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设创新型政党助力实现中国梦
2013-10-31杨平
杨平
摘 要:建设创新型政党是一个在巩固党的基本原则、根本路线基础上,查找自身弊端,突破发展瓶颈,创新发展机制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新时期面对新问题的解题方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实践价值。只有坚持建设创新型政党,才能永葆我党的生机与活力,带领全国人民朝着伟大中国梦目标奋勇前行。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政党;助力;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162-02
一、建设创新型政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中国梦呼唤创新的热潮,创新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建设创新型政党成为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命题的必要条件。
(一)建设创新型政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好中国好,党弱中国弱。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问题,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永恒课题。因为创新是一个政党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动力问题。一个执政党能否长期执政,并不取决于它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它能不能符合时代的潮流、能不能让人民群众普遍受到实惠、能不能敢于推进改革创新,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更多地大力弘扬改革创新。建设创新型政党不仅为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永葆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动力源泉,还有利于巩固维护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建设创新型政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劲的思想支撑
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历史表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维系这个社会的价值理念,特别是核心价值观。我们以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兴国、立世、育人,决定着“中国梦”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带领中华民族推进复兴伟业的先锋组织,核心的意义与先锋的价值同样体现在对先进价值理念的积极倡导和率先践行上。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新的需求,唯有不断创新,才是提升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各种方式方法实效性的根本所在。建设创新型政党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过程,就是以核心价值观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并且不断把价值追求内化为执政理念和执政行为等各个方面。在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不断开创辉煌,正在于她不仅将先进的价值理念书写在自己高擎的精神旗帜上,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不断创新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同样离不开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
(三)建设创新型政党对中国梦的实现起到优化促进作用
能否推进中国经济社会顺利转型,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这就直接联系到党的执政方式。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就要着眼于体制问题来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因为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全局的成效。历史和现实许多教训都告诉我们,一个政党它过去先进,并不等于现在先进、将来先进、永远先进。从党的领导地位来讲,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创新型政党建设,永葆政党的生机与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筑就伟大中国梦。
二、新时期建设创新型政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表明,始终坚持创新是其从弱小到强大、从稚嫩到成熟的关键,也是吸引民众、凝聚人心、团结社会的成功经验。目前,建设创新型政党的热潮正在全党兴起,创新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所有领域里炙手可热的“热词”。但是,还应看到创新型党组织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着“四个考验”、“四个危险”的问题。
(一)建设创新型政党面临着“四个考验”
“四个考验”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外在动力。首先是执政考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好坏。能否经受住执政考验必须看我们的党是否具有先进性,能否保持党的创造力;其次是改革开放考验。6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我们必须也只能往前走,没有退路。但与此同时,我们党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改革开放的成绩与难题将长期共存,我们党将长期接受改革开放的考验;再次是市场经济考验。如何很好地把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优势,又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弊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而且需要高超的实际驾驭能力;最后是外部环境考验。当前我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应当说是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机遇与风险往往成正比发展。最好时期的外部环境自然也隐藏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二)建设创新型政党面临着“四个危险”
解决这“四个危险”既是我们党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过程,又是建设创新型政党的过程。首先是精神懈怠危险。当前,受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影响,确实有一部分党员同志放松了自我要求,降低了政治标准。虽然这只是少数,但是却影响着整个队伍的战斗力;其次是能力不足危险。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交集叠加。这既是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表现,也是党自身能力不足的反映;再次是脱离群众危险。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努力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后是消极腐败危险。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虽然在反腐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不断,但在深层制度上的突破难、突破少。对于那些“躲不开、绕不过”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问题,必须要予以突破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三、以创新型政党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
中国梦所追寻的是民主梦、法治梦、幸福梦,这些与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是高度统一的。在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党内民主、创新反腐倡廉机制、创新党的执政方式,有利于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引领全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
(一)以创新党内民主实践推进社会民主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及广大党员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例如,党已经确立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全新理念,但真正付诸实践还很难,不仅在党内还缺乏充分的共识,尤其是还缺乏必要的制度机制的支撑。此外,在党员主体直接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党代表及党的领导干部的产生从安排性选举真正走向竞争性选举,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党内公开批评制度的建立、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党务公开的实质性推进、党内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以创新反腐倡廉机制巩固党内作风,改良社会风气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党风端正了,这个地方的民风和社会风气就蓬勃向上,上下团结一心谋求发展氛围就能够形成;反之,一个地方党风建设出现偏差、甚至一团糟,那么这个地方的社会风气就会乌烟瘴气、“窝里斗”成风,实现中国梦就无从谈起。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反腐倡廉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下决心突破一些党内多年形成的“瓶颈”。这主要体现在干部人事任免和纪律检查监督方面。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要注重,着力改革干部选任集权制,逐步走向限制领导提名、扩大群众提名、尊重自我提名、倡导竞争性提名、实行公开提名的多元化格局;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杜绝“带病提拔”、“违规破格提拔”;着力实行党内竞争性选举,向人大推荐任命的干部实行严格的差额选举;着力疏通党内外群众要求罢免、弹劾领导干部的渠道。在纪律检查监督方面要注重,着力改变以往把权力监督的重点放在内部的局面,着力强化外部的监督,诸如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党内一些严重问题,一些地方该公开的不公开、该立案的不立案、该处理的不处理、该从严惩处的变成网开一面的消极腐败现象要从严处理,绝不姑息容忍。唯有如此,党内作风正气才能得以巩固,社会风气才能实现根本好转。
(三)以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十六大以来,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机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党代表常任制、公推直选等新的方式方法。但是党政不分、人治为主、党委无所不管等问题仍然突出,今天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少明显的有悖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的问题,某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与党章规定的“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要求相违。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着力将党政不分的执政方式向党政分开的执政方式转变,着力将人治型执政方式向法治型执政方式转型,着力将无限型执政方式向有限型执政方式转型,切实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否则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就会长期处于传统的水平上,社会和谐的中国梦想也就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