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男孩为何会有“娘娘腔”

2013-11-01

现代阅读 2013年11期
关键词:娘娘腔教养自卑

浙江省杭州采荷三小老师任智康,是一位男老师。他带了一届小学生后感觉到:现在的男孩做事不够男子汉,说话“娘娘腔”,行动“不敢说,不敢做,独立性差”。还经常找老师告状,说女生“虐待”他们。有些人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问题。

后来,任老师特意做了2年调查,调查对象是杭州4所小学的中、高段具有性格弱化倾向和具有良好性格的男生各35名。他发现:男孩性格弱,跟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融洽和睦的家庭,孩子活泼开朗、热情直率;家庭气氛动荡不稳定,父母及家庭成员经常吵架的,孩子的性格比较冷漠、孤僻、自卑。尤其是家庭溺爱和专制,都让男孩不阳刚。

在调查过程中,任老师发现有67%的男生,在胆小、自卑、依赖、内向程度上比较严重。

进一步调查发现,男孩胆小、自卑、依赖性强、内向等,跟家庭的教养方式关系密切。性格弱的小学男生家庭,氛围差的占53%,好的仅仅占10%;性格弱的男生的教养方式,主要集中在溺爱型(50%),专制型(33%)。溺爱型家庭中的男孩,33%是自卑的,86%依赖性强,67%性格内向;专制型家庭中男孩,90%性格内向,70%依赖性强。

在调查问卷里,性格弱都有具体的指向:如不敢表现自己,做事瞻前顾后,信心不足。在溺爱型家庭中,男生往往不能走出家长看护的圈子,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认识,缺乏独立意识和自我判断能力,做事缩手缩脚;在专制型家庭中,家长对男孩过分严厉,实行专横管理,导致男孩的独立自主性被长期忽视,日渐沉默寡言,不善交往,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溺爱型人数中86%的男生,专制型人数中90%的男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胆小现象,说明教养方式与胆小有显著因果关系。

调查发现,男孩自卑性格的形成,90%与专制型教养方式有关。人的自卑性格往往来源于童年时代,并非一日而成,成人后很难改变。一个孩子如果是在父母和他人的鼓励和赞美中成长,他容易形成自信的性格;反之,在充满呵斥声中成长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任老师关注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跟男孩性格形成的相关性。调查发现,性格弱的男生,有53%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职业要求高,有33%的父母经常把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父母的职业跟男孩性格弱呈显著相关,主要集中在商人(33%)、普通工人(40%)中。

家庭与周边的人际关系,与男孩性格弱化也显著相关。调查中只有6%的家庭经常到周边邻居家做客,而这些男孩普遍具有良好性格。这意味,有一个好邻居,孩子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交网络的,性格都会阳刚开朗。

调查中发现,很多男孩子身上具有的不良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他遇到过一个五年级男孩,上课很少举手发言,即使起来回答问题,也声音很小,小脸涨得通红;课后常常一个人坐在位置上,集体活动不敢参加。他还经常忘带东西,自理能力差,妈妈经常到学校里来帮他整理抽屉。“这个男孩,不仅胆小、内向,依赖性也很强。”任老师说。

任智康说,小学阶段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四到六年级,容易出现性格骤变期。所以,性格教育要从小抓起,早期性格的培养和塑造很重要。

男孩胆小怎么办?记者请杭州一些知名小学老师提了建议。

首先家长要弄清楚孩子胆小的原因。是家庭气氛问题,还是管得太多太细,或者是社交有问题。胆小是可以转变的,但家长要找到原因才能有效行动。简单说教是没用的,家长首先要从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要孩子克服胆小,前提是要给孩子充分的自信心。要有自信,就要让孩子多体会成功的快乐。而成功来自充分的准备。

老师对在班上提问的孩子要表扬,而且提出希望,下一次孩子就会跃跃欲试。

为了让孩子培养自己办事的胆量,可以选择孩子能办的一件事,告诉他应该怎样办。他自己不敢去办,家长不妨陪他去,事情由孩子办。几次下来,孩子的勇气和能力都会增强。

(摘自《钱江晚报》 本文作者:梁建伟)

猜你喜欢

娘娘腔教养自卑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教养方程式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娘娘腔
自卑的地方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澳财长骂对手“娘娘腔”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娘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