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进城镇化 提高新疆农业竞争力

2013-10-31邱媛媛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城镇化新疆

邱媛媛

摘 要: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关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以下三方面阐述城镇化的意义:城镇化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开放竞争力;城镇化为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提高农业规模竞争力;城镇化为农产品提供新的市场,拉动农业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分析,以期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城镇化;新疆;农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77-03

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融合的过程,也是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化的过程。

城镇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城镇化是一个以产业向城镇聚集为基础、以符合实际的城镇发展为依托、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导向而实现的,农村和城镇融合、城乡资源互动,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逐渐市民化和现代化的过程。

新疆是我国西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农牧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56%以上。新疆各类小城镇在带动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新疆小城镇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新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对于加快新疆城镇化进程和提高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的社会化和开放化,提高农业的社会化开放竞争力

(一)城镇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城镇化中的城乡要素融合最重要的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就业,核心是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业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就没有城镇化。城镇化的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因为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向城镇聚集的过程。一方面,随着城镇产业的聚集,带动了产业的分工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城市产业对农业的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将导致有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产业中分离出来,向各类非农产业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镇化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截至2009年底,新疆县城(区)以外的未纳入城市统计范围的独立建制镇154个。其中,北疆76个、南疆65个(其中南疆三地州26个)、东疆13个,北疆独立建制镇占全疆独立建制镇总数的近50%。全疆独立建制镇建成区户籍户数1.59万户,人口74.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5.63万人,暂住人口8.81万人。人口1万人以下的独立建制镇有141个,占全疆独立建制镇总数的91.56%。在人口1万人以上的独立建制镇中,人口1~3万人的有10个,占全疆独立建制镇总数的6.49%;人口3~5万人的有3个,占全疆独立建制镇总数的1.95%。人口5万人以上的独立建制镇暂时还没有1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13亿元提高到1990年79.16亿元;200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556.85亿元,2009年增加到2 535.87亿元,平均的增长率分别为89.2%、91.2%和89.7%。由此可见,从1978年到2009年期间,新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在持续加大,城镇规模在不断地扩大,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镇功能也逐渐趋于齐全。

2000年新疆城镇人口数为624.1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3.75%。2005年城镇人口数增加到746.85万人,在全区总人口中的比重达到37.15%。截至2009年,城镇人口数达到860.21万人,在全区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到39.85%。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09年,新疆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在逐步加快,城镇规模在不断扩大。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人口和城镇相对集中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地带,呈现环形的点状分布,城镇依绿洲而建。新疆的城镇主要在天山南北、昆仑山北、阿尔泰山南,沿铁路和公路交通要道分布。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和东疆三大块。城镇分布的特点是西部大于东部,北疆多于南疆,这主要是因为北疆水资源和经济发达程度明显好于南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小城镇发展最密集的地带。由表1可以看出,城镇化率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克拉玛依市98.48%,奎屯市89.6%、石河子市86.35%,其他地区城镇化率平均在60%左右,远远高于南疆地区的城镇化率。

自治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城镇化率将由2010年的40%提高到2015年的48%,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较以往提高2.3倍。以2010年新疆总人口2 158万人计算,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因素,“十二五”期间每年年均新增城镇人口为50万人左右,而2000-2009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仅为15万人左右。因此,今后新疆每年要新增一个大城市(50万人)的转移人口数量,任务相当繁重艰巨。

(二)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打破固有的人为确立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推动城乡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一方面,随着农村人口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农业将逐渐成为新的吸纳外来投资的产业领域,从而吸引有资金和技术特长的农民生产经营集约农业;另一方面,城市中有一定资金的企业和个人,也会选择投资于农业和农村,使得城市中一些掌握着一定农业技术的人员到农村工作,优化农业劳动力的结构。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必将促进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实现社会化和开放化。

从表2给出的全国和新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状况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每个农村居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48.5%,新疆地区每个农村居民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45%;全国范围内每个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所得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41.3%,新疆地区每个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所得收入占工资性收入的33.4%。可见,农村居民外出从业所得收入和在本乡地域内的劳动收入构成了工资性收入的重要部分。因此,在新疆城镇化蓬勃发展之际,自治区政府应该实施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清除和整顿城市中各种排他性劳动就业制度,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实行多年的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政策,降低劳动力转移成本,真正实现农村劳动力走出去。

