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为梦想花开— 记全国劳模、兰州石化公司30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班长卢朝鹏

2013-11-01杨国柱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班组装置技能

□ 文/特约记者 杨国柱

人物荣誉档案:

1996年中国石化总公司“青年岗位能手”;2004年公司“劳动模范”、技能大赛“技术状元”;2006年公司“学习英才奖”;2008年公司技能大赛“技术状元”、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大赛金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公司“劳动模范”;2009年兰州市“劳动模范”;2009年石化总公司十大杰出员工;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

他在丛中笑

2013年4月9日,兰州石化公司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卢朝鹏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了,当公司工会副主席杨林将“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匾授予卢朝鹏培训工作室时,卢朝鹏—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当家人笑了,催化二联合车间的员工们笑了,他们知道工作室背后的付出和故事;卢朝鹏自己知道,18年执着的守望,终于结出了硕果,这个培训室,将成为石化公司培养优秀一线技术骨干员工的基地和阵地,他能让自己的梦想开花,就会让更多的人梦想开花,他愿意悉心培育这块土壤,他相信明天一定会春色满园。

身着工装的卢朝鹏,体态微胖,亲切、憨厚、随和,与人说话时的眼神有些局促。接受采访时,话不多。倒是他的同事们,抢着说他的“治班”之道,说他的勤奋刻苦,说他的求索精神,说他的知人善用,说他的荣誉奖项……不禁让我更加好奇,这个年轻人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执着才如此优秀?他成长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说到300万吨/年重催装置,说到创新工作室,卢朝鹏才打开了话匣子。整整一个下午,我一直跟着他在炼油厂300万吨/年重催装置的操作台、管架、反应釜以及主风机前进行认真的操作和检查。看到他投入工作的专注,看到他为当班员工提醒运行方案、操作须知时的一丝不苟,这个年轻的技能专家才真正在我眼前鲜活起来。卢朝鹏介绍说,300万吨/年重催装置无论从技术含量、投资规模、还是工艺复杂程度来说,都是处于国内前沿水平,该套装置的安稳常满优运行标志着石化公司炼油版块“航母”的高效行进,对于身处于这样一个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每一个环节,部位的操作如稍有差池,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操作者必须将工艺流程烂熟于心,将介质走向准确掌握,操作手法尺度到位。他做到了,由他作为主力的新装置开工一套,成功一套。卢朝鹏用人生最美好的18年,用一个年轻人的执著,用一名普通石油工人的忠诚,默默艰辛的守候着“黑色希望”,终于梦想花开。

执著,敲开梦想之门

1992年8月,不满20岁的卢朝鹏从兰炼技校毕业,分到60万吨/年催化装置厂当上了一名操作工。还记得刚进厂时,父亲对他说,工作不能马虎,要一丝不苟,尽职尽责。父亲是上世纪60年代支援大西北来到兰州西固投身到兰炼建设,一直是基层技术骨干。父亲严谨的工作作风卢朝鹏从小就耳濡目染,他知道父亲说这句话的份量,也暗暗下决心,做一个出色的好工人。

从上班第一天起,卢朝鹏就拿起了小本子,只要当班,每天第一个进装置的人肯定是卢朝鹏,跟着师傅一遍遍地跑现场、记流程,坚持不懈地学习设备构造和工艺操作方面的知识,遇到事故处理或装置抢修,他和别人争着加班,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实践机会。卢朝鹏随身携带小本子不久就成为工作习惯,工闲的时候,就在上面写写画画,这里面记载了他每次爬装置、摸管线、处理突发事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还有不少操作流程和管线图,像这样的本子,在60万吨/年催化装置工作的4年里,他一共记了50本,到现在,他还珍存着。

1997年,卢朝鹏调入了6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新的挑战摆在了这个年轻人面前。因为装置采用的是国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控制系统异常复杂,而且没有现成的中文参考资料以供学习。怎么办?这对于英文底子不厚的他无疑是个考验。“没说的,只有拼命学!”倔强的卢朝鹏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为尽快掌握装置操作,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英文原版资料和图纸进行学习,不到半年,翻破了厚厚一本《牛津英汉双解词典》,硬是将手头所有资料翻译成了中文,彻底弄明白了装置运行的原理。有了扎实的炼油生产操作经验,同时具备了深厚的理论知识积淀,卢朝鹏多次处理解决了“高分器转油泵无法水联运、注氯段加热器变形、氧含量表易失灵热停”等装置开工过程的瓶颈问题,扫除了“拦路虎”,有力地保障了兰州石化首套连续重整装置的顺利开工。

滴下汗珠子 结出金果子

勇于接受挑战,对工作充满激情是卢朝鹏的性格特质。2002年,炼油厂新上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开工建设。无论从技术含量、投资规模、还是工艺复杂程度等方面来说,这套装置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果建成开工,将成为兰州石化公司炼油板块的支柱装置。

装置筹建之初,领导找到卢朝鹏,希望调他到这套装置,卢朝鹏陷入了两难中。当时,儿子还没满月,妻子也要人照顾。一面是国内领先的装置开车的机遇与挑战,他想参与其中锻炼自己;另一面是妻子和孩子需要自己。善解人意的妻子知道丈夫内心对新装置开工充满期盼,就鼓励他放下包袱,支持他全身心参与新装置筹建。

