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采油一厂林缘区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3-10-31张春生程志雄陈海鹏
张春生 程志雄 陈海鹏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安全环保监督部第一安全环保监督站 (陕西 延安 716000)
为了强力支撑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2015年油气当量顺利实现5 000万t的宏伟目标,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在黄陵林缘区的油田开发步伐不断加大。随着生产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林缘区的安全环保隐患日益突出,需要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8月至11月,安全环保监督部及第一监督站先后对采油一厂黄陵林缘区监督检查发现隐患(问题)26个,其中重大隐患11个。针对存在的安全环保隐患,第一监督站向长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长东项目经理部签发隐患(问题)整改通知单5份,向采油一厂相关科室送达工作联络单3份。及时为生产单位林缘区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1 林缘区开发概况
采油一厂目前在林缘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和咸阳市旬邑县境内 (两县都属于陕西省森林防火重点县),由长东项目经理部负责该开发区块的林缘区试探开采。
1.1 组织机构
4个组室(生产运行组、生产技术组、综合办事组、经营组)、2个试探井区(黄陵试探井区、旬邑试探井区)、2个护矿点(宜川县云岩护矿点、延长县张家滩护矿点),现有干部员工28人。
1.2 生产运行情况
管理油井7口,其中黄陵试探井区有油井3口(正12井、正33井、正57井),旬邑试探井区有油井4口(正48井、正39井、正82井、正25井),日产原油1.6t。配属生产指挥车5台、生产车辆5台、原油拉运罐车随机调派。生产井点采用单井摆罐拉油的工艺流程,生产原油由单井点拉运至采油一厂王南作业区卸车,单趟路程300km。
2 管理现状
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2.1.1 安全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井场投运时未做到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三同时”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已投运的生产井点井场泥浆池均未治理,泥浆池内积存的含油污水未及时回收;井场无围墙、无“三池一渠;泄油器残液直接排放在泥浆池内。林缘区水系发达,无有效防污染措施,极易导致林区水系污染的事故发生。
2.1.2 道路设施不完善
通往生产井点的道路都是产建路,道路崎岖不平,没有排水设施,日常维护取土困难,雨季、冬季更为难行。无法保证全天候车辆正常行驶,给生产组织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如遇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开展困难。
2.1.3 防火设施不健全
井场套气采用明火燃放,日常取暖、原油加温采取明火,没有有效的防火防爆设施,森林火险隐患突出。
2.1.4 消防系统配备不完善
一方面,员工未进行系统的森林消防应急培训,无法实现森林火警和一般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另一方面,生产区域内未设置抢险应急库和必要的专业林区消防设备,不具备第一时间的应急自救能力。加之基地远离开发区块,如遇森林火险或污染事件,无法及时驰援。
2.2 人员配备不足
2.2.1 专职安全员配备不到位
未配备专职安全人员及林缘防火专职人员,日常林区隐患信息不能及时准确收集、反馈,专项防护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2.2.2 特殊作业人员配备不到位
日常生产维修工作主要依靠采油一厂抢险大队派维修人员不定时进行,2个试探井区均无专业电焊工,致使日常生产现场存在的诸多隐患问题不能及时整改。
2.3 工程维修设备及通讯设施不完善
(1)黄陵试探井区远离采油一厂基地,还没有配备铲车等大型工程设备,日常井组道路维修、井场围堰加固及应急抢险等工作主要依靠人力来完成,运行难度很大。
(2)目前各生产场点主要依靠手机通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林缘区的大部分生产井点没有通讯信号,造成信息联络受阻,生产调度指挥协调不畅。
例如,正12井、正33井2个井点没有手机信号,信息联络需要员工登高找寻信号,每天只能进行1次信息联络。正12井、正33井、正57井又均地处黄陵县大岔林场境内,林大沟深,常有野兽出没,而且沟内设有5座监狱,通讯不正常,信息联络受阻,突遇逃犯越狱和出没的野兽会对员工生命财产构成直接威胁。
2.4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林缘区块刚刚起步开发,生产站点分布广、交通不便,作业人员分散,工艺复杂,产品易燃、易爆危险性极大,又没有成熟的管理经验,致使相关管理制度制定滞后、不完善。
3 原因分析
3.1 创新还处在初级阶段
采油一厂在林缘区进行油田开发建设,没有成熟的系统方案,一切都是从零起步,行业内可直接借鉴学习的林缘区开发建设的成熟案例不多,有个别可借鉴的案例,也因为地理环境和开发政策不同存在着差异,不能照搬。在借鉴学习的同时,不断探索适应该区块开发的运行模式,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可预知的安全环保风险,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3.2 软硬件配套建设不到位
按照生产建制,2个试探井区至少各缺少1名专职安全员、专业焊工、设备维修人员;环保、道路、防火等基础性设备设施建设缺少必要的铲车、消防车等大型工程作业及应急救援车辆,致使在日常生产建设过程中,防火、防污染等抗灾能力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基层工作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3 制度、队伍建设注重不够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新井投产后,岗位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制度、规程配套建设工作滞后,与生产建设脱节。同时,未针对林缘区特殊环境条件,对作业人员进行林缘区防火、防爆、防污染及火灾应急抢险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作业人员林缘区应急能力不足。
