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四个服务”唱响激昂旋律——党报电力新闻采写探析

2013-11-04江西日报经济部张志勇

江西电力 2013年5期
关键词:日报党报经济社会

□江西日报经济部 张志勇

电力新闻宣传,是党报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后,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多年来,国家电网积极践行“四个服务”宗旨,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四个服务”的宗旨,与党报新闻宣传的“耳目”、“喉舌”作用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一脉相承。

新世纪以来,江西电力改革发展风起云涌,思路清晰,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不少工作成为全国电力工作的亮点,成为新闻宣传工作的亮点。作为省委机关报,江西日报紧跟时代潮流,紧贴江西电力改革发展实际,不少电力宣传工作亮点频闪,受到各方好评。

作为对口电力宣传的记者,笔者10多年来采写了众多电力稿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着眼“四个服务”的宗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是电力新闻采写的得力之举。本文以江西日报为例加以剖析。

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发出党报的主流舆论声音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断创新传播形式,网络等新兴媒体崛起势头强劲,新闻媒体的竞争空前激烈,而新闻这一主要载体是重中之重。

从国家电网来说,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职责和使命所在,从各地电网来说,服务地方党和政府工作是职责和使命所在。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要求地方党报紧扣电网如何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在众多的新闻媒体中发出党报的主流舆论声音。

2008年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大家可能记忆犹新。灾害发生过程中,江西日报冲锋在前,集团作战,不间断地发出了主流舆论的声音,党报的权威性、公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为党和政府当时中心工作——抗冰保电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事实上,灾害还未扩散蔓延时,江西日报就显示了预知预判能力。当年第一次冰雪影响电网时,该报就发了消息,并赴南昌梅岭采写了500千伏电网抢险救灾的现场小特写,为今后的灾情扩大提供了舆论先导,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灾情扩大到全省后,江西日报每天的报道五花八门,既有消息通讯,又有评论图片,还及时推出了系列评论员文章。期间,报社跑线记者紧盯省里三个抗冰保电指挥部(省政府、省军区、省电力公司),从宏观层面及时把握抢险救灾动态;报社及时派出多路记者赴各地采写一线报道,从微观层面多角度反映基层抢险救灾情况。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即使是春节期间也未间断。有读者戏称,江西日报都成了“电力报”了。

抗冰保电工作结束后,江西日报做到了报道不降温,有力地鼓舞了全省上下战胜灾害的信心,坚定了全省人民更好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尽心竭力的意志。

紧贴社会大众阅读需求,在纷繁的新闻事件中找出最具亮点的新闻

电力客户,涵盖单位、企业、城乡居民等,落实到个体对象则是人。在新闻媒体的宣传对象中,人即受众,党报则是读者。电网部门服务电力客户是宗旨,党报服务读者即社会大众也是宗旨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宗旨。

党报电力新闻宣传,理应紧贴社会大众的阅读需求,在纷繁的电力新闻事件中找出最具亮点的新闻,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后感觉眼前一亮。2006年,全国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在江西启动,让全省农村居民欢欣鼓舞。2007年3月底,全省171785户无电农户、672651名无电农民全部告别油灯用上了电灯,比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给我省的计划完成时间提前了9个月。4月初,江西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消息《我省农村户户通电》,富有现场感、亲和力、感染力,让受惠于通电工程的农村居民感同身受,成为一条亮点新闻。

空气污染、环境保护等也是大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全国风景名胜区庐山的环保工作备受各界关注。2006年12月,随着1万多根燃煤烟囱被陆续拆除,从当年冬季开始,庐山近5000户居民冬季取暖全部实现以电代煤。当年12月23日,在当天一版有一条数千字的中央重要新闻的情况下,江西日报率先在国内外媒体中刊发《庐山成为全国首座“无烟山”》一稿,报社从社会大众关注的角度,特意留出一处版面刊发此消息,成为当天一版唯一的省内新闻,体现出党报的“三贴近”意识,受到读者广泛赞誉。

紧随发电企业创新实践,在交流与融合中推出可资互相借鉴的稿件

近年来,在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江西电厂发展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电力支撑。

服务发电企业,是电网部门的又一宗旨。电网部门的发展经验,值得发电企业借鉴,反之亦然。而党报电力宣传的职责之一,就是紧随发电企业创新实践,在电网部门和发电企业的交流与融合中推出可供互相借鉴的稿件。

宏观上重在把握——2007年12月28日,分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3万千瓦循环流化床机组锅炉外置床点火成功,标志着我省统调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达到1022万千瓦,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对于这一江西电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新闻,江西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推出了通讯报道《电力发展的里程碑——写在我省统调装机容量突破一千万千瓦之际》,报道主要写发电企业发展成就,并“不忘”写电网建设,特意有一部分来概括总结,不仅使报道全面、客观,还达到了双方交流与融合的目的,为我省开辟能源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微观上重在展示——从10万到20万再到30万千瓦,分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循环流化床机组建设,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循环流化床机组建设的典范,其创新实践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好评。江西日报记者数次前往实地采访,追踪其每一步建设,推出了典型报道,对电网部门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在复杂的电力发展现象中挖出富有规律的报道

服务社会发展这一宗旨,决定了电网部门社会责任的履行。而党报电力宣传的责任之一,就是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在复杂的电力发展现象中挖出富有规律的报道。

电力发展现象虽然复杂,但只要好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做个“有心人”,善于总结和概括,就能从现象中找出规律。从报道角度来看,只要这样做而且做好,就能达到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

2005年以前,江西统调最高用电负荷绝大多数在7月底或8月初出现,而2006年直至8月7日还看不到“一丁点”出现的迹象。当天,记者走进江西省电力调度中心进行探秘,采写了通讯报道《用电高峰缘何未至》,分析出气温不够高、节能增效效果明显是主要因素,令人信服,给人启示;同时预测出“如本月出现高峰,不用拉闸限电”,令人放心,给人鼓舞。

2010年1月5日,江西电网用电负荷攀升至1013万千瓦,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江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次日,江西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消息报道《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江西电网用电负荷首破1000万千瓦》,三个副标题“反映了经济逆势上扬的好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五年来新高”、“凸显了工业加速向好的好局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呈现了民生日益改善的好形势——居民生活用电大幅攀升”,不仅让电力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振奋,而且让全省人民精神振奋,为助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服务社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

猜你喜欢

日报党报经济社会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灵感日报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