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刚:安徽省击剑队的幕后英雄
2013-11-02刘良政
◎文/刘良政
(刘良政,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副处长/责编 金绮寅)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十二届全运会男子花剑决赛中,安徽男子花剑队选手张亮亮经过艰苦拼搏,终以一剑优势击败伦敦奥运会冠军雷声,勇夺该项目金牌,成功蝉联全运会男子花剑个人冠军。而他的教练,卢刚,则成为此次夺冠的幕后英雄。
主动请缨 精心培育
20世纪90年代末的安徽竞技体育在全国还处于滞后状态,要丢掉落后的帽子,需尽快行动。就像剑客在赛场上准确把握出剑时机一样,卢刚迅速 “亮剑”,凭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向省体委请缨上阵,要求组建安徽省击剑队。
1998年,已是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现淮北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副教授的他,凭借着热爱竞技体育的激情,依靠着早年击剑训练的扎实基础,在拥有击剑国际级裁判证书、多次执裁国际国内击剑赛场经验下,被征调到安徽省体委,任安徽击剑队男子花剑组主教练。从高校教师转变为教练员,卢刚的身份变了,身上的担子也重多了,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定要缩短击剑运动员成才周期,尽快让安徽击剑选手、安徽击剑队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领奖台上。
刚刚组建的安徽击剑队,犹如一张白纸,要一笔一划地描绘安徽击剑蓝图。卢刚从选好苗子入手,不辞辛苦,深入省市县三级体校,做了地毯式的摸排。在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选材时,卢刚一眼相中了还是练手球的张亮亮。当时的张亮亮还是个孩子,个头不是太高,但身体灵活,协调性很好。用卢刚的话说,就是这孩子“运动感觉很好”。后来张亮亮的运动成绩,证明了他 “慧眼”。在张亮亮每次夺冠时,卢刚总会对记者这样评价弟子:“这孩子体育基础好,有天赋,而且脑袋瓜好,很有灵气。”
省击剑队组建初期,训练设施十分简陋。卢刚却说,只要有方丈场地,有最简单击剑装备,我们就能训练。他从队员的体能、心理、技术、战术等基本环节入手,打牢基础。晨曦初露,省体委边的包河公园里,晨练的人们会看到卢刚带领队员们在跑步;上下午,省体委击剑馆里,总会看到他正在演示击剑动作,不时还会听到他大声的训斥声;傍晚时分,又带领队员们,疲倦地走出击剑馆,走向运动员浴池,冲洗身上的汗水;夜晚运动员公寓里,他来到队员卧铺前,与队员谈心,指导队员写训练日记、比赛心得。
在卢刚看来,击剑起源于欧洲,最早是欧洲贵族之间的运动项目,比较高雅,这需要队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因此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非常有必要。面对着队里不同文化层次与基础的队员,他想尽办法开展分层文化知识学习和指导。2011年,安徽省体育局成立了运动员文化教育办公室,卢刚敏锐意识到这是加强击剑队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好时机,于是积极建议开设运动员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在他的建议下,运动员文化教育办公室开设讲授运动训练日记、训练计划、参赛总结等一系列文化专题讲座。一批年轻队员逐渐养成了动笔写总结、写计划、写心得的习惯。队员们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提高了,特别是对训练的诸多方面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高度,极大的帮助了他们对击剑战术、技术、理念的理解。
卢刚还特别重视队员的励志教育。他让领队经常把一些成功人士的人物传记推荐给队员们阅读,并要求队员们写读后感。2012年,我国优秀励志体育电影 《许海峰的枪》一上映,他就带领队员包场观看,并用家乡的体育英雄事迹,激励队员要有爱国、拼搏、奋斗的精神。
卢刚在对队员们进行严格的技术训练之外,又从文化教育入手,紧扣击剑项目特征,重视提高队员的文化素质,突出强调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当我们翻看他的队员们的日记后,再与他的队员交流沟通时,我们有这样的感觉——他的队员是有思想、有素养的运动员,是经过精心培育锻炼出来的运动员。
注重战术 追求理念
卢刚教练五年磨一剑,利剑一出鞘,锋芒便初露。2003年,张亮亮参加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后斩获个人、团体冠军。在此后的国内外击剑赛场上,张亮亮屡获佳绩,获得包括全国、亚洲、世界冠军诸多奖项,被击剑界誉为“新三剑客”之一。李华、焦云龙等队员也曾在国内外赛场上披金挂银。卢刚实现了他出任教练的愿望。当问及卢刚有什么执教招法时,他说的很简单:讲究战术,追求理念。
花剑项目的主要技战术有:进攻战术、防守反击战术和抢攻战术。在训练中,每种技战术都需要成百上千次的操练,同样的动作,要反反复复练习,因此相当枯燥。但卢刚说,在技术训练上必须严格要求,不能 “偷工减料”,通过反复“锤炼”,让队员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同时,也能锻炼出队员的顽强意志,并在反复操练中学会应对各种问题的临场方法。他经常告诫队员,赛场是检验技战术训练效果的最好场所,只有熟能生巧,才能应对自如。他一直要求队员们要有坚韧不拔、追求卓越的精神,要有勇于向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张亮亮正是把卢刚的战术理念用到赛场,发挥出了惊人的技术水平。决赛中,面对奥运会冠军雷声,张亮亮在落后几分的情况下,奋起直追,战至平分;此后,他每一剑都主动攻击,剑术沉稳,动作敏捷,击刺干脆,力道准确,最后一剑终分胜负。面对媒体镜头,张亮亮说:“运动员最重要的就是永不放弃的干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击剑赛场上,什么困难都是躲不掉的,一定要向前,而这一切都需要平日的扎实练习。”有人评论说,张亮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就在于他把击剑核心战术——进攻,以及抢攻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而这都归功于他平日刻苦的训练和卢教练的指导。