3.4 相关管理部门介入程度不够
由于试采区块相对边远的地理位置和办公、生活条件还不完善,相关管理部门现场办公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生产一线的生产和管理动态,无法给基层提供持续、全面和针对性强的指导、帮助和服务。
4 加强林缘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4.1 基于法律法规和条例对石油开发强制性的要求
石油开发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森林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和 《陕西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这是法律法规和条例对石油开发提出的强制性的要求。这就要求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决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必须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4.2 基于长庆油田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长庆油田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持续探索完善林缘区、水源区建设模式,在开发资源的同时,做好防范工作,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规模建产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与当地人民、与大自然和谐共融、友好相处”,各级管理者必须着力推行标准作业程序,有效防范和避免安全环保事故发生。
4.3 基于长庆油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要求
对林缘区的开发建设是采油一厂当下及未来增储建产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也是长庆油田分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油田公司在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中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有别于其他企业的郑重承诺。
5 方法及对策
5.1 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做好开发建设各项工作
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和谐开发、绿色开发、可持续开发的原则,做好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落实环保措施,进行有序、规范、可控制的开发。
5.2 借鉴经验,丰富开发模式
借鉴学习其他行业和地方单位、企业在林区生产开发建设中总结的先进管理经验。例如,长庆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探索出“内外隔离、三废回收、数字监控、井林一体”的林缘区生态开发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根据开发区域环境特点,全员进行安全检查和防火教育。在林区、油区及建设区域入口设立三级安全检查关卡,悬挂横幅标语,对林缘区施工现场实施铁艺网墙圈闭,场站全部采用无明火的电加热设备;派驻3台消防车对每个钻井、试油作业现场施工实行全过程戒备,并在油水井场外围铺设1~1.5m的砂石防火隔离带;集中在距离林缘开发区35km外设立生活点,施工及作业人员用餐全部实行集中配送,全面消除了开发建设区域的明火隐患。
5.3 及时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一是高度重视林缘区钻井、试油“三同时”工程建设,力争做到安全环保设施与主体设施同步进行;二是高度重视新井投产工作,制定完善的投产方案,确保新井投产过程不会对林缘区构成火灾、污染等事故的威胁;三是建立健全林缘区开发与生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运行规范有序;四是加强林缘区防火、防爆硬件措施的投入,建议采取密闭防火燃放或上燃气发电机组,妥善处理燃气排放工作,使用电力解决抽油机动力、原油加温、生活做饭、取暖等问题,彻底杜绝明火;五是配套完善通讯手段,确保信息联络工作运行畅通。
5.4 加强应急管理
在林缘区设置专业的应急库,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配置铲车,以保障道路、井场施工、防洪防汛及应急抢险的需要;对林缘区员工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建立应急抢险队伍。
5.5 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建立规范的车辆运行监控制度,定期检查车况、安全附件、GPS终端,严格执行任务路单制,加强驾驶员思想素质教育,确保生产指挥,原油拉运安全有序进行。
5.6 职能部门及时介入
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跟进试探开发的进度,相关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同步进行,确保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不留“死角”。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不断深入,在采油一厂近3万km2的油区范围,人工林区正在逐年的递增,许多开发较早的老区块也将要面临着逐步纳入林缘区的管理范畴。正确处理好林缘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不仅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为未来,在更广阔的林缘区进行开发建设提供成功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努力实现 “奉献清洁能源、创造和谐环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