卢朝鹏调到了300万吨/年重催装置项目。虽说有两套生产装置的操作经历,但新装置复杂的流程和工艺,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从掌握装置流程、熟悉仪表控制、了解地下管网开始,涉及装置开工的每个环节,都成了卢朝鹏攻研的目标。2003年,凭着扎实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卢朝鹏被推选为重催装置二班班长。期间,在“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过程中,他带领班组按照技术资料、施工工艺要求,在仔细分析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向车间、厂里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采纳率达到了76.7%。

装置催化烟气轮机设计功率为3.3万千瓦,开工后,功率只有2.1万千瓦;电动发电机发电量只有0.5万千瓦,达不到1.6万千瓦的设计发电量。经过查找技术资料、现场调查问题,卢朝鹏与车间技术攻关小组一起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反复对比分析后,并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实施后效果明显,四机组多回收能量0.3万千瓦,全年可创造经济效益984万元,这项改造获得了兰州石化“金点子”金牌奖。

300万吨/年重催装置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苛刻,操作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带来装置停车,进而影响兰州石化炼油板块的生产,这就要求操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操作技能。装置运行6年后,逐渐暴露出一些影响装置安全生产的瓶颈问题。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丙烯收率一直不太理想,针对这个问题,卢朝鹏和同事们成立了攻关组,制定了解决对策。方案实施后,丙烯收率由活动前的30.40%提高到活动后的30.90%,丙烯单位产量提高了0.50%,每年可多创造价值1575.2万元。不仅如此,4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共有28台空冷水箱,每个水箱都有一套独立的小浮球水位控制系统,这一系统经常出现故障,导致装置能耗上升。卢朝鹏和同事们针对这项难题成立了QC攻关小组,结合浮球浮力不够、反应不够灵敏、连杆弯曲或断裂等问题,制定出相应解决办法,实施后,每年节约资金69.04万元。

2008年10月15日,是中国石油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职业技能大赛发榜的日子,在卢朝鹏的技术生涯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天。每每回忆起那个沸腾的场面,卢朝鹏都激动不已。团体第三名、卢朝鹏个人获得金牌,这个成绩实现了兰州石化公司在这种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并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卢朝鹏获得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可这块金牌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提前三个月,卢朝鹏就开始了封闭训练。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8点开始上理论课,下午2点开始上仿真课,晚上则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复习,每天直到半夜2点左右才睡觉。期间,没有休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生活简单而枯燥。翻了多少本参考书籍他都记不得了,新书翻成了旧书;写过多少笔记他也不记得了,反正那三个月他就是埋在书堆里度过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拿回了金牌,可这还不是他真正想要的高度。大赛获奖后卢朝鹏显得格外平静。“成绩是昨天,我要把这个成绩当作新的开始。”他说:“我会把这大赛的收获带回到车间、班组,促进更多员工学技能。我还要把我掌握的技术和学习心得通过‘传帮带’传授给更多员工,让大家一起成长。”

满园春色关不住

如今,卢朝鹏已经是炼油厂数一数二的技能专家了,每当别人称赞他:“你真了不起。”他总会说:“不是我,是我们,是我的兄弟姐妹们了不起。”在卢朝鹏心里,班组的员工就是他的亲人,那些成绩里凝聚了二班所有员工的心血。催化二班共有22名成员,其中7名员工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68%的班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学历、技能学习,每年人均培训时间达到140课时以上。

卢朝鹏的目标就是一个都不能落下,都要成为合格过硬的员工。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不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在他当班长之初就提出了班组愿景:终身学习,把班组打造成人才培养的基地。首先在班组内推行“425”学习模式(副班早上4小时团队理论学习,下午2小时事故预案演练,每周自学5个小时)。不仅学习理论,更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以生产现场为学习课堂,无论是在装置开工期,还是在装置日常操作和停工检修期,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

坚持开展“三比”活动。比“文”看谁的理论水平最高,比“武”看谁的实际操作平稳,比“美”看谁的工艺技术指标提升快,全面提高班组员工“精一岗、会两岗、通三岗”系统操作水平。尤其是通过加强对安全基础知识、典型事故教训、安全防范防护等知识的培训,采取“事故剖析法”,结合事故预案演练等不断提高班员的安全技能。就这样全方位的打造学习,班组的员工素质快速提升,曾连续获得“信得过班组”、“模范班组”、“标杆班组”荣誉,被评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班组”、全国“职业道德百佳班组”、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

卢朝鹏班组的特色培训叫响了,公司决定让卢朝鹏牵头组建“催化培训工作室”,通过有效发挥模范先进、技能专家的辐射作用,总结优秀的操作经验,定期开班授课,实现操作经验共享,达到“解决生产难题,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2010年11月“卢朝鹏催化培训工作室”正式筹建成立。几年来,工作室参与开展了新型ISA电液滑阀电液控制执行机构技术经验交流,编写了高温蝶阀关闭、反应喷油操作、蜡油带水中断等异常情况下操作经验,全程配合完成了催化装置232条应急操作卡的编写和审核,承担完成了催化装置13个岗位基本技能培训需求矩阵的编写和审核。2012年,卢朝鹏带领培训工作室的技术骨干,与集团公司其他两个单位共同编写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停工处理导则》,其中80%以上的内容采用了工作室的意见。

“大美无言”,卢朝鹏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凭着自信、坚韧和担当,实现了自我价值,成为兰州石化公司一线工人的亮丽风景线,“卢朝鹏工作室”也成为岗位创新的引擎,一路高歌……

猜你喜欢

班组装置技能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教你辨认枪口装置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倒开水辅助装置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轰趴装置指南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