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印象
2013-11-01
利马范围广阔,十几个城区中和游客有关的除了旧城,就是滨海新城(Miraflores)。说是新城,其实也有150年历史,原本是小渔村。1881年,观花区成为南美太平洋战争的战场,智利军队从海上攻陷利马,占据3年。20世纪初,城市扩张,它被并入利马。Miraflores由两个单词组成,Mira是观赏,Flores指花,合起来就是“观花区”。
走过路过的出租车,无一例外摁下喇叭,带着询问的意味。一辆浑身补疤的车子,窗户上贴了“TAXI”字条,不清楚是否正规,我们人多,不怕他打劫。没有计价器,先谈价,我不会说西班牙语“10”,他也不懂英语“ten”,我伸开10个手指,代表10索尔。司机明白了,伸出双手外,又张了一次右手,表示“15”。我摇头,先伸出10个指头,再伸出2个手指,意思是“12”,对方点头。交易在沉默中完成,司机提醒我坐在前排必须系安全带,否则罚款200索尔。
我们到了印加市场。这个市场上午11点才开档,摊贩云集,秘鲁特有的衣帽、饰品、陶器、竹编、毛毯等工艺品琳琅满目。国际象棋的棋子故意设计成西班牙人和印加军队,蝴蝶、食人鱼和鳄鱼标本可以看但不能买,因为出入境会有麻烦。摊主不会漫天要价,游客还价顶多8折,对半砍价纯属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利马是我们在秘鲁旅游的第一站,我们不可能背着纪念品周游秘鲁,我三番五次制止了伙伴的购物冲动。后来我们去了库斯科,印加市场的东西不算最便宜,胜在品种齐全,是来自秘鲁全国各地的旅游品集散地。
走出印加市场,我们沿着一条街向海边漫步。来到观花区,仿佛换了一个国家,换了一座城市。宽阔的道路,规划的市容,绿草如茵,树木葱郁,旧城的喧嚣杂乱和烂尾楼绝迹了,路上有人跑步和骑自行车锻炼,白人几乎都待在这一区域。
高级酒店、写字楼和商业中心集中在此,作为房价最贵的地区,1500美元/平方米是独栋价格,而非高层公寓,可以理解为什么华人留在秘鲁,回国买不起房呀。别墅乍看和欧洲无异,但很快露出端倪,家家户户有2米高墙,安装电网,大门密不透风,看不到室内,门口站着保安。名为“观花区”,鲜艳的花朵反而少见。
看过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作品的人,走进爱情公园都会会心一笑。公园里波浪形矮墙仿佛巴萨罗那的奎尔公园,彩色碎瓷片拼镶装饰,每个波浪的凹处都有情侣依偎,倾听波涛汹涌,窃窃私语,一方天地此时此刻属于他们。
利马人认为爱就必须大声喊出来,公园特意择日1993年情人节开放,中央树立着雕像“吻”,表现恋人沉浸爱情,热情相吻。爱,很美好,也会导致悲剧,公园旁的大桥曾经多次发生男女自杀殉情后,桥身就改用玻璃钢罩住。
我喜欢逛超市,体会当地人的生活。秘鲁的3种不同的地形气候,造成了水果的品种繁多,稀奇古怪。俗称“鼻涕果”的百香果,剥开圆圆的黄色外壳,果肉黏黏的,如鼻涕而得名;表面带刺的仙人掌果,四年结一次果实,难怪不便宜;金苹果,实际不是苹果,切开像梨,主要做果酱,吃着放心,不掺杂任何添加剂。有的水果块头较大、外表难看,甜得不真实,让人起疑是否加了糖精,但真的没有。导游介绍说,秘鲁农民不太懂使用化肥农药,任由水果蔬菜都自由成长,等到瓜果成熟才采摘,运到外地就不能看了。而我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水果未熟就提前采摘,运到超市正好皮光肉滑,好吃与否就不重要了。
