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香天下,茶道大行

2013-11-04竺济法

茶博览 2013年1期
关键词:茶具茶业茶道

中唐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学者封演在《封氏闻见记》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远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其实中唐时期说茶道大行还为时尚早,因为其时茶饮还刚刚兴起,至多是上流社会士大夫的雅好。宋朝时茶饮进入百姓家,都市间多茶坊茶肆,琴棋书画诗酒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北宋名臣、文学家王安石因此在《议茶法》中说:“夫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有道是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明初朱元璋改饼茶为散茶,大大提高了茶业生产力,茶饮进一步普及。

清初康乾盛世是古代茶业最兴盛时期,“不可一日无茶”的乾隆皇帝曾写过200 多首茶诗,并四到杭州龙井茶区品茗吟诗,为历代帝皇茶事之最。晚清以来,以茶叶贸易引发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奉献给世界的是最佳保健饮料茶叶,以“下午茶”为乐的英帝国,回馈中国的却是毒害人类的鸦片!继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寇侵华,国共内战,连年战争,百业凋零,何况茶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代侵略中国的两大罪魁祸首英国和日本,是目前世界上人均消费茶叶最高的国家。

1949年以后,虽然百业复兴,但由于长期极“左”路线的干扰,在“以粮为纲”、“统购统销”的总体思路下,茶产业的发展毕竟是有限的,甚至受到阻碍。茶文化更是被视为“封、资、修”的产物,被打入地下。一些极端地区如福建安溪铁观音产区,至今流传着“十年内乱”时偏面强制种粮滥砍茶树的荒唐口号:“早砍主动,晚砍被动,不砍反动”,大批世代以茶为生的茶农,被迫毁茶种旱粮糊口,茶农之悲伤和艰辛感同身受。

茶产业、茶文化的真正复兴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代。农民取得自留山并可承包山林,茶叶取消“统购统销”,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种茶积极性,茶园面积成倍递增。而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为标志的中国茶文化从此蓬勃兴起。

经过十年中兴,进入2000年代,中国茶产业、茶文化进入了历史最佳黄金时期,请看以下标志性茶事: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业产值均为历史之最,2011年全国茶园面积3310.5 万亩,产量155.3 万吨,产值728.9 亿万元,均为1990年的数倍之多。

——全国经济发达地区镇以上城镇,茶馆、茶庄星罗棋布,杭州、上海、成都、北京、广州、重庆等特大型城市,均在千家以上。

——福建、安徽、云南等全国茶叶主产区,包括陕西等地,均成立了省级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11 个市及大部分县(市)、甚至个别乡镇,已成立茶文化研究会或促进会。杭州、湖州还将每年农历谷雨节确定为全民饮茶日。

——茶文化书刊、歌舞、影视创作空前繁荣,尤其是全国各级茶文化杂志年出刊达数十种,茶书达数百种。

——茶产业、茶文化展览、博览会层出不穷,每年地、市级以上以茶为主题的展览、博览会多达数十个。全国已评出地、市级以上名茶一千多个。绿、白、红、黄、青、黑六大茶类,你方唱罢我登场,原本不显眼的普洱茶、黑茶、老白茶大显神通,绿茶虽然少有张扬,依然是中高端消费者的最爱,以安吉白茶为代表的白化茶、自然黄茶成为后起之秀,异军突起。

——紫砂、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类茶具琳琅满目;富有地方特色的各地茶艺表演丰富多彩;茶人选择茶类、茶具追求情趣,讲究个性,尤以工夫茶泡饮法风行天下。

如此种种,足以说明茶香天下,茶道大行也!

茶益身心,饮茶康乐。戒烟限酒多喝茶,已成为追求健康人群和时尚人士的共识。在中国发达地区,人们早已衣食无忧,见面时不再需要类似“吃了吗”的寒暄,笔者以为,不妨说“你好!今天喝茶了吗,有好茶分享吗?”

猜你喜欢

茶具茶业茶道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体验茶道魅力
极简主义在坭兴陶茶具设计中的应用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茶道人生
美轮美奂的茶具
贵州茶业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