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四伏 运营商并非无计可施
2013-11-01作者喻伟
作者 | 喻伟
近日,业内出现了过度唱衰运营商的声音,运营商沦为管道的命运似乎不可逆转。对此,笔者认为过度唱衰并无必要,回归ICT行业的本质是问题的关键。
运营商的核心阵地是什么?不是语音业务,也不是数据业务,而是客户。因此,运营商未来商业模式的立足点就应从内部逐渐转移到外部,从客户的视角去看整个运营体系。虽然目前国内运营商在各种场合下宣称自己是以客户为中心,但从其组织结构设计到产品交付流程,再到营销服务体系,无一例外都是围绕自身能力展开的。运营商需要果断改变,把客户变成组织运营的核心,这样才能确保核心阵地不受侵扰(这种侵扰不是来源于竞争对手,而恰恰来源于组织内部),这一点任重而道远。
拓展战略纵深
1、自身能力边界的扩张
客户在不断成长,运营商也需要不断成长。在资源整合能力、网络运营能力、产品交付能力、界面服务能力等各个维度上,向走在世界前列的领先者(docomo、O2、at&t、Vodafone等)学习,吸收他们的先进经验,转化成为自身的能力,实现自身能力边界的扩张。
2、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
营销方案策划、推广及实施,必须以挖掘客户潜在价值为基础。客户潜在价值的挖掘以系统(BOSS系统、MIS系统等)数据为支撑,将语音和数据业务相结合,以精准的数据分析方法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同时对客户的生活轨迹及社交圈进行模拟测试,锁定每一个客户的关联价值。对运营商而言在“开源”的同时也需“节流”,在挖掘客户潜在价值的同时也需对运营成本进行控制。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理论体系,结合企业运营现状,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及节点,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营效率。
3、战略壁垒效应的设计
信息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没有任何一家运营商能够独自承接所有的先进技术。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笔者认为运营商应强化壁垒效应,在破坏性创新出现之前,快速介入设置防火墙。大致说来应包括:依托云技术、大数据等先进理念及技术,存储客户信息资源,通过加快物联网(局域网、城域网及广域网)建设的步伐,锁定客户信息资源,形成自身可取、外来者很难进入的一道壁垒。
懂得取舍之道
目前国内运营商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战线过长,尤其对于数据与信息化业务,试图全方位、全流程覆盖到客户所有场景。这种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有限的资源被投入到了无限延长的战线上去,这不是明智的做法。
运营商必须明白,必须有所取、有所舍,取自身的比较优势,舍自身的劣势及不足。运营商最应该取的就是确保基础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网络、产品、服务);舍的是其它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应果断地将其交给专业平台去运营,让专业的公司去做运营商不擅长也不应该做的事情。
开展合纵连横
运营商的核心阵地是客户,核心阵地的获取需要良好的战略战术体系——合纵连横,不仅要深入介入终端厂商(上游),拓展网络承载终端,也要联合界面厂商(下游),丰富销售渠道。
1、深化终端厂商的合作
截至日前,运营商与终端厂商合作呈现多元化态势,如苹果、三星、联想、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今后运营商不仅要立足合作,更要着眼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如三星Tizen系统、苹果研发的iWatch、3G主流技术TD-LTE等),联合终端厂商,开发终端产品,实现对终端厂商的有效介入。
2、联合应用与界面厂商
利润是企业终身追求的价值目标,客户是企业的核心阵地,销售渠道则是衔接两者的桥梁,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获取不仅在于原有渠道的维护,更在于销售渠道的拓展及丰富。联合界面厂商(下游),包括腾讯、新浪、谷歌、阿里巴巴、团购网等,能拓展终端手机、数据卡等产品的销售渠道,丰富渠道网络布局,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衔接时代步伐
1、包容性增长
自“十二五”规划提出这一概念起,推进运营商的包容性增长,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信息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电信行业关注的重点。因此,运营商应以此为目标,加快网络建设进程,深化网间合作,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实现网络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提高网络信息化质量及效率。
2、集成性创新
3G时代,面对传统业务的萎缩以及新增应用的发展困局,三大运营商应该秉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战略规划,实现精准定位。同时通过学习现有移动IM(Kik、Talkbox、微信等)的成功经验,集成创新,突破壁垒,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移动应用。
3、系统性融合
整合营销时期,系统性融合(网络融合、产品融合、界面融合、服务融合等)是大势所趋。网络融合不仅需要运营商内部之间的网络融合(数据传送及移动业务集成创新),更需要网间融合(三网融合),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及效率;产品融合应以客户实际需求为导向,将传统业务与数据业务有效结合,捆绑销售,形成新型的全业务产品包,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界面融合不仅是运营商内部的BOSS系统、OA系统、MIS系统的界面融合,更包括运营商与界面厂商的融合,形成清晰化、新颖化及实际化的界面;服务融合以客户感知为触点,将售前服务、投诉处理、售后服务相结合,形成动态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