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013-10-31陆婷婷

学理论·上 2013年9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全球化

陆婷婷

摘 要:马恩关于全球化思想最初起源于他的世界历史和世界市场思想。这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有较为集中的体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分工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出现的根源,也是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的一个因素。最后,真正的全球化是共产主义的出现。马克思的关于对“世界历史”理论思想的研究,对于当今探索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世界历史;全球化;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41-02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全球化思想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全球化思想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分工问题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的有关现代社会与世界历史的理论阐述都是紧紧围绕分工来开展的。马克思所描述的资产阶级社会形成与发展的三个时期,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三个时期。从第一个欧洲中世纪后期的“最初的地域性开始逐渐消失”[1]107到第二个时期的17世纪中叶开始的工厂手工业阶段。再到大工业发展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划分表明,世界历史的出现,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分工和交往的发展。交往对于形成世界历史的作用主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必然扩大,随即人们之间交往也会发展起来的。马恩认为,世界历史的出现必须是由于交往的进一步扩大,并且逐渐使得贸易繁荣发展,而商业贸易的发达必然导致世界性的交往,世界性交往的深化,必然使得各个国家、民族的依赖程度大大加强,由此便产生了世界历史。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又提出了交往的重要性。人类的活动,归根结底,少不了与他人的交往。无论是物质性的交往还是精神性的交往。马恩指出,“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1]86-89普遍交往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同样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无论民族的贵贱,同样参与在世界历史普遍交往当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最终使得“地域性的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替代。”交往是人类生存的目的,一个没有和外界取得联系的人都不算是完整的人。同理,一个国家,如果不与外界取得联系,那么,则不可能全面地发展,其发展也只可能是畸形地发展。清朝末期,中国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以天朝自居。最终,沦为历史的淘汰者,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来看,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从地域交往到世界普遍地交往,实现世界历史性的大跨越。

(二)《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基础上,又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一番润色。《共产党宣言》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做出的重要的补充和发挥。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它更加强调了世界历史的二重性以及资本主义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时代产生的后果。

《共产党宣言》强调,资产阶级的内在本质促使了自身在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中的革命者的形象。“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1]275-276它消灭了古老的民族工业,代之以新的工业;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状态,把一切民族甚至最古老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方式,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从而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产都扩充到世界性的[1]。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人类历史的发展由狭隘变得宽广,由封闭变得交流广泛。世界历史也就由此诞生了。但是马恩又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和田园诗般的美景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亵渎了。”[1]由此可见,资产阶级作为革命者,他们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性的作用。这肯定了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的历史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的关系以及共产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预测。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大胆而又科学的预测,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必将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认为当时的全球化发展的结果被共产主义所替代。“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积累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和统一的民族。”[1]276-277这事实上是为共产主义的生产创造了条件。没有“世界历史”,就没有共产主义。在这里,强调了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球化必将导致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这是马克思的前瞻性、科学性预测。因此,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必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赤旗的天下。

二、马克思、恩格斯全球化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

(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对于我们这个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务必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它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闭门造车,必然是行不通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大的机遇,中国如何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胜?这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继续深化改革,少走一些弯路,加快自己的发展速度。

(二)谨防西方“历史终结论”

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的结束,资本主义昔日强大的竞争对手像少了一个零件似的。原来的意识形态对抗也趋于淡化,经济全球化及其推动的政治合作与文化交流普遍展开,市场经济制度和西方民主制度似乎获得了全球化的合法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关于世界发展的现实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出现了种种议论,例如:两种社会制度的“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文明冲突论”等。其中不乏一些学者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终结论”。然而,苏联东欧社会的解体,只是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某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终结。意识到这一点,能够为我们重新认识全球化时代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三)坚信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资本主义必将要为共产主义所取代

在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其实不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说明了社会的某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本身的终结。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只有在全球化所造就的高度文明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实现。”[1]由于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由于“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彻底扬弃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这将是一个自由人的结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1]。

另外一方面,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必然为共产主义所替代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同时,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的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提高思想和理论认识,总结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本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推进共产主义事业的巨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全球化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
全球化遇阻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