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军装备保障的特点及发展方向探析

2013-10-30赵军号

中国军转民 2013年3期
关键词:外军手段部队

赵军号

近些年来,以美军为首的北约军队将对外发动的局部战争做为新的作战理论、新的保障理论和新的作战兵器的试验场,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优势,推出了武器装备“精确保障”的新模式,实现了保障需求预测的精确化、保障实施的自动化和保障过程的可视化,展现了信息化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外军装备保障的特点,对于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装备准备不无裨益。

一、外军装备保障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以美军为代表的外军装备保障建设以实现向信息化转型,把装备保障建设的重点转变到保障信息化战争上来。

(一)保障手段智能化

信息化战争中,要求装备保障手段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所谓保障手段智能化,就是适应信息化战争全维对抗、体系对抗、信息对抗和技术对抗的特点,依托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战场环境,以自动化检测、修复为主体提高装备保障能力。信息化武器装备,集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传统的机械化保障手段已远不能适应。因此,外军充分利用现有军用和民用技术,抓好高新科技成果的吸收引进和自主创新,以智能化、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为发展方向,研制高技术、多功能、野战化的保障装备和抢修工具,实现了指挥手段、检测手段、抢修手段、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全面提高了装备保障的整体效能。

(二)保障指挥网络化

保障指挥网络化是装备保障建设向信息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指挥控制网络化,就是以提高指挥控制效率为根本目的,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以通信网络为纽带,通过软件技术开发,把部队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和装备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结合起来,实现装备保障指挥与作战指挥、纵向保障系统与横向相关系统、军内保障系统与地方支援系统的有机、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对装备保障活动进行实时有效的指挥、协调和控制,建设互联、互通、互用,建设可视化的保障指挥体系。

(三)保障方式精确化

现代高技术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设计精密,需要精细的维护保养,损伤装备需要精准的修理;没有精确化的保障,就难以保证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生存和再生。从装备保障的成本上看,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零部件和维修材料造价高,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生产和储备,因此外军以精确化保障代替过去那种不计成本的粗放型保障的做法。此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实施精确化保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手段。装备保障方式转向精确化,其实质就是用最小的保障资源,满足一定的保障需求,获取最大的保障效益,达到最佳的效费比。外军推出的装备保障精确化是一种全新的装备保障方式,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装备保障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保障体系一体化

保障体系一体化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军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根本途径。信息化战争是在各个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综合集成基础上的体系对抗,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形式。外军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推进装备保障体系向一体化发展,其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联通与融合,把分散、独立的装备保障力量联成一体,实现高度集成的联合保障体系,包括指挥、训练、保障信息系统一体化,科研、采购、维修管理体系一体化,军民、平战、三军装备保障力量一体化。

(五)保障能力基层化

武器装备维修是军队武器装备管理的关键性环节,是提高武器装备完好率的根本手段。修复损坏的武器装备,对作战的实施与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外军加强装备保障能力,把基层维修能力作为未来战争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重点,武器装备的维修立足于在基层完成,或者使中继级、后方级维修尽可能向基层靠近,提高基层级维修保障能力。实现武器装备在基层的维修保障,因而提高了作战部队的自我保障能力,实现自我保障与其他保障方式的有效结合,确保战时基层部队的必要战斗力。

二、外军装备保障的特点分析

(一)实施“靠前保障”

现代战场的性质要求尽可能快地把损坏的武器装备修理好,并力求在其发生故障和受到损坏的地点或其附近修复。为实施战场靠前保障,外军对维修保障活动进行分级,并为每一级维修机构规定具体的维修任务。外军规定,营、连现场维修通常只修理可在2小时内修复的装备;营保养收集站修理可在6小时修复的装备;师支援地域内的师直接支援维修单位修理可在35小时内修复的装备;师支援地域内的军、师全般支援维修单位修理可在对100小时之内修复的装备,对那些不能在前方地域修复或修复时间很长的装备,则迅速收集和后送上级维修单位修理,以便靠前保障的顺利实施。外军的分级维修制度,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维修能力,使最大数量的装备在最快的时间内尽可能靠近使用分队,确保了靠前保障的实施。

(二)实施“伴随保障”

伴随保障就是随時随地向作战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使作战力量与保障力量紧密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者的威力。在伊拉克战争中,美陆军机步师的师属保障营伴随在进攻部队后面,即时补给进攻部队的各种物资的消耗;同时其战斗支援航空营,为该师的各种直升飞机提供包括电子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火力系统等在内的保养、维修和撤离。美军正是凭借这些强大的机动保障力量确保部队打到哪里,保障就能够进行到哪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伴随保障形式,实现了“精确保障”意义上的功能型伴随保障,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后勤资源。

(三)实施“直达保障”

“全球资产可视系统”将自动识别技术、全球运输网络、联合资源信息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等综合在一起,使得联合部队指挥官可以不间断地掌握全部后勤资源的动态情况,全程跟踪“人员流” 和“装备流”,并指挥和控制其接收、分发和调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率。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动了“全球定位系统”,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存取重要的后勤装备数据,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前方部队的保障需求,只需拨几个电话号码或者“刷”一下存储卡,后方即可超越战区、集团军后勤等中间环节,直接前送到师、团后勤,甚至到单兵手中,充分体现了直达保障的快捷、高效。

(四)实施“定点保障”

战区配送是指在战区内接收补给品和装备,并随之将其前运到特定需求点的行动。外军利用高技术手段和商业运作方法,实时了解、掌握保障的总体情况,及时在前方建立临时供应点,并抓住时机为作战部队和前方保障分队进行快速补给。定点保障要求把握时间,选准地点,尽量在敌火力攻击范围之外,或是在敌火力打击的间隙期间,这样才能够保障定点保障的安全进行。

(五)实施“自我保障”

外军的“全球作战保障系统”使得作战与保障、前方与后方、战区与本土之间所有经核准的“用户”能够信息融合,真正做到“有求必应”。在伊拉克战争中,地面进攻的外军坦克配备了数字化的诊断、修理与预测的电子“工具箱”,用电子技术手册代替书面使用说明,如果武器装备出现了故障,驾驶员或操作员点一点鼠标就可以按照新的电子手册,实施简单抢修;如果遇到较为复杂难懂的问题,则可以借助先进的数字化通信网,向远在战场之外甚至国内的专家求援,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指导提高了军队自我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外军手段部队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增强现实诱导维修在外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外军飞行训练注重坚持以质量为中心
临机的手段