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3-10-31张健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健

摘 要: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着多维矛盾,即: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内涵认知肤浅性,专业学习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学习消极性,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强势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弱势性。在大学生与传统文化若即若离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204-0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象征。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曾一度被抛弃,因而传统文化出现了割裂,甚至是断层,另一方面,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大有被西方文化淹没之势,不尊重历史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文化面临外流和被破坏的危机。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不容推卸地肩负着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的重要使命。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1]11文化的传承创新,当代大学生不仅是责无旁贷,更应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笔者近期对江苏部分高校①1 200名大学生进行的调研,情况却不容乐观。

一、当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多维矛盾的统一体

1.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内涵认知肤浅的矛盾冲突

中华民族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但当下我国社会领域多元价值观共存、西方文化以多种方式入侵,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因此有77%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但对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和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有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形势不太乐观,44%的同学认为全球化和传统文化并不相悖,新媒体背景下的时代思潮与传统文化也并不冲突,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新媒体为载体,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也凸显了当代大学生具有更现代的意识、更宽的视野和对于当前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的内心渴求。然而,与此不协调的是,大学生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十分浅薄。文科学生对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经典典籍是偶尔翻阅,其他专业背景的学生则基本不会涉猎。对古典诗词的了解则相对乐观,但也主要停留在中小学课本范围之内的内容。

2.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学习的消极性的矛盾冲突

当前,在校大学生中总体的学风是积极向上的,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因此,大学生们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专业知识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但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公共课在思想上认识还不到位、上课积极性不高,逃课现象比比皆是,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在很多大学已经不再开设,少数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高校,也大多是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学生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也主要是为了学分而学习的,而非为了兴趣而学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和传播存在较大现实障碍,一方面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3.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强势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弱势性的矛盾冲突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的进程已经是势不可当,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全媒体时代,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乃至走向融合。我国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西方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不断涌入,西方文化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碰撞、交流和交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传统文化在发展进程中,遭遇了灾难性、毁灭性的打击,传统文化被撕裂,传统文化的传承客观上产生了中断。西方文化中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自由主义等在部分大学生中成为信奉的真理,这在客观上与我国传统文化先义后利的思想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确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迫在眉睫。这需要重新认识和审视传统文化,梳理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冲击日趋严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解决在市场经济时代存在的突出道德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化人的目标。

二、以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外来的文化冲击曾被大学生视为一种时尚,而对本土文化的背叛则被视为一种进步。据2012年广东商学院陈娟博士主持的一项对5所大学的1 550多名学生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有50.8%的受访学生表示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高达26.7%的学生说不清“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这表明高校学生对于构建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大的模糊性[2]。这一数据折射出大学生对于中国本土文化认知存在的显著问题,但从文化自我的属性来说,大学生群体本身就生长在一定的文化传统中,对传统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象和记忆,所以,完全反叛或是超越传统都是不可想象的。世界范围内文化内涵、形式及思维方式的诸多差异让大学生在反叛传统的最后又走向了维护传统的一面,在自身的文化领域中重新寻求自我的定位,最近在高校兴起的“国学热”就是一个证明。

针对这样的一种回归现象和标志,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充分抓住这一契机,乘势而上,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点,在教育的方式、教育思路、教育观念方面下功夫,探索新路径。

1.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格物致知,发挥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由于传统文化渗透力强、形象生动,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传统道德内容更容易深入人心,而且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精神上的支撑。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因材制宜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可以把传统文化的辩证逻辑思维与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相融合,把中国古代“大同”社会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相融合,把传统的知行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融合。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时,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自强不息、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引入,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再到荀子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传承至今的诗句对培养现代大学生积极进取、顽强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2.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主题活动中,知行合一,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作用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的主渠道,除此之外,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实践活动也为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深化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和场所。首先,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如经典诗词诵读、国学课程的举办、涉及感恩诚信责任的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其次,可以请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老师开设一些诸如《周易》讲座、《论语》讲座、《诗经》讲座、《唐宋诗词鉴赏》等选修课和专题报告;最后,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博物馆、历史文化遗迹等,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使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网络思政教育,革故鼎新,发挥网络课堂育人重要作用

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由于大学生和网络联系的密切程度,适应网络传播环境和规律的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机制,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谁占领了网络主阵地,谁就拥有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况且,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回归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和机械的挪用,而是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如,儒家所倡导的“孝悌、忠义、礼义、廉耻”必须有当今时代色彩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个人义务,今天的我们依旧要强化义务观,但同时也要争取个人权利,做到“权义”相统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文化传播形式、文化表现方式有必要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信息传媒技术支持下,一些网络思想政治工具如“红色网站”“国学微信平台”等应运而生,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它让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积极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重视和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中华传统文化是积淀了几千年的圣人智慧,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圣先贤的智慧应被我们后人积累、总结和运用。因此,在高校育人工作实践中,应当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陈娟.广东高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3]王锱尘.《四书读本》之《大学》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6:2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