运动员运动生涯是一个过程,其中少不了低落、失意的时候。卢刚善于调教,熟于磨无形之剑,精于理念指导。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张亮亮所在的中国男子花剑队意外失手,与冠军失之交臂。当时,张亮亮已经近三十岁,快到退役年龄,就剩下奥运会冠军还没拿到了,十分遗憾。当时,使张亮亮的思想波动很大、其后训练及比赛中发挥不佳、成绩下滑明显。卢刚常常与他促膝而谈,全方位找问题,狠抓队员心理素质调教,张亮亮逐渐走出阴影,开始恢复状态。2012年底,正在紧张备战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的张亮亮完成人生大事——结婚。卢刚担心结婚的兴奋劲头影响到他的训练,就把亮亮叫来,和他推心置腹地谈:安徽击剑项目正在攀升,需要你这样的老队员站出来,希望你克服困难,暂时告别美满的蜜月生活,及时投入到紧张激烈的训练之中,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全运会。你是安徽人民的一张名片。最终,在卢刚的引导下,张亮亮很快又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之中,为夺取佳绩奠定了基础。
链接
卢刚简介
卢刚,击剑国家级教练、国际级裁判,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体育局支部党员,现任安徽省击剑队男子花剑组主教练。
多次获得各级政府表彰和奖励: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记二等功;2008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2010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授予 “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得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013年获安徽省人民政府 “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记一等功。
所带运动员张亮亮,2005年世锦赛亚军、世界杯冠军;2006年亚运会冠军;2004至2008年、2010年亚锦赛冠军;2009年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个人冠军、团体亚军;2010年亚运会和世锦赛冠军,以及多次全国锦标赛和冠军赛总决赛冠军;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个人冠军。
培养队员获得奥运冠军是卢刚埋在心窝里的愿望。他说,要培养安徽击剑选手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就必须一茬接着一茬干,就必须培养输送更多的安徽选手进入国家队。当得知张亮亮即将退役走上教练岗位,卢刚说,相信他会干得很出色,会传承我的执教风格——严格要求,敢于进攻;也希望他能够将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的理念传承下去,实现我们共同的夙愿——让安徽击剑运动员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
辛勤耕耘 无私奉献
2012年端午节,为备战伦敦奥运会,卢刚带领队员在安徽石关国家训练基地封闭训练。民革安徽省体育局支部前往慰问。
时值艳阳高照、热浪袭人的炎炎夏日,在宽敞明亮的击剑训练馆里,击剑运动员们正在挥汗训练,清脆的击剑声和急迫的脚步声响彻在空旷的场馆里。支部同志在场馆看到,卢刚教练已是汗如雨下,却仍在不停地做示范动作,不停地给队员纠错。一个看似简单容易的动作,教练们在反复教,队员们反复练。他在这里带队封闭训练已经两个月了,眼下虽是端午假期,但仍坚持工作在训练一线。他说,干我们这行的,没有休息日,一到赛前集训,根本没有节假日。在场慰问的支部同志都被感动了。无私奉献,执着拼搏,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忘我工作,再多的赞美之词,都道不尽对卢刚的敬意。
在连续集训备战各项赛事中,卢刚很少与家人团聚;老母亲高龄,身体不好,他更不能尽拳拳孝子之心。有一次,卢刚陪老母亲到医院看医生,因为训练部门前来观摩检查,他只好匆匆安顿好母亲就离开医院、赶赴基地。其实,他也想多陪家人、多花时间照顾老人,但竞技体育事业的特殊性、职业精神决定了奉献是一种常态。
2013年9月在安徽省体育局参加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表彰大会上,卢刚荣获安徽省 “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卢刚知道,这样的荣誉既是奖励也是鞭策。作为安徽击剑队教练,卢刚一直认为,不能单靠男子花剑队一枝独秀,要确保击剑项目均衡发展,要构建多层级训练体系。目前安徽很多地市体校都开展了击剑项目业余训练,安徽击剑队也开设了男女重剑、女子花剑等项目。各项目人才在不断涌现,有的已经进入国家队成为重点运动员。卢刚说,目前安徽花剑队处在历史的辉煌期,但是离多剑种齐头并进、国内一流的目标还有距离,我们的担子还很重,路还很长,我们必须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