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宅”生活的思考

2013-11-04李叶余卫宁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7期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

李叶 余卫宁

摘要:网络盛行、校区偏远、生活单一枯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之后,也一脚跨进了“宅男”“宅女”的行列。为此,我们对这一在大学生中日趋流行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分析调查研究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探讨大学生“宅”生活的盛行,探析“宅”生活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大学生热衷于它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

关键词:“宅”;大学生;网络;大学寝室;课余生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宅男”“宅女”自居。一台电脑、一副耳机——通常大多数的“宅男”靠这两样东西就可以不眠不休地坐在电脑前奋战一天;一部韩剧、几包零食——“宅女”的生活离不开各种肥皂剧的陪伴。如今,“宅”已不仅仅是时下国内大学生一种日渐普遍的生活方式,更是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一种文化——“宅文化”。

面对日益壮大的大学生“宅一族”,了解高校中“宅”现象的现状、形成原因、影响因素等方面,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是一个值得国内各大高校认真探讨、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法。问卷调查的样本取自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在校专科学生,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60份,回收率为94.28%,覆盖大一至大三所有年级段,包含了电气、机械、计算机、经济管理及语言类在内的5大类共计15个专业。通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整理,我们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在校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

一、大学生“宅”的成因

大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约束的摇篮。在进入大学之前的12年学生生涯中,家长与老师通常扮演着“保姆”的角色,包办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在经过高考“黑色六月”洗礼之后,准大学生们各个摩拳擦掌,想要在不受约束的大学校园中彰显自我。

大学里相对轻松的排课及寝室这个稳定的居所给大学生提供了“宅”的基础;网络的盛行让“宅”变得顺理成章;交际、学业、就业等不断升温的社会压力让“宅”成为了大学生自我调节、降压的最理想方式……事实上,“充足的课余时间、丰富的校园生活、美好朦胧的校园爱情”这样的大学生活只能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实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活只用“宅宿舍”这三个字就能完全概括。

在此次调研问卷中,特别设置了“为什么选择宅宿舍这种生活方式”(如图1所示)这一问题:“这种生活方式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是在整个问卷调查中被勾选最多的答案。这和新时期的大学生个性鲜明,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他们大多自我意识较强,有想法、有主见,不善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更喜欢独来独往的生活,进入大学之后,再不用受到父母的约束,正是当代大学生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寻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一次尝试。“学校、班级都没有足够吸引我的活动”这一选项选择率居于整个问题的第3位。虽然学校在竭尽全力的组织各类社会实践、社团、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活动,但似乎还不足以吸引所有学生的参与性。没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让学生走出宿舍,这或许值得更多的学生工作人员进一步研究。

三、“宅”趣何在

呆在宿舍、不与人交流、作息时间不定……这样看似枯燥乏味的生活,为何吸引了广大80、90后的目光?“宅”的乐趣究竟在哪里?我们在调研之后发现,不少选择“宅”宿舍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痴迷某一类兴趣爱好。这里的兴趣指的多是爱好电影、网络游戏、文学小说等足不出户就能让自己得到满足感、幸福感的活动。

在调研中也了解到,学院中有不少同学选择“宅”在宿舍开网店、设计机械图纸,并且成功在毕业之前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他们表示,若不是每天都“宅”在宿舍里回复卖家的咨询、对着电脑不断修改图纸,自己或许在毕业的时候还在为找一份好工作而烦恼。也有一部分理工科的同学,“宅”在实验室里不断研究自己的专利发明,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还参加各类“挑战杯”比赛,并获得名

次。他们从“宅”中获得了乐趣,从“宅”中获得了成功,这样的“宅”生活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我们值得推崇的。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同学,“宅”在宿舍中只是沉迷游戏、漫画、网络,逃避现实生活所带来的压力与烦恼。长时间的坐着不动、三餐不定或者用快餐充饥的不良健康生活,是“宅”成为被社会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学校也在通过开展各类不同的社会实践、寝室生活园区、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例如,上海机电学院每年5月举办的“寝室文化节”,在提高同学们寝室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更好的体现了寝室成员之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同学们的创新动手能力;而每月举办的各类“高雅艺术进校园”“博学讲坛”“校友自强讲座”等活动,则是让同学们不出校门,就能领略优秀民族文化艺术的熏陶、获得与名人名家交流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生活的建设;此外,“阳光篮球联赛”“运动会”“晨跑”等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让长期“宅居”的大学生从室内走向了户外……以上这些都足以表明,学校也在不断通过开展更多、更完善的课外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内生活,让“宅”不再是大学生活唯一的精神寄托。

其实,对于“宅男”“宅女”来说,“宅”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应该去强制让他们脱掉“宅”的帽子,而是应该与学校联合不断开展更多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尝试举办宿舍之间的对抗赛,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增进宿舍与宿舍之间的交流;亦或是可以让长期“宅居”的同学们“当家做主”、转换角色,让他们来策划、组织他们心中最有趣的校园活动等。如此,让“宅男”“宅女”们走出宿舍,感受宿舍之外的生活乐趣,告别“宅”居的日子。

参考文献

[1]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6).

[2]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张文梅,黄亭亭,等.大学“宅局”如何打破[EB/ OL].贵州大学新闻网,2013.

[4]邹柳云.高校校园生活状况调查分析及其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7,26(9).

[5]张洁.大学生“宅文化”的心理探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

[6]秦超,吕梦楼.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0.

[7]柳长兴,秦琴,等.大学生寝室宅居与自我期望调查[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

[8]杨柳青,程东旭.现代科技文明视域中的大学生“宅”现象探析[J].湘潮,2012.

[9]郑碧强,张叶云.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

[10]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

[11]朱巧芳.试析高职校园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3).

(作者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猜你喜欢

网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