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的柔情
2013-11-01
知道女人与水有关,是在读《诗经》后。
15岁初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此知道在河之岸,有一个女子,低头举手间惹人情思。加上情窦初开,一个伴水而居的清纯女子,便放在了心上。稍后,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水中的女子,瑟瑟秋光下,又多了份生命的妩媚与沧桑。虽如此,那女子形象,却越发美丽诱人了。
但真正弄明白女人似水,则是阅读《红楼梦》后。只一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就让人窥见了一个真实的女子。水做的女子,一颦一笑,眉目传情,更有那裙裾飞扬,金步细摇,如水漫漶。水是一缕奇香,清尘脱俗。在贾宝玉看来,尘世之上,除水之外,一切物质,均是污浊之身。水让他自隔了人世。好在他是认真的,亦是诗意的,他生命里的水,终究是清亮的,让人嘘唏外,还有几分敬畏。
女人似水,水能滋润心灵。尘世太坚硬,需水柔化。但真正懂得这层道理的,并不在尘世。如苏曼殊。如仓央嘉措。尘世对他们而言,是风尘之累,亦是不息的诱惑。这诱惑,就在情与爱,就在似水的女子。他们比之于常人,更懂得这情与爱,即使隐于空门,一个是“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一个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青灯古佛,契阔死生,终究逃不脱如水情爱的浸透。似水的女人,是他们刻在转经筒和诗歌之上的秘密。只可惜这秘密,很少有人能参悟。
女人似水,水之清澈,能养性怡情。比如林徽因,她的清澈,无疑是尘世绽开的一朵奇葩。她懂得水的柔曼之道,不温不火,不偏不倚。她的才华,她的容貌,还有她的性情,始终是柔性的、宽厚的,她懂得这就是情,就是爱,而且还懂得这情与爱的区别,懂得此情爱与彼情爱的距离,从而让徐志摩为之忘情,及至魂断长空,让金岳霖为之终身不娶,让梁思成为之珍惜一生。她以水的性情,成就了3个绝世男子的爱情传奇。似水的女人,从来都谙熟流水的方向,流水所经处,那一颗颗浮躁的灵魂,最终都获得了安静。
女人似水,水之滔滔,也能淹没心性。比如杨玉环之类,世人多以其为妖,“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把一个男人的颓废,朝政的荒废,全归罪于女人。在世人看来,红颜之水,不单能迷失心性,还能危及江山,于是就有了江山美人的故事,就有了红颜祸水的骂名。于是乎,红颜往往薄命,“婉转蛾眉马前死”,一朵绝世奇葩,须臾之间香消玉殒。而我不得不为之抱屈。女人似水,水之淹没心性,错并不在水本身,而在于迷念水的那个男人。女人的悲剧,往往能遮蔽历史的真相。
同样是江山美人,也有为世人所称道的传奇。比如王昭君,昭君出塞,原本仅是不愿忍受汉宫的幽森冷艳,一份最世俗不过的愿望。只是让她预料不到的是,她的似水柔情,最终柔化了一个民族的苍狼习性,让武力和解,让两个对峙的民族,从此相互亲和。在昭君这里,似水的女人,不经意间有了承载,柔弱无骨的肩上,一己之爱,成了家国之爱。从此,便有一个似水的女人,在年年黄沙与荒草飘飞的塞外,成为一个民族的美谈。这是昭君的幸运,亦是一个女人的幸运。
似水的女人,在柔性的同时,往往也坚毅无比。比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虽只是一介妓女,却有着“溅血点作桃花扇”的坚贞不屈,有着不忘故国的决然与凛然。在这里,似水的柔情,更多的是一种气节,一种情操,一种信仰和理想。又如近代女子秋瑾,被捕后傲视苍穹,挥毫书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后从容就义。“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似水柔情,化着滚滚碧涛,让厚厚一卷家国史因之而熠熠生辉,也让多少须眉失节者黯然无色。
