗,易遭受风浪渤流损害,而且养殖期延迟养成的贻贝遭飓风侵害风险更大。

倪梦麟又率领团队的青年科技人员,以嵊泗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嵊泗县东海贻贝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和“金义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两家苗种企业,吸纳嵊泗县“金盟”和“昌盛”两家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主动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及宁波大学水产科研机构接轨,努力促进海洋科研、开发和维护一体化加快发展,并于当年投入“厚壳贻贝早繁技术和优选育种”课题研究。团队成员们禅精竭虑、日夜劳作,硬是将野生厚壳贻贝的繁殖期提前了二三个月,使贻贝幼体下海保苗时间和产品养成期足足缩短了近半年,取得了野生厚壳贻贝人工繁殖和养殖技术又一重大新突破,让养殖渔民掌握科技致富的金钥匙。

科技金钥匙开启了蓝色宝库大门,厚壳贻贝像无数晶莹发光的黑宝石,镶成了一条蓝色原野大牧场,与海内外大市场紧密衔接的新型产业链,铸就了无数养殖渔民、水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得福祉的生命线和幸福线。

2012年度,与上年同样遭遇飓风袭击的情况下,嵊泗县海水养殖产值12735万元,比2011年7641万元多5094万,经济增加值比率高过66.66%。当年1101位专业养殖渔民,人均创产值11.5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0余万元。大大高于捕捞渔民,也超过公务员。显示出这条黑宝石镶成的产业链强盛的生命力。

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金友定(左)在养殖车间。

科技开发黑宝石镶成产业链的重在作用,可从目前全县规模最大的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金友定养殖贻贝走过的路程中找到答案。今年46岁的金友定,13岁就随父出海拖过乌贼,捕过带鱼钓黄鱼。渔业资源日趋衰退后,他从1993年开始养贻贝。当时大多用大连、青岛等北方沿海人工培育的紫贻贝苗,产品瘦小,当年春汛在杭州市场推销贻贝干品时,从一位象山客商口中获悉浙南海上力鱼山一带野生贻贝苗较多,可用作养殖苗种。当年四五月间他即赶赴力鱼山岛,趁汛期让当地渔民采集,收购了10000多斤野生贝苗投入放养,产品销售价比北方人工培育紫贻贝苗提高了三四倍。此后十年间尽管野生贝苗采集地从力鱼山扩延到青浜庙子湖、东福山一带,但可采贝苗越来越少。金友定和全县养殖渔民一样,日夜盼望嵊泗马鞍列岛所独有的野生厚壳贻贝我工育苗能早日成功。2007年五六月间,野生厚壳苗种工程从室内育苗进展到技术难度较大的海上保苗放养阶段。期间有百余串苗绳,700多片附苗器上的野生厚壳贻贝苗,经别人保养效果不好,县科技局和以倪梦麟为主轴的海洋科技创新团队,将此高难度的实验任务移交给金友定。

2007年9月上旬,金友定将耗费了自己许多心血与汗水养护长大的贝苗包在了1000串苗绳上,放养自然海湾。历经浪潮激流,第二年这1000串苗绳自然繁殖成了3500串,养殖面积也由5亩变成了17.5亩,而且养成品与深海采获的野生厚壳贻贝从外貌、个头、肉质、口味到营养成份相同,一经上市即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在定海召开的舟山市-嵊泗县野生厚壳贻贝工厂化育苗技术专家评审会上,金友定依靠市县科技部门与倪梦麟等专家支持,主动承担起了进一步扩大的自然海湾贝苗生产性放养实验任务,又一举获得成功。2009年5月初,嵊泗县东海贻贝科技创新服务公司经理戴央章随船护运1.1亿粒体长约0.3毫米的工厂化人工培育野生厚壳贻贝苗种,交给金友定和他的社员们,而且枸杞山、嵊山、壁下山、花鸟山等更多小岛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也加入到厚壳贻贝养殖队伍中来,嵊泗马鞍列岛海域成为中国最大的蓝色牧场和“黑宝石”出产地。

工厂化人工育苗和自然海湾保苗与养殖成功,仅向黑宝石产业链形成迈出了两大步。2009年春汛,厚壳贻贝人工培育苗种达9亿粒,除2亿粒用作大海放流增殖,其余7亿粒全部投放养殖。2010年养成的厚壳贻贝达1.5余吨。不仅苗种价格从大连、青岛等地运来的紫贻贝每市斤50元降至20元,而且收购价格从原每市斤0.2元至0.7元不等,升到了1.7元。由于金友定任社长的“金盟”合作社均在负30米左右深海清水这养殖,贻贝产品出肉率高品质好,更受当地水产企业青睐。当年冬汛初,金友定发挥厚壳贻贝产品优势和“金盟”养殖合作社实力,走出岛门开拓县外市场。金友定带着厚壳贻贝样品,乘坐保鲜冷藏车奔赴杭州、温州苍南和福建等省内外水产市场,采用无偿提供产品让当地水产商试销方法,让各地消费者认识嵊泗厚壳贻贝,也让嵊泗厚壳贻贝进入各大市场。针对各地市场销售贻贝时仍带着海中淤泥和袋装量大等弊端,不仅贻贝收割时即予洗清,还自创设计印有“嵊泗列岛特产厚壳贻贝”和出品单位嵊泗县金盟海水养殖合作社等图文的大小适宜的包装袋,采取海陆联运的方法,把厚壳贻贝推进了近在定海、沈家门、舟山新城,和宁波、杭州、温州苍南,远至福建之福州马尾港、福鼎,广东之汕头、湛江、遥平、深圳乃至香港,和辽宁大连、山东青岛、威海与江苏各地毗邻市场,成为2013年春节前后的热销品,此后,又有“融昌”水产企业的厚壳贻贝冻品远销智利、巴拿马,出口市场增至25个国家和地区。

