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图瓦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研究

2013-10-31努尔娇娃·切克太等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喀纳斯社区

努尔娇娃·切克太等

摘 要:旅游业促进旅游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旅游地带来了诸多问题,社区参与逐渐成为其关注对象。以一个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旅游点——喀纳斯旅游风景区为例,通过性别、年龄、教育、收入、地理位置来分析居民对旅游态度的影响感知,重点分析、探讨了社区居民积极的旅游感知态度形成的影响因素,旅游开发对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对社区居民积极、正面旅游感知态度进行理论探讨。

关键词:社区;旅游影响;居民态度;喀纳斯;图瓦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89-02

引言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在旅游开发、规划、决策、管理、监督等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居民作为开发和参与主体,以保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发展[1]。“社区参与”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墨菲在1985年的《旅游:社区方法》一书中提出。而旅游研究者关注并从社区参与旅游的角度进行研究仅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尽管如此,由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而带来的积极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要研究社区参与就不能忽略社区居民的态度,因为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的积极性[2]。只有处在当地的社区居民才能清晰感受到旅游对他们的影响,这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3]。关于地方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会影响,减少旅游者与居民间的冲突,并制定规划,以获得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4]。但是由于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受当前的经济、环境意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体现在个人、社区或社会等不同层次,其结果则有所区别[5]。smith 和Krannich对美国落基山脉西部4个乡村社区的旅游依托程度及其旅游态度进行了比较。Tosun将土耳其的Urgup与斐济的Nadi以及美国的Central Florida 旅游地居民进行了影响感知的横向比较。认为土耳其居民对旅游业持有较少的支持,具有较少的积极影响感知[6]。喀纳斯景区地处阿勒泰山的西段山区,受第四纪冰川和北冰洋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和植被类型。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我国唯一的欧洲西伯利亚生物区系的代表,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这里居住着绝大多数的图瓦人,是新疆少数民族旅游地的典型代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从旅游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三个方面分析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影响所持的态度。目的是通过对居民态度的调查,使得喀纳斯社区居民更充分地参与旅游发展,达到促进本社区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研究区及调查内容

(一)研究区概况

喀纳斯旅游区被誉为“人间净土”,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段,总面积10 030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规划面积最大的景区,也是我国唯一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三国接壤的著名景区。同时也是新疆目前旅游资源最集中、品位最高、发展空间和潜力最大的景区。喀纳斯景区是一个集冰川、雪原、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各种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景区,共有大小景点55处,分属33种基本类型,占全疆56个基本类型的58.9%,其中高品位景点有11处。主要包括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贾登峪国家森林公园、布尔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纳斯村三个原始图瓦村落等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七大自然景观区和三大人文景观区。

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景区的行政管理机构,辖2个行政乡7个自然村,总人口4 000余人。在编人员110人。

(二)调查方法

2012年10月1日-6日,调查人员在喀纳斯景区的喀纳斯村(包括新村,老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受访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覆盖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区的意向。景区内居民大都以哈萨克语或图瓦语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问卷的问题是由翻译人员翻译,调查人员记录而完成的。

问卷主要是针对喀纳斯村,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80份。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在每户停留的时间平均为两个小时,访谈对象包括村干部、居民等不同文化层次的人,访谈内容涉及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参与旅游发展给个人生活带来的影响,还有对政府工作的态度以及对景区发展政策的意见和想法,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积极配合。

(三)调查内容

对问卷通过EXCEL表格进行整理后可以看出:受访者大部分都是女性,占71.43%。年龄段主要集中于35-54岁之间,所占比例达52.38%,其次是19-3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也较大,其他年龄段比例较小。具体说来,年龄在19-34 岁之间的牧民对政府认知态度最高,这说明该年龄段牧民相对受教育程度高、信息来源广、接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7]。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牧民,牧民所占比例达71.42%。在调查的居民中蒙古图瓦族占52.38%。所使用语言中:哈萨克语为通用语占90%以上;38.1%的社区居民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世居本地的居民较多,多集中在喀纳斯新村,居住了十五年左右。由此可知,存在群体性差异特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不同,旅游效应感知也不同。例如,老年人感觉到的是环境的变化;普通居民感觉到的是房屋价格上涨,政府管理人员感觉的是对外形象提升和投资增加等[8]。