(三)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彻底改革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制度,优化农村金融结构

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金融市场的城乡融合。随着城市金融市场向农村的渗透,农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必将多渠道,尤其是伴随着城乡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体化,农业生产的融资将由目前的以自身积累和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直接融资为主。这就为外资、城市民间社会资本投资到农业提供了资本市场条件,推动着农业生产经营资金的社会化和开放化。

目前,新疆的独立建制镇绝大多数是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国有企业、乡镇企业等独立融资主体,难以从银行融资。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流动性差、信贷风险难以控制,使得金融机构缺乏支持独立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观积极性和实现途径。独立建制镇自身发展的特征决定了其向社会筹资困难,使民间投资主体介入的力度、广度受到较大影响。因此,新疆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切实加大信贷投放对小城镇建设的力度。

二、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规模化,提高农业规模竞争力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要打破不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体制性障碍。这就要求改革现有的农地产权市场,建立劳动力、资金和农地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机制,促进农业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和农地产权的流转。随着农业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和农地产权的流转,农村人口的减少和农地适度的集中,必将推动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新疆是我国农业资源大区,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藏着诸多独特的生物资源。根据新疆绿洲、交通、资源分布状况和各个区域农业特色产业、能源开发、旅游和口岸等优势,新疆小城镇发展可按以下层次,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城镇产业带:

一是结合西部大开发中新疆开发规划“扶优扶强”战略的实施,建设依托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北疆城市群带小城镇,着重发展棉花、甜菜和特种园艺及肉、奶、蛋等主要农产品,形成了三个不同层次而又各具特色的农业综合发展经济圈——乌昌经济圈、石河子经济圈和奎屯经济圈。

二是结合天山南侧塔里木河流域经济发展和南疆铁路建设,建设以库尔勒至喀什的南疆城市带小城镇,着重发展粮、棉、瓜果和园艺,现已建成长绒棉、优质棉、香梨、杏子以及山羊绒等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建设以伊宁、吐鲁番、阿勒泰、塔城等地州首府城市为中心的小城镇群。

根据新疆各地的资源特点、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以人为本、环境和谐、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新疆小城镇的空间布局结构应该围绕一圈(乌鲁木齐经济圈)、两轴(天山北坡经济带和库尔勒—阿克苏—喀什沿线)和沿边(边境沿线),合理布局,重点发展,为新疆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提供发展空间。

三、城镇化的发展推动农业市场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

城镇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农民的知识化、技术化、市场化和现代城市文明化。城镇化发展的实质是城乡价值观念、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的高度融合,开拓农民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视界,不断提升农民的各种素质,塑造现代农民,从而提高农民分析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城镇化和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农业生产经营和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联的服务产业走合作、联合、协作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通过发展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市场竞争力。

新疆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过小,影响力有限。新疆合作经济组织主要由从事专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农民,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形式主要为各类专业协会,如哈密、鄯善瓜协,库尔勒梨协等。目前,这些专业协会还只是农业合作经济的初级形式,主要集中在商品化程度较高、利润高、风险大的行业,从事一些对资本要求不高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能够进入流通领域的不多,投资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更少。这些协会还是属于非实体性的,内部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使农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当农户与大型龙头企业没有产权关系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定购合同,合同的实施如有运作良好的合作经济组织将会有更好的运行效果,对农民增收效果也更为显著。如乌苏八十四户乡,以向企业办为发起人,吸纳农民入股创办富源养殖场,2000年该场育肥羊2 500只,牛350头,年产值130万元,获利20万元。

四、结语

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和新一轮大规模对口援疆实施以来,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县域城镇建设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在自治区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经济功能,保障和改善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就业人员的民生,新疆新型城镇化的进展必将出现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3]易炼红.农业竞争力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

[4]李金叶.新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培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

[5]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小城镇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

猜你喜欢

城镇化新疆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新疆多怪
新疆味道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