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
2013-10-31李毅
李毅
摘 要: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提升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不高,能力素质不佳是其主要原因,体制机制不优是其直接原因。要提升农村干部的执行力应从干部个体和管理组织两个层面入手:从干部个体看,村领导干部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强化执行意识,加强学习,打开思维空间;要优化工作作风。从管理和组织层面看,当务之急应重点从选好用准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和制度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关键词:执行力;农村;基层干部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5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核心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农村干部执行力,农村干部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关系着农民群众的福祉,关系着农村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农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问题非常必要,执行力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现状
近年来,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干部执行力有明显的提高。但在笔者专题调研中,发现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中仍存在着执行不力,效率不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概括为:
(一)执行观念不够牢
有的村干部认为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高层领导干部的事,与农村基层无关或关系不大,因而对上级布置的执行任务视而不见,见责任就推,见困难就绕,逃避责任,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或拒不执行上级政策决定,实践结合力不行,使得一些工作执行不力、不到位或是久拖不决;甚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一届任期三年,雷打不动,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反正成绩再好也不会提拔重用,成绩再差最多批评教育,所以存在得过且过的消极现象。
(二)执行能力不够强
有些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决策和执行不力甚至失误,是政策领悟力不行;有些村干部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能主动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想办法、出点子,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有些村干部仍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开拓创新的执行勇气,过程控制力不行,把简单重复上级文件精神看作是贯彻执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些村干部对本村的发展思路十分不清晰,年初没有工作计划,年底没有工作总结,村情不清楚,措施不得力,办法少,困难多。
(三)执行作风不够实
有的村干部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差一些,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村干部工作不顾长远,只求眼前利益,搞形式主义,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村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集体财产;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造成群众的抵触情绪,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主观上,能力素质不佳是执行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农村干部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而执行力不高问题,说到底首先是一个干部应具备的业务素质的问题。习惯于上级布置跟着布置,上级开会跟着开会,生搬硬套;凡事按惯例执行,以老一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说老话,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这叫“知识、本领”恐慌。其次是政治素质方面的问题,政治素质不高必然导致业务能力的低下,直至执行力水平的降低,必然表现出“应付执行”、“低效执行”,更可怕的是“趋利执行”!
客观上,体制机制不优是我们村干部执行力不高的直接原因。在基层工作体制上,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导致存在不重视、不关心基层的现象,责、权、利统一不到位。从社会环境上分析,社会风气不良是我们村干部执行力不高的潜在原因。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时,以本村、本组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有利的抢着干,没利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甚至有的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于己有益,用足用活,于己无益,束之高阁;有的则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欺下,不顾群众的切身权益。
三、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对策思考
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得到贯彻落实,从农村干部个体层面:
第一,正确决策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
“思路决定决策,决策决定出路”。作为农村基层领导者和管理者,首先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兼顾好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把握政策,明晰思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牢固树立领导班子带头执行正确决策的理念。同时,还必须带头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多提出一些正确科学的战略和思路,不断强化执行意识、落实作风,使执行贯彻理念不断得到提高升华。要抓大事、谋大局,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是执行的前提,战略与决策如果脱离实际,就根本谈不上执行。
第二,优化工作作风,是提升执行力的核心。
农村基层干部提高执行力,一要正确理解,吃透精神。落实执行必须正确理解上级决策,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在吃透精神、系统把握的基础上,坚决而忠实地予以执行。二要坚决服从,不找借口。服从就是要服从上级、服从组织、服从制度,自觉接受上级管理和领导。三是要树立负责的态度。把好各自的关口,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自己手上,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个勇于担责的人,才是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四要坚持清正廉洁。古人把廉洁分为三个层次:有见理明而不枉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五要锤炼诚信品质。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说做一致,说了就做、做就快做、做就做好。群众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六是要雷厉风行,结果首位。执行力就是要有行动力。执行力不讲出发点,而讲落脚点。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七是要一丝不苟,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在执行落实中,任何马虎都有可能铸成大错。
第三,增强人格魅力,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
作为村干部,支部书记和村主任都是组织和村民赋予一定权力并给予了相应地位的人,都获得了与职位相对应的权力影响力,并以此在群众中实施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行为。但必须清楚,这种影响力并不是管理者实施领导管理行为的唯一作用力,在影响力中确实包含着一种非权力影响力,即人格魅力。其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致力于同上级、同事、下属,甚至服务对象建立信赖关系,给社会和群众留下可亲可敬、诚实守信的印象;二是致力于维护大局,锁定目标,表里如一,说做一致,靠前指挥,身体力行,给群众留下率先垂范、执行楷模的印象;三是致力于品行端正,具有亲情感、人情味,尊重人、体贴人、关心人、理解人,处事开明,平等待人,给群众留下忠诚厚道、公道正派的印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塑造高尚人格魅力;必须心系群众,自觉汲取人生营养;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第四,培养优秀团队,形成合力提升执行力。
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有强大的执行力。一个单位执行力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你所带领的团队的整体表现。因此,大家要有效发挥自身执行力,必须要加强团队执行力的建设,充分激发所领团队工作的热情,提升团队的工作能力,使每一名成员都成为执行力的表率。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班长是关键人物。打造一个执行力强的团队,是政策执行的保证,是完成任务的强力保证。支部书记作为团队的班长,把班子打造成优秀的团队,义不容辞。
从管理组织层面,当务之急应重点从选好用准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和制度管理,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
第一,拓宽选人视野,以结构的优化提升执行力。
选什么样的人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在干部的德才素质中,德是统帅,是灵魂,它决定着才实施的力度与用力方向。今后的村“两委”选举时,要让品德好、素质能力较为全面的人当选村干部。要拓宽选人范围,强化人才资源共享的意识,可以采取机关下派、村际交流、对外招聘等多种形式,要注重从回乡优秀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人,把乡村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外出返乡农民工以及经商能手延揽到村级班子中任职。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政策)到农村基层工作,改善基层人才结构性短缺。要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载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以素质的提高提升执行力。
教育培训不是万能的,但不培训教育是不行的。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有关学习教育制度和长效机制,大力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从而提升村干部执行力。
第三,强化制度管理,以作风的转变提升执行力。
作风的好坏,决定了我们农村基层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健全目标责任制、民主监督制度、科学考评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增强村干部的服务意识,提升村干部的执行力。
第四,完善激励机制,以活力增强提升执行力。
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是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保证。没有激励机制,执行力也就成为一句空谈。着力探索政治、经济“双重”激励政策,使农村基层干部干有动力。做好“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