女人似水,还在于她的韵致。这韵致是诗,是明月秋水般的空灵与寂寞。昔年读李清照,从“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句起,这样的女子形象就已翩然如梦。总觉得这样的女子,在暗香盈袖间,更能接近水的魂与魄,更能惹人情思。这样的女子,应该是相思并且惆怅的,这样的女子,应该人比黄花瘦,三杯两盏淡酒之间,月满西楼之下,一任水的柔情,在那秋光下独自飘零。再如薛涛,这位唐代歌妓,我也一直把她视为有韵致的女子,虽身在乐籍,却始终清冽芬芳。这样的女子,她在一袭红笺上写诗,在一纸相思里做着长长的离梦,她本不属于尘世,她仅属于她自己,她兀自宁静,兀自美丽,她似水的柔情,永远流向时间与生命的幽暗处。
女人似水,还在于她的幽怨。幽怨之于女子,是一种质地。这种质地易碎,却如花朵般美丽。幽怨的女子,向来才貌俱佳。这样的女子,生来就属于尘世,却往往被造化所弄,往往被尘世所弃。这样的感觉,读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尤甚。读《源氏物语》,最好选在秋天。窗外秋花残月,窗内一灯如豆,在此心境下,那些似水的女子,便能在古典中一一向你走来。比如桐壶、空蝉、葵姬、明石姬……每一个女子,均风情摇曳,却又都独向荒野空月。月影当空,容颜未改,然蓬门秋色,只影清灯,却已全非。今夕何夕,世事一如秋光风露,渺无痕迹。掩卷之时,那似水的幽怨,竟如无期的离愁,让你心惶情怯。
似水的女人,总有绵绵不绝的情思,那情思是爱,也是恨。爱恨之间,一个清艳的女子,往往就已美人迟暮,空叹流年了。少年时喜读唐诗,唐诗中又尤喜深宫怨妇词,比如白居易的《后宫词》,“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再如王昌龄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新歌之下,年华尤在,而旧人早已失宠。幽宫深梦,难以成眠。一腔幽恨,因爱而生,爱恨交织。然斯人远去,情缘了了,似水情思,终究只能换取一江春愁,在后世的一纸诗笺上,引人落下几声无踪无迹的叹息。
也有一种似水的女人,虽然幽怨,但她的情,她的爱,更接近世俗,更贴近心灵。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的那个女子,她对于戍边丈夫的思恋,在一个空渺的梦里,流淌成一脉幽幽的泉流,让人怅惘的同时,更觉得一种真实的温暖。不像那些深宫怨妇,总让人觉得冷凝无比。再如孟姜女,因为一份思念,只一声啼哭,就哭倒了八百里长城——虽是一个传说,但这声啼哭,就让我窥见了人世真切的情与爱,那情与爱,就在那红墙灰瓦上,就在每天升起的那缕炊烟中。她不高蹈,不虚飘,她就站立在那青衫布履的日子里,你只需不经意回头一望,双目凝视间,那人世的烟火味,就让你感动不已。
与这种烟火味相连接的,还有一种似水的柔情,她像河一样长,像海一样深。她从日子中长出来,却有着与俗世不同的理想。她只是一个村妇,却希望以她似水的柔情,滋润出尘世最美丽的花朵——我想说的是一种大爱。比如孟母,在为孟子三迁的故事里,她的爱,就是从世俗中长出的奇葩,她清香绝尘,余香袅袅。再如岳母,在儿身上刺字,只希望儿子忘掉自我,精忠报国——在这里,似水柔情,已成为铁肩道义。水之柔性,柔到极处,则阔大深邃,泽被心灵。水之柔性,颇多壮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豪情,苍茫行程,全始于水的涵养。
写到此处,我突然觉得忽略了一种女人——她首先是别异的,她不同于世间的女子,她柔情似水,临水照花,美丽得让你心碎,美丽得牵动世界。她自卑又自傲。她是世俗的,却又不食人间烟火。她似水的柔情,堪称最后的古典与传奇。比如张爱玲——这个最后的贵族女子,她自顾自地从民国的天空下走过,她做着一个“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之梦,她从容而又优雅。只可惜她太单纯,太糊涂,她分不清梦的真假,最终被自己的梦所斫伤。她的似水柔情,最终仅成就了一句感喟——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是苍凉的,她似水的柔情,成为一个时代最后的偈语,透着一种幻灭的喧闹与深寂。让似水的女人,多了层浮华,多了层怨悱……
似水的女人,就这样让你说不尽,道不完。似水的女人,当你沐浴在她似水的柔情下,你就会觉得她更像一个朦胧的梦。那梦,就静静地搁在你的心上,并且已有了千载或者更远的岁月。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散文中国精选:断雁叫西风》 作者:李天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