二、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调查

(一)旅游环境态度

通过表1 可知:50%以上的人认为:旅游改善了本地的外观、基础设施等;但38%的人认为旅游加剧了环境污染,包括垃圾、环境等。首先是垃圾污染,喀纳斯新村的垃圾被本村的牧民的牲畜所吃,进而导致牲畜生病,可见垃圾没有很好地解决。其次是环境污染,原来喀纳斯湖没有游艇时,鱼很多,现在由于各种游艇的出现,导致了鱼类数量的减少。总之,除了少部分认为对环境的污染外,大部分认为旅游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是积极的。这说明旅游对当地带来的好处使得居民自发地保护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9]。

(二)旅游经济态度

通过表2,可知:50%以上的人认为旅游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本地的生活费用,增加了本地居民的收入。33.33%的人认为旅游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消费,4.76%的人认为大部分旅游收入已流出本地区。所以可知: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是正面且积极的。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利益,但与此同时仍有部分社区居民认为并没有从中获益,尽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仍应该对此加以重视,避免由于贫富差距悬殊而产生社区内部矛盾,阻碍旅游业的发展。为此,政府应加强技能培训,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10]。

(三)旅游社会和文化态度

通过图表可知:47.62%的人认为旅游增强了年轻人对图瓦文化的自豪感,游客很尊重本地的传统文化、风俗。同时,33.33%的人认为旅游导致了传统风俗文化的变化。19.05%的人认为旅游减少了居民向外移民的现象。

三、结论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难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过程单靠社区的公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决策者、科研人员以及其他公众的共同参与、综合决策管理才能完成,但其中社区参与的态度研究是最重要的环节。社区的有效参与态度需要其自身能力和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决策乃至经营管理的合法性,并从中获益。同时,社区参与

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决策者、非政府组织、旅游开发商、社会其他扶持力量、旅游研究者、旅游者等多方面努力。在研究旅游开发的态度问题时,管理的重心应主要落在当地社区可以用社区营造的理念来激发社区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也使得社区营造不仅仅是着重于文化层面,还有生态关怀的取向。再者通过多方合作,共同经营以各社区为主的永续生态旅游,在经济、环境与社会三方面上达到持续进步的成效,在使游客获得最大满足的同时,维护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11]。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旅游地特定的区位空间、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发展的客观问题,还涉及旅游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问题,同时涉及人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等主观判断问题[6]。因此。需要更多的比较研究和分析,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东道主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旅游对居民的语言、生活风俗有显著影响,当地居民愿意更多更好地与旅游者进行沟通交流,从总体上说,旅游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变迁是积极的,它从客观上增强了接待地居民原有的文化认同感。

第二,在旅游发展起步阶段,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明显强于对负面影响的感知,旅游对当地居民的经济影响强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和环境影响,当地居民对旅游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会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三,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居民因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所得到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其承担的社会文化和环境成本,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较强,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较为积极。本研究只是对喀纳斯景区居民的旅游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谌莉,杨兆萍,陈学刚,等.喀纳斯图瓦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J].干旱区地理,2011,34(4).

[2]曾艳.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3]寇敏.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研究——以西安市临潼区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4]Lankford S V, D R Howard. 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Scal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1): 121-139.

[5]Lawson R W, Williams J, Young T, J Cossens. A Comparison of Residentsp Attitudes TowardsTourism in 10 New Zealand Destinations[J].Tourism Management, 1998, 19(3): 247-256.

[6]卢松,张捷,李东和,等.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比较——以西递景区与九寨沟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8,(6).

[7]姚娟,陈飙.生态旅游区少数民族牧民对定居工程及参与旅游的态度研究——以新疆天山天池、那拉提为例[J].旅游学刊,2010,(7).

[8]窦开龙.典型后发型民族旅游区旅游开发效应感知与态度实证研究——以甘南拉卜楞景区为案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9]李志飞.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2).

[10]苗红,陈兴鹏.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甘肃马蹄寺景区为例[J].旅游科学2007,21(5).

[11]欧恒春.生态旅游中的社区参考问题[J].商业时代,2004,(36).

猜你喜欢

喀纳斯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喀纳斯,传说中的父亲
在路上
影像社区
喀纳斯四季
2015影像社区
喀纳斯的河
世界自然遗产专家考察喀纳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