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国际音乐城品牌优势开发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
2013-10-31吴冬颖
吴冬颖
摘 要: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分支的音乐文化,在“文化兴旅”的大背景下,与旅游的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实现音乐与旅游的双赢。哈尔滨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其繁荣与现代城市的发展同步,具有旅游开发的明显优势。从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入手,概述了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对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做出基本判断,同时分析了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而提出了推动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哈尔滨;音乐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0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82-02
一、中外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一)中外音乐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音乐是极富吸引力的文化资源,有着多方面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如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一年四季接连不断的音乐会足以让维也纳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旅游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也因悉尼歌剧院而蜚声于世,每年要举行约300场演出,成为澳大利亚最热闹的城市。而国内也不乏音乐旅游名城,如鼓浪屿被称为“音乐之岛”,力促音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并建立了良好的音乐与旅游互动机制。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音乐作为旅游资源早已得到开发利用。在国际上音乐旅游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主打旅游品牌,并已形成产业。而在国内,音乐旅游业发展成熟的地区和城市还不多,大多处于探索阶段。
(二)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
音乐作为大众化艺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音乐的功能超出了精神范畴,悄然走进旅游等商业领域。如首都北京,北京国家大剧院自落成以来,就被称为中国音乐文化的标志性建筑,让中国音乐发展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音乐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新兴的旅游资源,可以说,音乐文化旅游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无限。
二、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及现状
(一)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优势
1.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底蕴丰厚,源远流长,创多项全国之先。千百年来,黑龙江流域诞生过辉煌的“渤海乐”,金王朝的宫廷音乐,以及多姿多彩的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它们奠定了哈尔滨音乐文化的底蕴。20世纪初,中东铁路的通车,西洋音乐随移民潮的到来在哈尔滨登陆,自此,哈尔滨与西洋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创了多项中国西洋音乐发展之先。1908年4月,哈尔滨中东铁路管理局将俄国阿穆尔铁路第二营管弦乐队调入哈尔滨,成立了“哈尔滨(中)东清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这支当时以俄罗斯人为主组成的交响乐团就是现在哈尔滨交响乐团的前身,率先在中国演出了柴可夫斯基的《1812庄严序曲》。这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支交响乐团,它的成立开创了中国交响乐的先河。1927年,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在中国的首演。1921年,哈尔滨最早开办了正规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培养出了以大提琴家鲍斯特列姆为代表的一大批侨民音乐家。可见,盛况空前是对这个城市当时音乐发展最贴切的描述,也奠定了哈尔滨音乐之都的雄厚基础。
西洋音乐成为当时城市的音乐主流,但民族音乐没有因此而搁置,京剧、评剧等民族戏曲久演不衰。传统的茶园、茶社、大型剧场在道外区涌现,为民族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沃土。之后,抗日及爱国歌曲、歌剧在哈唱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民族歌剧《星星之火》在哈上演;中国音乐界最权威期刊《人民音乐》在哈尔滨创刊。西洋音乐与民族音乐在哈尔滨共同发展,音乐与城市共同成长。
2.哈尔滨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化品牌知名度。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品牌闪亮。享誉中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创办于1961年。1996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并将名称定为“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如今的“哈夏”音乐会已成为专业性突出、交流性强、全国知名的音乐节庆。
