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为什么集体裸泳?
2013-11-01
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宏观预测是金融风险控制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投资者资产安全的重要依托。但从这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看,经济学家们的表现相当令人沮丧,因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没有对这次金融危机做出及时有效的风险警示。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经济学家没有及时预测预报金融危机,导致人们没有及早察觉酝酿中的危机和采取应对措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产被突然出现的疯熊糟蹋殆尽。
在当代经济学最发达的美国,经济学家数以万计,包括数十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经济学家,但绝大多数(99%以上)美国经济学家没有预测到这场金融风暴。虽然许多人知道房价正在形成泡沫,有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但却不清楚危机将在什么时候爆发。另外许多经济学家甚至不相信会发生金融危机,没有预料到泡沫破裂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在次级贷款已经出现问题,华尔街对美联储的救市措施无比渴望的2007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经济学家伯南克坚持认为,美国面临的问题是防止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和信用崩溃。在次贷危机已经爆发的2008年下半年,100多位重量级美国经济学家发表公开信反对政府采取拯救金融市场的行动,直到金融风暴越来越严重时,这些经济学家才不敢再吱声。这些事实都表明,经济学家对金融危机相当麻木,许多经济学家直到最后都没有意识到一场“百年不遇的”(格林斯潘语)严重金融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在这次金融危机即将爆发之际,我国不少经济学家始终担心的也是经济过热,而不是经济衰退,一直在建议政府加强宏观调控防止经济过热,而不是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世界经济滑坡。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学界同样对这场严重金融危机没有任何敏感性。
为什么平常那么高调高傲,自认为对一切经济问题甚至社会和政治问题总有解决方案的经济学家,没有提前察觉到这么大的金融危机?大多数经济学家直到市场被疯熊抓得遍体鳞伤时才知道牛早已跑远,才知道牛市里也会有熊。难怪连一向出言谨慎温和的英国女王也忍不住责问: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经济学家,却没有对这么严重的金融危机做出有效的预测预警?!
其实经济学家预测金融危机的失败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的多次金融危机中,多数经济学家对金融市场形势的判断有很大偏差,甚至是“严重不靠谱”。许多经济学家常常在危机一触即发的时候,还轻描淡写地认为只是小问题,认为应该要打压而不是拯救市场。
1929年的那次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从财富损失绝对数额大小的角度或许不如2008年的金融风暴严重。1929年经济危机造成的直接损失不到1万亿美元,最多只有2008年金融危机直接损失的几十分之一。但是考虑到两个时期货币价值的不同和发展程度差异,以及世界经济受打击和影响的严重程度,1929年的大危机其实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严重,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所遭遇的最严重金融危机。
但是直到那次危机爆发的当月,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没有意识到即将产生巨大的经济灾难。股市大崩盘前夕的1929年10月17日,有“美国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和“货币经济学之父”等名号的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欧文·费雪,仍然在说“股价将会一直处于高位”,并让耶鲁大学把所有钱都投入股市中。1929年10月24日股市已经开始暴跌时,费雪仍然告诉股民们不必紧张,股市很快就会恢复。
在1929年之前,长期发布股市分析报告的哈佛经济学会,一直相当警惕金融危机的风险,但恰恰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间,也被股市狂热气氛控制而失去了理性。直到10月26日哈佛经济学会的判断仍然非常乐观,“股价骤降只是发展中的阶段性调整,完全不必大惊小怪,不会引发股市大抛售”,并反复宣称,“严重萧条不在置信概率区间之内”。
事实上,从1929年10月24日股市暴跌开始,华尔街突然完全失去了信心,投机者和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银行联盟控制局势的努力只是短暂延缓了市场崩溃。到10月29日,股价已经平均下跌了40%,260亿美元市值化为乌有。此后的三四年中除了几次乏力的偶尔反弹,大多数时间里股指不断下跌,最终道琼斯指数的跌幅高达90%,许多股票一文不值。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工业生产倒退了20~30年,成千上万美国人一生的积蓄在几天内烟消云散,并且失去了工作,生活陷入了极度困顿。
股市雪崩和长达10年的经济萧条,证明费雪教授和哈佛经济学会的乐观预测完全错误。事后哈佛经济学会被迫解散,哈佛教授的傲气受到了沉重打击。涉足股市太深的费雪教授自己也损失了近1000万美元。这笔当时绝对是天文数字的巨额损失使得他负债累累。为了避免其露宿街头,耶鲁大学只好把他的房子买下后再让他居住。
当然也不是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将要发生金融危机。例如后来成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领军人物米塞斯和哈耶克,就被认为预测到了1929年的经济危机。《纽约时报》等当时都发表过文章警告人们重视股市投资的风险。
同样的,费雪教授的耶鲁大学后辈罗伯特·希勒,也被认为在《非理性繁荣》第一版中预测到了21世纪初高科技泡沫的破灭,该书第二版又对2007年的这次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作出了预警。希勒的观点还影响了当时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思想言论,只是可惜没有对格林斯潘和美联储的行动产生实质影响。另外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鲁比尼,也被认为在2006年预测到了这次金融危机,并在2008年上半年预言了投资银行的倾覆,从而在危机发生后成为红遍全球的预言大师,被英国《金融时报》形容为当代经济界的先知。但这些经济学家对金融危机的正确预测,既不能挽狂澜于既倒,阻止金融危机发生,也不能救众生于水火,让大多数投资者免受金融危机的伤害。因此从实际结果看,那些事后被不断神化的预言家及他们对金融危机的正确预测,除了可以作为预测者的炫耀资本以外,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也不难发现,那些自称正确预测到金融危机的经济学家未必真有高明的预测能力。因为在自称预测到次贷危机的经济学家中,不少是那种警惕性特别高,随时提醒人们马上要爆发危机的空头专家。例如被英国《金融时报》形容为当代经济界“先知”,拥有“末日博士”称号的鲁比尼,就是一个不断唱空的空头专家。号称成功预测到这次金融危机的第一人,差点倒闭于这次危机的摩根士丹利前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也是被称为“空军司令”的唱空专家。这些空头专家都可以拿出发表的文章或者作的报告证明他们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做了正确预测,让不少媒体和芸芸众生崇拜得五体投地。
但这些神奇预测其实只是一种蒙人的障眼法。如果这些空头专家一直坚持预测要发生金融危机,总有一天预测会成真。这次预测正确的原因只是金融危机终于发生了,这些空头专家在预测错了许多次以后终于没有再错。这些空头专家们的障眼法就是强调成功的预测,只说他们预测到了这次危机,但不说之前他们预测错了多少次。遗憾的是人们很容易被这种简单骗术蒙蔽,以为他们真的拥有预测危机的神奇本领。其实认真调查一下自称正确预测到危机者的过往言论,很容易揭穿这种并不高明的骗术。
经济学家也许可以把气象学家或地震学家搬出来作为挡箭牌。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气象学家对天气的预测预报和地震学家对地震的预测预报也不是那么成功,误报漏报的情况很多。但现代气象学和地震学其实已经有了很大发展,预测预报正确性提高了不少。而且气象学家至少比较谦虚,只说哪天有多大的降雨概率,而不说哪天肯定会下雨。而经济学家不仅预测更不准确,却还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因此把气象学和地震学家搬出来也无法把经济学家的羞处完全挡起来,反而会更反衬出许多经济学家的不光彩。
当金融风暴引发的海啸退潮的时候,如果人们看一眼狼藉的海滩,一定会发现经济学家也是暴露出来的尴尬裸泳者之一。
(摘自人民出版社《金融风暴源与罪》 作者:谢识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