秘鲁的啤酒Cusquena,5%酒精度,标价2.8索尔,口感够劲,国内啤酒为节约成本,酒精度都是3%左右。饮料是可口可乐的天下,旗下的625毫升San Luis矿泉水卖1.5索尔。中国和秘鲁的贸易额虽大,超市里不算贴牌造的玩具和小机电,只能找到“珠江桥”生抽、“李锦记”酱料和“龙口”粉丝,数字和国内一样,货币单位不同。总体来说,相同牌子的日常品,秘鲁的价格比中国略高。
我们在Pardos Chieken吃烤鸡,比Norky's高档,价钱贵1倍,两家的相同之处是椅子上的铁链,供客人锁住手袋,防止被偷。白人会一家大小来此聚餐,华人说土著人缺乏勇气来观花区消费,与钱无关。
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体会一望无际、居高临下带来的心旷神怡,如果地球不是圆的,朝太平洋的西北方向眺望就是中国。利马没有柔软细腻的沙滩,小石子很扎脚,远称不上美丽。惊涛拍岸,海面星星点点散布着勇敢的冲浪者,滑翔伞从悬崖俯冲下来,五彩伞绽放在半空,缓缓降落在海边。长长的堤岸伸入大海深处,著名的玫瑰餐厅(La Rosa Nautica)如盛开的粉红玫瑰,浪花簇拥中格外娇艳。
利马是贫穷和富足并存、对比强烈的城市,近年秘鲁经济发展迅速,贫困人口依然占1/3,尤其是亚马逊丛林和安第斯山区居民,人们把贫困归结于政府的不作为,指责政府把金银、铁路、航空、电信、自来水,甚至鸟粪都卖给外人。
尽管不富裕,秘鲁人天生乐观,日子再艰辛,舞照跳、歌照唱。他们传承了西班牙祖辈的许多习俗,热衷斗牛,喜爱电影和戏剧,慵懒的生活节奏有过之而无不及。乐观,而不向上,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秘鲁人公认的美女是丰满,而且必须黑发,电视剧中的金发美女多数是反面人物。本地华人戏称秘鲁人爱吃烤鸡,吃多了,女人前凸后翘,身材就像一只鸡。可同样的饮食条件,男人为何黑黑瘦瘦?
这里的男人比较吃香,我见过两个男人带着10多位女同事吃饭,服务员点餐和上菜都是先给男士,埋单时却把账单交给女士。男人特别吃女人撒娇这一套,尤其外国女人,基本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导游说他读大学时,班上的女同学考试未通过,送送巧克力、饮料之类的小礼物给老师就搞定了。
“秘鲁时间”意味着迟到1小时,无论婚礼、葬礼、赴宴还是开会,很少准时。比如活动时间是10点,大家都认为别人会迟到,因此自己也不守时,结果就是活动最早也要推迟到10:30。酒店的叫醒服务同样会迟。
秘鲁人比较随性,说难听点,就是“不太靠谱”。此性格偶尔带来惊喜,更多的时候是让你头疼。
时间有限,我们在观花区住了一天,走马观花。国际连锁的威斯汀、喜来登和万豪等酒店,或许不是旅客想要的,但却是秘鲁人心目中的现代化。
不想去星巴克,找了家无名咖啡馆,邻桌的利马人主动和我攀谈。
寒暄几句,他自豪地指着窗外的30层玻璃幕墙大厦说:“我们还会建造更多的高楼。”
我不以为然:“高楼大厦很无趣,靠这个吸引不了游客。”
他顿感不悦,大家挺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
忽然间,我觉得自己的话语如此耳熟。旅行时总会不自觉地陷入“文化霸权主义”的陷阱,西方人看中国容易掉进去,中国人看落后国家也容易掉进去,以前,现在,一直都是。如果我们讨厌别人这样的语气,那么秘鲁人肯定也反感我的腔调。
我赶忙解释:“别误会,我的意思是更喜欢有历史的东西,比如老利马。”对方面露满意的神情。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谜·彩——行走秘鲁》 作者:杨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