黑宝石镶成的产业链,不仅成就了“金盟”和“融昌”及“华利”“顺达”“翔远“等以厚壳贻贝为主打产品的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企业,更推进了嵊泗列岛优势独具、成效显著的生态型经济组织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发展与保护并重

为保障厚壳贻贝大规模养殖和加工生产发展后面临的适应海洋岛屿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嵊泗华利水产有限公司从2006年起即开始将烧煮贻贝的卤水提炼制成食用调味剂蚝油,2011年以来投入千余万元从国外进两条全自动贻贝加工生产线,实现了无公害经营提升了产品质量。嵊泗“绿贻”贝壳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就是从黑宝石镶成的产业链中产生的新型企业。该公司以千百年来一直被当作废弃物的贻贝壳,作“变废为宝”的再生产对象,从2006年5月至2011年底,从枸杞山、嵊山等贻贝主产地收购、搜集贻贝壳7万吨,(其中2万吨是从海滩上人工捞上来),用作家禽养殖饲料添加剂和土壤改良植物有机肥生产。仅有10名员工的一家小小“绿贻”公司,至2011年产值达1400万元。2012年处置加工废弃贻贝壳1.5万吨,年产值3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66.66%。并缴纳国税10万元。安置季节工35人就业,发放工资80余万元。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年,该企业“植宜”牌土壤改良介质产品商标,又获国家工商管理局商标部门批准,为企业发展奠实了基础。科技创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结出的累累硕果。

高瞻远瞩勇立潮头

嵊泗县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座座都是海中珍珠玛瑙。尤其是2006年报经国家海洋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总面积达549平方公里的嵊泗马鞍列岛特别保护区,更是被渔民誉为“天下第一”的天然海上良田,“坚定不移耕海牧渔之路”。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扶持,厚壳贻贝育苗养殖成为全县幅盖人口最多、涉及行业最广的新兴民生工程。同时,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经历年开发,近岸海域养殖面积已处于饱和甚至过密状态,必须要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及早组织渔民调整养殖海区布局,拓展离岛离岸、蓝海深清水域养殖,推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发展。

首先是发挥像“金盟”养殖合作社这样的典型示范作用。2011年,“金盟”合作社长金友定带领百余户社员们筹集资金200多万元,重建高质量离岛离岸深水养殖基地。当地养殖户借鉴“金盟”深水养殖和集约化生产经验,学科技用科技,扩大投入加快向离岛离岸深水养殖海域进军步伐,推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尽管2012年嵊泗马鞍列岛也遭遇了“海葵”超强飓风袭击,但依靠坚固的养殖桁具和集约化经营,安然无恙生产丰收。

其次是政府重视,切实加强海岛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生产和贻贝产业链壮大发展环境与条件。枸杞乡干斜村号称全县贻贝养殖第一村,专业养殖户多、养殖面积广、养殖产量高。但因历史原因,俗称“干斜里西,黄狗不去”,由于村落交通不便的干斜村,虽然连接百余级石台阶下居民点的公路修好了,但作为全村养殖重中之重的渔用埠头不仅陈旧简陋,而且没有与外界相通的出路。加工销售贻贝,只能在陕小的埠头进行,然后用船外运,严重束缚了养殖业扩展和效益提升。2011年八月“梅花”飓风来袭之前,县长虞国平率相关部门到干斜村察看了解抗御飓风准备和措施落实情况,在实地踏勘核实后,立即协调交通部门建设公路立项并亲自督促落实。并要求村委会和养殖合作社发动全体村民和养殖户集资建设渔用码头。投资400多万元,长300米、宽6.5米的公路于去2012年10月上旬开工建设,2013年五六月间贻贝旺收时节已经投入运营,保证货畅其行。

此外,县委、县政府将对海洋科技创新团队的重视关心,作为推进科技兴海、科技兴养,拓宽渔民转产转业和增收渠道,打造优质高效海洋产业链的大事,先后出台了加快养殖业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每年还安排200多万元资金,从政策、资金和人才资源上予以热忱扶持,使这支团队不断开创新业绩。

猜你喜欢

贻贝苗种渔民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贻贝、海虹、青口、淡菜……到底有何区别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噪音太吵,贻贝受不了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