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3-11-02郭晓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9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优质

郭晓英

通过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中医医院曾经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急诊科医护人员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评价, 讨论分析在急诊护理服务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曾经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82例, 女性患者58例, 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8~81岁, 平均年龄4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优质护理方法

1. 2. 1 优质护理宣传教育 首先要更新急诊科医 护人员的护理理念, 对其进行优质护理的宣传教育, 即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 使医护人员主动为患者着想, 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的同时, 还要保证患者身体以及心理的舒适。

1. 2. 2 完善制度, 弹性排班 为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 集思广益, 召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开会讨论, 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以及相应解决办法。同时要设置好奖惩制度, 对于工作热情认真, 服务质量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办法, 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还要将护士排班时间进行弹性安排, 尤其要注意好交接班时间的护理工作, 保证人员的合理分配, 使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1. 2. 3 强化护理质量, 接受患者监督 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 做到主动护理, 医护人员要保持饱满的热情, 患者住院出院均要有人陪护, 做到一体化护理。对于医护人员加强业务水平培训工作, 进行进修学习。另外, 科内设置意见箱接受患者的监督。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140例急诊科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精心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的评价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 同时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 护理质量更高, 见表1。

表1 140例急诊科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护理差错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患者、面向社会的前沿基地, 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着医院的门面[1,2]。而优质护理能够极大的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 拉近医院与护理服务的新目标即“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之间的距离[3]。本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曾经收治的14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急诊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服务手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方法, 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急诊科医护人员护理干预措施的满意度评价, 发现全部140例急诊科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精心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的评价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 同时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低, 护理质量更高。综上所述, 在急诊护理中增加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 增加服务效率, 提高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1] 冯辉, 徐贵菊, 郑莉伟. 人性化管理干预对降低产科护士压力的效果评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 28(4): 467-469.

[2] 李雪芳, 陈立群.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输液管理中应用. 全科护理, 2009, 7(29):2701-2702.

[3] 杨珺丽. 护理标识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0,5(28):199-200.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护人员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