“音乐之都”蜚声海内外。2010年6月,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MusicCity-Harbin,China)称号,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一称号是对哈尔滨城市精神传承、文明发扬的褒奖和肯定,提升了城市音乐文化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3.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使整个城市弥漫着浓重的音乐氛围。东西方音乐的不断奏响培养了哈尔滨人的音乐细胞,铸就了哈尔滨人喜爱音乐的品性。可以说在哈尔滨,音乐是属于全体市民的。矗立在城市中心的手风琴式建筑、钢琴式建筑,街道及商场中不时响起的演奏声、歌唱声,无不彰显着整个城市浓浓的音乐氛围。哈尔滨市民营企业创作排演的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蝶》在全国各地及韩国上演;“中国交响乐之春——哈尔滨交响乐团百年诞辰纪念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奏响;“COOL·哈尔滨大型风情秀”广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大型演出不断上演的同时,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也崭露头角,最具特点也最具有群众基础的莫过于“音乐之街——中央大街”,通过阳台音乐会、街头乐队、巡游演出等形式凸显百年老街特有的音乐文化特色。哈尔滨真可谓是“人人享受音乐的城市”。
(二)哈尔滨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哈尔滨具备音乐文化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不足,尚未推出成形的音乐文化旅游产品。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为哈尔滨提供了丰富的可开发的音乐文化旅游资源,而目前的状况是,资源存在且品质较高,但音乐旅游产品尚无,除了中央大街音乐之街游客众多外,游客可选的其他音乐旅游活动甚少。音乐活动与游客相距甚远。
2.哈尔滨音乐文化品牌响亮,但旅游市场开发空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蜚声于世,饱受赞誉;2010年的联合国授予哈尔滨“音乐之都”的称号进一步擦亮了哈尔滨音乐品牌。但品牌鲜亮的背后,却缺少对音乐文化旅游产品的包装,更谈不上市场的开发与销售。可以说“品牌响而包装无”,单纯为满足音乐需求而来哈的旅游者还未出现。
3.哈尔滨缺少开展音乐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是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更是维也纳的音乐标志。哈尔滨与之相比较,相差甚远,还没有一个能够接纳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巡演的标志性音乐大厅和歌剧院。目前,哈尔滨音乐厅建设项目在群力新区启动;哈尔滨大剧院建设项目也已经落户松北区,哈尔滨市音乐文化基础设施有望得到改善。但仅有两项音乐旅游标志性建筑,使得我市的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略显单薄,其他类型的音乐基础设施亟须完善。
4.音乐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北京已提出建设国家级音乐文化产业基地,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音乐文化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业态丰富、高端环节突出、供给消费旺盛的音乐文化服务综合体。哈尔滨虽然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还未转化为发展音乐文化产业的生产力,进而发展为音乐文化产业。而我们要打造国际音乐城、品牌音乐之都,让音乐与产业共同发展势在必行。
三、哈尔滨开发音乐文化旅游的对策
第一,政府应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音乐文化旅游的发展。音乐文化旅游是新兴的旅游形式,它的发展不受旅游淡旺季之限,并且能够改善当地的旅游环境、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因此,政府应对音乐文化旅游在我市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给予足够的认识,并充分重视音乐文化旅游的规划开发,在政策上扶持新兴的音乐旅游发展。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音乐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二是营造音乐与环境和谐的旅游文化氛围,如被称为建筑博物馆的中央大街,策划若干西洋音乐演奏处,使其与建筑文化和谐统一,带给人的完美感受。三是作为我市新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政府要发挥重要的监管作用为音乐旅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第二,以“哈夏”为统领,把“哈夏”作为音乐旅游主产品,打造哈尔滨音乐之旅品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成为哈尔滨一张蜚声中外的城市名片。先后荣获全国节庆活动百强、2008年度中国十佳文化节庆、中华节庆最佳创意奖等殊荣,因此,“哈夏”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市音乐旅游产品的领军者。充分发挥“哈夏”的品牌效应,将“哈夏”与夏季的湿地游、欧陆风情游对接。音乐旅游要实现四季皆荣,除把“哈夏”作为音乐旅游的主品牌外,副品牌打造也不可或缺,形成主副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打造副品牌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着重打造中央大街音乐之街。二是我市在全国首创的森林音乐节,延续了哈尔滨特有的异域风情和高雅艺术,应作为音乐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产品继续举办。三是开发地域风格鲜明的音乐文化资源。
第三,将音乐元素植入四季旅游产品中,以此提高音乐文化的渗透力。与自然旅游资源相比,音乐旅游可在任何季节开展,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一特性,促进我市成熟旅游产品提档升级,弥补我市旅游淡季的空缺。我市冬夏两季举办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两大重要节庆,应加大音乐与两大节庆的融合度,丰富节庆内容,增强哈尔滨音乐旅游的辐射范围和吸引力。户外音乐节作为新兴的、小众的音乐表现形式,极易被接受,如我市首创的户外主题音乐节庆——森林音乐节就受到了如潮好评。我市所具备的森林、湿地、啤酒等旅游资源都可与音乐结缘,为音乐旅游的发展提供广阔土壤。
第四,强力打造完整的音乐旅游产业链。音乐文化作为我市的特色旅游资源,应该成为打造特色旅游产业链的立足点。制定音乐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实施步骤,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特别是游、购、娱的合理统筹。同时,重点发展音乐旅游产业链的下游产业,以此凸显我市音乐文化优势。围绕建设中国音乐名城,谋划好哈夏音乐会、音乐文化主题街、中央大街音乐一条街等特色音乐品牌,构建音乐名人馆、音乐博物馆、大剧院、音乐文化广场等不同档次、不同特色的音乐文化产品体系,将音乐文化融入新老城区建设中,强化哈尔滨音乐文化氛围,积极开发音乐旅游产品;培育音乐原创产业、演艺产业等旅游产业要素,推进音乐旅游业与科技、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切实拓展音乐旅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